关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4)11-0010-03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峙
经济学本来产生于西方,而且最初就是以政治经济学的身份登上学术殿堂的。虽然从 马歇尔以后,西方国家大都把政治经济学简称为经济学,但即使是西方久负盛名的经济 学家萨缪尔逊在其风靡世界的教科书《经济学》中,也强调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更合乎 传统的名称,并常常把二者并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非两个 并列的学科,更非两个对立的学科。然而,由于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 基础,而马克思又曾把1830年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一概斥为庸俗经济学,所以,长期 以来,西方经济学(特别是1830年以后)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地位,而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的代名词则被奉为真正的经济科学。这样,在我国经济学界,就形成了政 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严重对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 的融合,西方经济学逐步占领了大学的讲台,并成为理论经济学中与政治经济学并列的 二级学科,这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开始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经济科学本身的发展。尽管在学科划分上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取得了形式上的平等 地位,并且在一些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中,大量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方法 ,并把制度分析、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纳入研究对象和体系安排,但是,政 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峙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突出地表现为两个经济学体系在 价值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价值理论上的 对立,两大经济学体系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本范畴,这些范畴所反映的经济关系 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就我国政治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目前的研究现状看,两大体 系不可能同时构成理论经济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并未真正得到体现
既然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峙并没有消除,而政治经济学在我国又一向被奉为 真正科学的经济学,所以,政治经济学理应成为其他理论经济学科的基础,从而成为整 个应用经济学的基础。
然而不幸的是,政治经济学的上述基础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
首先,从理论经济学的其他学科来看,不仅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处于相互对峙的状态,即使是世界经济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也并非完全建立在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之上。早期中国《世界经济》的版本和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 基本还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为基础的,人口和环境 经济学也曾试图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础上。这种状况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 生了根本的改变,西方的国际经济学、人口理论、劳动经济学以及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 理被广泛用来作为以上两个学科的基础。至于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领域,中外学者各 自编著的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一向都是以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史理 论为基础。比如,早期中国学者编著的经济学说史,大都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为基 础,特别是以马克思对西方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划分为标准来评价西方经济学家 和经济学流派,但也有个别著作采取了不同的标准;而西方学者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和 对经济学家的评价标准则大相径庭。
其次,从应用经济学来看,无论是金融学还是国际贸易,无论是财政学还是区域经济 学或数量经济学,都不是或不完全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构成各个应用经济 学科的基础,主要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具体说,就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 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等。
由此,在我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中,南辕北辙或两层皮的现象非常严重。具体说,在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往往是并列的、互不搭界的两个科目;在 师资队伍构成上,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师往往不懂西方经济学,讲西方经济学 的教师,往往不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国内学者编著的理论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和 应用经济学教科书中,往往在开头引述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而在 后面的论述中,却不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运用。凡此种种,都表明政治经济学的基 础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
3.政治经济学的西方化和实用化
为了应对西方经济学的挑战并迎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政治经济学出现了以下两种倾向 :
一是西方化。政治经济学本来就是舶来品,即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产生于 英国这个在当时西方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经济学并不存在所 谓“西化”问题。这里所说的西方化,是指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 以及教学上越来越多地融进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内容。比如,许多政治经济学(社会 主义部分)的教科书或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专著,不仅研究制度或生产关系,而且把微观 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发展统统纳入理论体系;在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生 和博士生课程中,西方经济学(包括中高级微观经济学和中高级宏观经济学,以及发展 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等)被列入学位课或必修课,而政治经 济学本身却不见了踪影。
二是实用化。经济学本来是一门致用之学,说经济学的实用化似乎是同义反复。但是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其主要的功能并不是直接用来解释具体的经济问题 ,而是为各种应用经济学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诸多高等院 校的经济学(本科)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却开设了诸如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房地产经济等方向,政治经济学理论则变成了专题研究,如当代资本主义经 济问题研究,或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等等。
以上两种倾向,一方面反映了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引进,政治经济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逐 步被打破,另一方面也表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正在试图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调 整自己的研究视角。这两方面无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此导致的一个严重后 果是,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被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之后 几乎没有产生新的范畴,以至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大变革的认识 大都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诸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 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 要素分配相结合等概念和提法,都缺乏严格的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经济学家对经济现 象的表面观察远未提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这反过来无疑又进一步降低了政治经济学基 础学科的地位。
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1.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已经写入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坚持 马克思主义是不能怀疑、不能动摇的。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作为一种学 说,其科学性是需要证明的,是可以探讨的,其中没有任何不可突破的禁区。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是空洞的教条,不能是一句空话,而应该包括明确具 体的内容。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必须考虑的:(1)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终极 目标和最高理想;(2)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类理想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3)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平等和共同富裕;(4)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灭三大差别;( 5)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充分地享受民主和自由;(6)允许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民自由民主 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7)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 仰;(8)任何政党和政府都要做到“三个代表”;(9)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人 口、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原则(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只有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才能在宪法和党 章中起到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的作用。
2.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
这里首先列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然后指出哪些是应该坚持的,哪 些是应该放弃的,哪些是应该加以完善和发展的。(1)经济学方法论。其中包括从抽象 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矛盾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分析和综合 的方法、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法, 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活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核心和活 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最具有科学性的成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 是要坚持这些方法。(2)劳动价值论。其中大部分命题缺乏逻辑的证明和经验验证,应 该坚决摒弃。顽固地、教条主义地坚持劳动价值论,既会导致逻辑上的悖论,又与“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以及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和私有财产 相矛盾。(3)剩余价值论。撇开其劳动价值论基础,有关剩余劳动的产生发展和作用的 理论,有关剥削的一般定义,有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有关剩余价值的生产 方法,有关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分析等,都有其科学成分,是可供借鉴的。(4) 资本积累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理论,关于 相对过剩人口的理论,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等,都有借鉴意义。(5)资本循环、周 转和再生产理论。这些理论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科学价值。(6)生产价格理论。如果把 生产价格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式而不是劳动价值的转化形式,该理论大部分内容仍 具有科学性和学术价值。(7)地租理论。撇开其劳动价值论基础,有关地租的定义,地 租与租金的区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分以及各自产生的原因,级差地租的两种形 式等,都具有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我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节约土地,合理配置土 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8)货币理论。关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 能、货币流通规律等论述,迄今为止,仍然是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
1.彻底改革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政治课教学
取消大学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可开设 政治学。为大学生开设的政治学,可介绍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政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和党章,其中马克思主义可以当做官方意识形态渗透到政治课 教学中去,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分别当做哲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进 行教学;在为硕士生开设的政治学中,可涉及中外政治体制比较及西方政治学。这样, 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地位,又有助于加强作为一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 础理论的研究和教学。现行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包括马 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 思想品德共5门课)教学,既耗费了学生过多的课时,又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必须彻底改 革。
2.取消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分别作为二级学科(专业)的设置
从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其与国际通行的学科划分接轨的角度看,现有的政治经 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列为理论经济学两大基础学科的状况应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加以改变 。一是按照传统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般经济理论或纯经济学,但从外延上应包括非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目前被称做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名义上取消作为独立学科的 西方经济学。二是同时取消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称谓,设定一般经济理论或纯经济 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原则上和第一种方案相同。
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案,都需要对一般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做出明确的界定。根据市场 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一般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有关 经济制度安排、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研究方法。一般经济理论的功能是为 理论经济学其他学科以及应用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3.分设两类专门研究机构
一类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进行研究的机构,可分别设在中共中央研究室 、国务院研究室和中央党校;另一类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进行研究的学术机构 ,可分别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 大学。或者,如果原则上弄清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一种学说的马克思主 义在研究上的各自特点,也可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统揽和协 调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地位要高于各研究所(可相 当于副部级),中心设立若干研究室(局级),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研究人员,至少要把 国内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富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学术造诣的顶尖学者集中到研究中 心。研究中心分别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刊物和内部参考,专门培养以马克思主义 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承担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家对研究中心在人、财 、物方面要给予充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