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昆明 650051;2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以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为依据,阐述了人文关怀在中医通络诊疗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的调适,逐步消除不良情绪,让患者精神愉快,情志舒畅,从而使脏腑功能协调,气血通畅,正气充足,人的体质增强,精神内分泌和免疫活动处于佳良状态,所谓扶正方可祛邪,就能达到防治病变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通络治疗;人文关怀
[Abstract]With the diseas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as the basi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luo treatment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humanistic care.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and gradually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let patients with mental pleasure,emotional ease,so that the coordination of viscera,Qi and blood smooth,healthy enough,people's physique,spirit of endocrine and immune activity in good condition,the so-called Fuzheng Quxie can,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keyword]Chinese medicine Tongluo therapy;humanistic care
在康复科多年的工作中,较多接触到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中风等常见多发疾病,这些疾病按中医理论多归属于络病范畴,因此施以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通过通络治疗,达到松、活、通的作用,皆能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笔者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转归与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及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抑郁情绪。我们知道,人体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是焦虑和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而这些躯体化症状又加重患者不良的精神情绪状态。二者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因此,医师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颇为重要和必要的,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作为病人托付以性命的医师,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应当掌握相关的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关注病人的精神心理变化,给患者予人文关怀和必要的心理疏导,配合躯体疾病的诊治,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自我感受,多与心理因素及情绪状态有关并互为因果。当人处于焦虑抑郁时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反应,同时疾病所造成的不适感受会增加,而躯体的不适又可加重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使病情难于控制[1]。
可见心理和情绪障碍可能是疾病的诱因或病因。若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则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疾病与情绪障碍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1、中医情志致病机理
祖国医学早已认识到精神因素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心理调护对于防治本病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医学对此独具特色。
《内经》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情志活动乃人之常情,调摄适度,并不伤人。但是,长期持续的七情刺激或突然地七情打击,就会影响脏腑功能活动。《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明确提出了各种情志失度,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异常变化,干扰正常的升降出入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心主神志,对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具有主宰作用。《灵枢·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各种情志都与心有关,心神受损可涉及其他脏腑。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肝与脾胃是木土乘克关系,若忧思恼怒,情志不舒则气郁而伤肝,肝失疏泄,横逆克脾犯胃,以致脾胃不和,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可见,情志因素是引起疾病常见的、重要的病因。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气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心理疏导方法:首先,调摄精神。一是要清心寡欲,排除杂念,使精神情志保持淡薄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使真气内存,心神平安。二是乐观愉快,心情舒畅。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谓“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精神乐观是防病的要素,长寿的法宝。其次,调畅情志。即和喜怒,少忧思,避惊恐。对于不良情绪,采用包含五行相克原理的情志相胜法,以达到调畅情志的目的;另可通过说理开导、宣泄、暗示等方法,以减少或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的调适,逐步消除不良情绪,让患者精神愉快,情志舒畅,从而使脏腑功能协调,气血通畅,正气充足,人的体质增强,精神内分泌和免疫活动处于佳良状态,所谓扶正方可祛邪,就能达到防治病变的目的。
2、心理疗法的临床运用
心理治疗属于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改善患者认知,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误解和偏见,转变不良个性及生活习惯,提高应对力。具体治疗步骤: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病者关心和承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保证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个体化心理疗法、催眠疗法和缓解紧张活动等。应有意识地全方位地去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感受、情绪、情感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上,才能针对其病情、情绪状态制定出适合该患者的个体化心理疏导方案。
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与情志有关的慢性病时,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均获得良好疗效。如:王小奇[2]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患者心理气质特征总结出了:语言开导法、鼓励和安慰法、保证疗法、暗示疗法等四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
临床实践证明,患各种慢性病如:颈椎病、腰椎病、中风等的病人更易忧郁或脾气暴躁,不配合治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医务人员在治疗时配合心理疗法,对病人进行疏导,培养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了良好的心态就能激发病人的正能量,病人由被动变为主动,Hamilton[3]等也提出通过心理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笔者在临床中用此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病人反映说:医生,见到你的面,听了你说的话,我的病已经好了一大半,以后一切都听医生的安排,争取早日回到康复人群的行列。我听后倍感欣慰。笔者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现在所谓的个体化医疗。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异常行为的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
3.小结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从整体论观点来看,疾病也必然反过来影响患者的心理过程。躯体疾病的痛苦可以作为内源性应激源,刺激大脑皮层,然后通过下丘脑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引起一系列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情绪反应的出现,反过来影响疾病的过程,进而在疾病的转归中发挥作用。
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使患者消除顾虑,心境开朗,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或消除由不良情绪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免疫内分泌调节失衡所引起的症状,并可增强药物的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且在临床上可以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真正满足患者、家庭及社会的需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保证疗效的持续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余展飞主编.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王小奇.胃脘痛的心理治疗[J].浙江临床医学,1999,1(4):243
[3]Hamilton J,Guthrie E,Creed F,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sych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dyspep-sia[J].Gastroenterology,2000,119(3):661-669.
论文作者:金镝1,张明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论文; 精神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病人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