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一个多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孵化器论文,案例论文,模式论文,知识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孵化器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成立于1987年。发展至今,我国孵化器的总体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中国孵化器预计达到1500家,当年在孵企业10万家以上。实践层面,孵化器犹如“平滑空间上的粘滞点”,吸收聚集了稠密的经济能量,培育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产业和企业。理论层面,现有研究已普遍认可企业孵化器的创业知识服务属性[1],但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现实图景却迥然各异:一部分孵化器依托持续创新,成功塑造了创业知识服务的品牌优势,成长为行业标杆;另一部分孵化器则热衷于“邯郸学步”,深陷创业知识服务的同质化和异化困境,成为弱势孵化器。毫无疑问,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表现迥异的背后,商业运营模式扮演着重要角色[2]。
然而,关于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商业运营模式的内核问题,理论界还没有给予完美解答。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有:①孵化器向谁(who)提供创业知识服务?②孵化器提供什么样(what)的创业知识服务?③孵化器怎么样(how)提供创业知识服务?以上问题的研究成果多呈知识碎片,分散于服务能力、孵化网络等领域,缺乏商业运营模式的整合性框架。鉴此,本文以5家本土孵化器为案例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系统研究商业运营模式“黑箱”中的“是谁”、“什么”和“如何”3个关键问题,旨在提升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实践的相宜性认识。
1 文献回顾
1.1 企业孵化器与创业知识服务
关于孵化器的理论研究,大致有5个分支。①孵化器的基本理论构架:概念、分类、功能、案例、演进等[3],其中,美国硅谷等区域的先进企业孵化器实践备受关注,积累了一大批成功或失败的孵化典型事件[4-5]。②基于系统视角的孵化器孵化过程研究:影响因素的识别,涉及认知层面、资源层面、政策层面等[6];孵化过程的解析,孵化器服务提供与孵化企业的匹配成长等[7];孵化绩效的测度,包括测度指标、测度方法、测度过程等[8]。③基于互动视角的孵化器孵化机理研究:孵化器与孵化企业创业互动一般机理[9];孵化互动与企业成功毕业的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研究[10]。④基于内容视角的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研究: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体系构建[11];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评价[12];创业知识服务对孵化企业成长的支持机理等[13]。⑤基于能力视角的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模式研究: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能力培育和提升[14-15];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网络构建、演化,服务网络如何支持孵化器绩效[16];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创新黑箱”[17];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演化机理、路径等[18]。前3个分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学术争鸣,已取得较大进展,而后2个分支的研究总体上呈现“离散”质态。后2个分支的关注焦点表明企业孵化器研究已从提供设施等传统服务转向孵化器的创业知识服务上。
1.2 商业模式与商业运营模式
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4种:①三分法:价值链、创新能力、收入模型[19];概念、能力、价值[20]。②四分法: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21];价值群、市场空间提供物、资源系统和收入模式[22]。③五分法:本地能力、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关键活动、盈利模式[23]。④九分法: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客户关系等[24]。此外,Alt和Zimmerman[25]、Betz[26]等学者也做了不同划分。以上分法在内容上有互补之处,可运用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经营系统、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进行整合[27]。
此外,Osterwalder给出了一个理解商业模式的总体概念框架[28],可概括为价值确定、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获取4个环节,分别对应how、what、who和how much 4个学术问题。进一步描述为:①how,即怎么样基于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②what,即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反映其价值主张;③who,即向谁提供产品和服务,以传递价值;④how much,即企业确定成本和收益模式,以获取价值。实际上,该框架将商业模式概括为两部分,前3个问题反映了由一系列持续商业行为所构成的连续过程,是价值确定、创造与传递一连串动作的集合,可概括为商业运营模式子系统;第4个问题则是上述行为的自然演进结果,反映了价值获取的状态参量,可概括为商业盈利模式子系统,即“好的商业模式天然终止于丰富的利润流[29]”。基于行为视角,较之商业盈利模式,商业运营模式自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学术问题。
1.3 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
以企业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还不多见,有限的研究中存在3点局限:①企业与孵化器的商业运营模式存在差异,二者之间研究命题的移植存在定义域和场域的不同;②研究孵化器商业运营模式的现有成果缺乏对创业知识服务本原属性的关注;③产生于西方的相关命题延伸到转型经济体中,需要植根中国情景进行实证研究。
基于前述分析,企业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涉及3方面问题:①企业孵化器向谁(who)提供创业知识服务问题;②企业孵化器提供什么样(what)的创业知识服务问题;③企业孵化器怎么样(how)提供创业知识服务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孵化器选择申请入驻企业的具体条件,一些外显指标,如行业属性、R & D水平、创业团队等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将上述指标集成考虑,即是孵化器的“隐形”入驻条件,凸显了孵化器的客户定位和孵化企业整体特质。第二个问题涉及孵化器提供的具体“产品”内容,关注焦点在内容的分层、匹配、演化等属性上。O'Neal将服务内容概括为营造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安置服务和支持性商业服务等[6]。第三个问题涉及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能力问题,知识结网能力和知识运作能力得到了普遍关注。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起点是挖掘孵化企业的知识服务需求,如美国一家企业加速器Ann Arbor Spark的绘制资产地图项目,通过一系列的访谈、调查和评估技术扫描各类组织的独特资源[30]。也有学者研究了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能力的保障机制问题,如流程的规范性、孵化器的初始战略等,此外,两种价值激励行为:资源集聚行为(寻求资源)和战略网络促进行为(寻求知识)日益受到关注[31]。
2 研究设计
本文尝试探索性构建企业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适宜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这是因为:①量化研究主要考察已识别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没有清晰界定或者无法用既有理论推导的现象缺乏解释力,需要案例研究给出理论框架;②作为沟通丰富质性数据和演绎式研究的最佳桥梁之一,案例研究能对现实中的问题真实描述;③案例研究流程日趋规范,可清晰展现基于多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成果。
Eisenhardt认为多案例研究中的案例数量以4~8个最为合适[32]。考虑到理论构建的基本要求和案例增加的边际价值,选取5家企业孵化器作为研究样本,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东湖创业,简称WVC)、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科创,简称SPC)、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杭州科创,简称HPC)、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大科技园,简称ZSP)、杭州东部软件园(东部软件园,简称ESP)。选择依据主要有3个:①案例典型性。5家企业孵化器都成功运作10年以上,其中东湖创业为中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已有近30年的历史,调研样本悠久的运作历史使其创业知识服务实践具备典型性和素材丰裕性。②个体多样性。5家企业孵化器各有特色,利于开展专题对比,如东湖创业成立于1987年,是我国孵化器事业的发源地;上海科创是上海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也是上海企业孵化器行业的领导者;杭州科创是浙江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浙大科技园为我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试点园区之一;东部软件园是浙江第一家企业化运作的孵化器。③调研便利性。5家企业孵化器中有3家位于杭州,满足关系和地理邻近原则,为访谈等深度调研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确保收集到真实而有效度的质性数据,将二手数据、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结合起来,多证据来源使得三角验证成为可能。其中,二手数据包括报纸、网站、内部刊物、讲话记录等,共计1404篇。采用半结构化问句对5家孵化器的中层、高层或普通员工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共计15人次,访谈时间累计16.5小时,部分访谈对象提前1周收到访谈提纲。每次访谈后的5小时内将访谈记录进行现象识别和语句归纳,并编号存储。为验证二手数据和深度访谈的语句信度,我们选取孵化器的部分孵化企业和毕业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每家孵化器选择5~10家企业,共计30家企业。此外,为保证案例信息的充裕度和准确性,还采取参与式观察(6次)、倾听研讨会发言(11次)等途径收集数据。
编码是超越数据片段的具体陈述,进行分析性解释的第一步,旨在对“原生态”数据进行解释性呈现。采取扎根理论的3级编码进行分析,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数据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两位研究人员一起针对某个事件进行逐行编码,命名原则上采取“原生(in vivo codes)”原则,即尽量从每个句子中引用标记了密集而有重要意义的词汇,且“头脑中不能有任何预先形成的概念”。采用NVIVO 8软件辅助分析,经过开放式编码,共得到473条原始语句和162个初始概念。剔除出现频次<3次的初始概念34个,共得到128个初始概念。概念之间多呈现3种关系:①因果关系,记为AB,如创业关系网络(51)持续发展前景(26)①;②隶属关系,记为AB,如R&D水平高(36)技术创新能力强(65);③同义关系,记为A=B,如持续发展前景(26)=企业持续成长(103)。此外,还有相关关系(AB)、同域关系(A+B∈C)等。基于上述初始概念的关系分析,将概念“聚拢”为9个范畴,见表1(每个范畴仅以3条语句为例)。
进一步,将上述9个范畴关联式登录为3个主范畴:客户定位、价值主张和服务能力,分别对应于筛选因素、相互关系、因素排序;服务分层、高端特质、匹配成长;能力构成、动力机制、作业流程3组初始范畴,形成3×3范畴矩阵,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抽象为“客户定位+价值主张+服务能力”。主范畴的关系结构及代表性语句见表2.
以此“故事线”为基础,本研究建构和发展出一个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理论分析框架(见图1),简称“客户定位一价值主张一服务能力整合模型”(customer positioning-value proposition-service capability,PPC model)。在对预留的50条语句进行开放编码后,发现没有形成新的概念、范畴和关系,由此模型的理论饱和度证毕。
图1 商业运营模式整合模型
3 跨案例分析
3.1 客户定位:为谁服务(who)
3.1.1 孵化器筛选孵化企业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1)成长性,即孵化器对申请入驻企业的持续成长有较高预期。孵化企业的持续成长阶段基本可以划分为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及成熟期退出4个阶段。而衡量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关键指标就在于孵化企业的成功退出比率,因此,5家企业孵化器都将申请入驻企业的持续成长性作为重要选择标准。企业孵化器观察入驻企业持续成长性的外显指标主要有:创业团队、发展战略、研发水平、组织架构、营销模式、创业网络等。“一流的创业团队是我们看好HY生物科技的最主要原因,短短3年时间,销售收入就过千万,证明我们当初的判断是对的(ESP60)。”
2)创新性,即孵化器对申请入驻企业的集成创新有较高评价。从创新性视角,创业是指通过发现、评估和利用机会来引入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原材料或开发新市场的过程。由此,申请入驻企业的集成创新也包括以上5种类型,例如东部软件园的企业入园条件规定,“从事《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创新能力较强,项目的产业化前景较好”。“在一个不创新就失败的时代,我们非常关注企业的创新性(ESP56)。”
3)网络性,即申请入驻企业有相对完善的创业关系网络。“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我们筛选申请入驻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SPC45)。”图2展现了XL公司创业者XZD的创业网络,背景资料是XZD在XY公司的3个创业伙伴(ZWX,LBH,LDZ)分别创业后,XZD也离开了LZP,他也成立了新企业。创业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创业资源,能为个体提供情感和实践支持,如朋友或熟人可能向个体提供创业信息。研究表明,35%~70%的企业家是由其创业成功的社会网络成员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欲望,并且他们在创业实践中得益于学习网络中取得创业成功成员的经验和知识。
图2 XZD的创业网络
此外,3家孵化器(上海科创、杭州科创、东部软件园)对于申请入驻企业的适应性也有所关注,起因于他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一些堪称卓越的商业创意,构思精巧、规划周密、执行到位,但却遭遇了失败,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面对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企业的适应性不够。“知不变者可长久,通变化者享大成!但如何辨别申请入驻企业的适应性,还缺乏操作性工具,更多的是凭经验和感觉(HPC13)。”
3.1.2 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访谈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上述影响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明确因果关系:创新性→成长性(25)、网络性→成长性(18)、网络性→创新性(20)②。此外,适应性→成长性(10)、创新性→适应性(9)、网络性→适应性(7)也发现了明显的因果关系,上述因果关系可以进一步升华为企业孵化器考察申请入驻企业的间接路径。
1)创新性→成长性,即申请入驻企业的创新行为有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就申请入驻企业的创新性而言,孵化器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R & D水平,是否引入了新的产品或服务。“HK科技的开发能力强,并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企业的持续成长性自然不会差(WVC31)!”,“这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属于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R & D团队技术雄厚,有多位高分子聚合物开发和应用专家,成立仅仅5年,就被列为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SPC42)。”
2)网络性→成长性,即申请入驻企业的创业关系网络有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申请入驻企业在创业关系网络的网络位置、关系质量、联结强度等都影响企业的持续成长性。“交大管院一位博士告诉我,专业术语叫‘结构洞’,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网络的有利位置(SPC51)。”,“DA企业和这家供应商已经合作5年了,稳定的采购渠道是它们持续成长的最大保证(HPC21)!”,“离开浙大也有几年了,但这家企业和浙大软件学院联系仍然很频繁,浙大的技术力量不断帮助他们解决企业成长中出现的新问题(ZSP60)。”
3)网络性→创新性,即申请入驻企业的创业关系网络有助于企业的创新行为。申请入驻企业在创业关系网络的网络位置、关系质量、联结强度等都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他们几个一块创业的,现在没有一个混得差的,在关系网络内,通过观察性学习,经常可以提供一些new idea(HPC26)。”对孵化企业的问卷调研,也取得了有力证据,“在我们园区,企业的创业成功离不开信任和合作,有时候去咖啡吧,经常留有写着奇妙点子的小纸条,大家可以相互借鉴(TX08)。”
3.1.3 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显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存在差异,我们用各影响因素与“成功入驻”之间的因果关系条目数表示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数字越大,表示该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越大。4个一级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成长性(56)>创新性(48)>网络性(35)>适应性(18)。这在案例调研中也得到了证实,5家孵化器都将申请入驻企业的持续成长性作为首要选择标准。
排在前4位的二级影响因素分别是:创业者及创业团队(38)>研发水平(35)>发展战略(26)>关系质量(21)。以上4个因素可以称之为孵化器客户定位的核心影响因素,而对于组织架构、营销模式、联系强度、网络位置可以称之为孵化器客户定位的边缘影响因素。数据表明,企业孵化器在选择入驻企业时,对创业者及创业团队的高度关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相对于技术水平,创业者及创业团队的魅力给我们的感触更大,有些是美国硅谷回来的精英海归(HPC29)。”东部软件园也谈到:“XL公司的老大是一位浙大教授,领着创业团队平均每天研发时间超过16个小时,对这样的创业团队,我们肯定优先选择、重点倾斜(ESP04)。”这与Brush等学者的研究[33]也是一致的,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创业者及创业团队是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本(即使不是唯一,至少也是),充当着识别、吸引、获取、整合各种资源,并把个体资源内化为组织资源的关键角色。进一步分析发现,5家案例孵化器对创业者的观察主要包括通用人力资本(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和专用人力资本(如创业者是否具有特定行业的工作经验等);孵化器对创业团队的观察主要涉及创业团队规模、成员之间的共事经历、产业经验、团队互补性、关系网络等。
3.2 价值主张:提供什么样服务(what)
3.2.1 企业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分层 孵化器的创业知识服务呈现分层,可分为基础与业务、培育与环境、网络与政策3个层次[11]。调研发现,5家案例企业孵化器都构建了涵盖上述3个层次的创业知识服务体系,并在各个层面上呈现差异性。差异化的创业知识服务塑造了孵化器的品牌优势,也成了吸引企业入驻“最令人兴奋”的地方。东湖创业人员表示:“差异化的创业知识服务才是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独特又不可模仿,这很难的(WVC72)。”例如,东湖创业构建了包括基础服务、创业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外包服务4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并提供电子商务平台、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8个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科创将创业知识服务称为“创业新干线”,包括科技小巨人工程、创业导师、技术转移、大学生创业基金等9个子系统。东部软件园以“营造创业创新环境、培育企业快速成长、带动区域经济提升”为宗旨,以信息服务业为产业定位,形成了以“科技创业服务、投融资服务、国际化交流服务、优质物业服务”为核心的创业知识服务体系。
3.2.2 创业知识服务由低端向高端增值服务演进 高端增值服务是企业孵化器塑造品牌优势并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5家企业孵化器都投入主体资源开发高端创业知识服务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东部软件园为例,多家孵化企业表示,“这里的许多东西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孵化企业所指“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就是企业孵化器的高端增值服务,其由于不可模仿性、创新性而成为吸引企业的核心要素,如东部软件园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新加坡高科之春、千里马国际培训就业工程、创业大赛等高端增值服务项目。企业孵化器的高端增值服务总体呈现专业化、模块化、个性化3种质态。
1)专业化。孵化器的专业化更能带来规模效应,未来呼唤更多孵化器运作的专业化,如运营的创新形式、绩效的标杆化等。东部软件园构建了针对集成电路设计的4个开放式专业技术平台。“通过专业化创业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更细致地解决新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运作、知识获取、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产业互动(HPC55)。”
2)模块化。模块化是创业知识服务的一种重要开发思想,被认为是应对创业知识服务复杂性的一种有效战略,具有降低服务成本、易于复制、易于扩充等优点。“服务模块化以后,针对不同的企业,也需要适度修正,否则服务效果会打折扣(WVC75)。”“模块化对于我们管理层而言,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关注创业知识服务创新项目的开发(HPC56)。”如浙大科技园的创业导师项目,向大学生创业提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电子商务4个模块的创业知识服务(模块化设计)。
3)个性化。个性化是继专业化、模块化之后的第3种演进质态。如果说专业化强调更细致,模块化强调更快捷,那么个性化强调的则是更具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个性化就是要求孵化器做到订单式提供,创业知识服务吻合在孵企业的定制要求,我们行内有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创业知识服务项目(HPC82)。”如东湖创业提供异地市场接入、专家咨询、企业辅导3种个性化服务;浙大科技园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特点,提供个性化创业导师服务。
3.2.3 创业知识服务应动态匹配孵化企业的持续成长 孵化企业的持续成长分为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创业知识服务的需求呈现差异性。因此,孵化器提供的创业知识服务应与孵化企业的持续成长阶段保持动态匹配。“对种子期的在孵企业提供如何R&D国际化的创业知识服务,显然没有效果;同样,对于成长期的在孵企业提供创业导师的服务项目,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HPC85)。”、“10多年的孵化器运作实践,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服务项目的开发与企业成长阶段匹配的重要性,企业都非常现实,你提供的东西高高在上,他很快就会用脚投票(ZSP07)。”、“我们企业目前处于起步期,非常需要R & D网络构建的创业知识,但参加了几次孵化器提供的校企合作论坛项目,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推动作用(HS05)”。如东部软件园提供的开放式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核心价值培养工程项目等,执行过程中考虑到了与成长阶段的匹配性。同时,调研中发现5家企业孵化器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说明孵化企业的退出机制还不完善。
3.3 服务能力:如何提供服务(how)
3.3.1 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能力的关键构件 5家案例孵化器的调研表明,知识结网能力与知识运作能力是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能力的关键构件,这与马玲等学者的研究[12]是一致的。创业知识结网能力是构建创业知识资源网络,通过各种渠道选择、开发、联结、整合和配置内外部创业知识资源的能力,孵化器联结的知识网络节点数量、关系质量与创业知识结网能力正相关;创业知识运作能力是创业知识资源的过滤、吸收、整合、转移的能力,孵化器向孵化企业转移知识的速度、质量、丰裕程度等与创业知识运作能力正相关。
孵化器与在孵企业、高等院校、孵化器同行、集群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外部知识节点结成知识网络,知识在网络内的快速溢出、流动有利于孵化器的知识吸收和整合。根据调研记录绘制的图3展现了以东湖创业为中心的知识网络。“这几年,我们加强了和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走出去,眼界确实宽了,看问题的思路也新了(SPC05)。”、“大家都是同行,都想把孵化器当作一个事业来做,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的热情也很高(ZSP45)。”关于知识结网能力,孵化器高层都认同“加强互动→增进关系→形成共生”的逻辑:孵化器应加强与知识网络节点之间的互动,增进相互间的关系质量,最终形成生态共生关系。
图3 东湖创业为中心的知识网络
孵化器向孵化企业转移知识的速度、质量、丰裕程度等均显著影响知识运作能力,这从5家孵化器的访谈中都能得到证实。“现在是一个速度制胜的时代,什么都要求快,我们每天都能近距离观察在孵企业,企业化运作机制使我们服务效率很有保证(ESP41)。”、“我们向企业提供的创业事件库,企业非常欢迎,因为他们觉得有价值,明星企业、风云人物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视(SPC09)。”、“在孵企业对孵化器的要求逐年在提高,有时候企业需要国家化服务外包的相关知识,这也促使我们不断学习,研究企业的真实需求(ZSPl2)。”
3.3.2 孵化器增进服务能力的主要动力机制 5家企业孵化器都将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创业知识服务项目作为增进服务能力、塑造品牌优势的关键战略。“这个行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你不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有时候一个新的项目推出来,很快其他孵化器都相继推出,快得不可想象(WVC81)。”调研发现,孵化器的创新方式主要有模仿基础上二次创新、自主开发、协同创新3种类型。按照访谈语句中出现的频次统计:模仿基础上二次创新(21)>协同创新(14)>自主开发(12),可见,模仿基础上二次创新是孵化器采用的最主要创新方式。
“模仿标杆孵化器的创业知识服务→模仿基础上学习→学习基础上二次创新”是5家孵化器采取的最主要的创新方式。“以美国Automation Alley,Ann Arbor Spark为代表的先进孵化器,代表了创业知识服务实践的行业标杆,我们通过考察、观察、阅读等途径,进行模仿(SPC39)。”、“完全模仿肯定是不行的,企业环境变化很大,需要学习服务流程,然后进行适度修改、二次开发,这些小的创新,我们内部称为‘微创新’;我们坚信,很多个微创新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大的竞争优势(SPC40)。”上海科创的“科技创业苗圃”、东部软件园的“开放式专业技术平台”都是模仿基础上二次创新的典例。
“自主开发才是孵化器建立稀缺、不可模仿、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主体路径(ESP42)。”、“自主开发虽然成本较高,推出周期长,但我们认为‘物有所值’,内部我们叫‘孵化器核心价值培养工程’,对整个孵化器行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ZSP82)。”东湖创业编写的中国第一本孵化行业教程,东部软件园的“新加坡高科之春”项目,都是自主开发的典例,更具典型意义的是上海科创的“关键创业事件”项目,创业导师将成功、失败的创业事件深入挖掘、整理形成创业知识库,供创业者学习。“很多时候,失败的创业事件往往更具说服力(SPC48)。”正如Smilor [34]所说,“高效的创业者都是杰出的学习者,他们从一切事物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孵化器与孵化器同行、在孵企业、高等院校等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加速创新行为的发生,从而成为一个区域最具“催化作用”的创业事件。根据访谈资料绘制的图4为浙大科技园的协同创新网络,其中主要有3种类型:①与孵化器的协同创新:“形成一个孵化器协作创新网络,互相竞争,大家推出新的创业知识服务项目速度明显加快,开发的项目也都很有深度(ZSP83)。”②与孵化企业的协同创新:“孵化企业去国外学习,发现孵化器的咖啡吧很有创意,每个人想到什么好的创业点子、想法都随手写在便条上,贴在墙上、桌子上,来的人随时可以受到启发。听了企业的描述,我们也搞了‘知识社区’项目,培育创业人员交流氛围(ZSP86)。”③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大学孵化器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与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网络,浙大科技园依托“985高校”浙大进行协同创新。“浙大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智力支持,很多又是无形的,浙大管院教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学员听了可以马上用于实战,积极性就高(ZSPl7)。”
图4 浙大科技园的协同创新网络
3.3.3 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核心作业流程 “推出新的创业知识服务项目,单靠拍脑袋决策是不行的,应该有一个规范的作业流程,提高创业知识服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WVC23)。”对于作业流程的重要性,5家孵化器都取得了共识,并建立了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施”4个环节的规范作业流程。将作业流程用文本的形式同定下来,即可成为孵化器知识库中的可编码知识,与隐性知识相异的是,孵化器可编码知识更容易在知识个体层面进行复制与传播。
项目规划主要解决创业知识服务的目标问题,“明确了项目开发的具体目标,后面开发才有参照物(HPC90)。”、“如果事先不把目标的事情弄清楚,项目推出后,风马牛不相及,基本上是无用功,早期有很多这样的教训(HPC65)。”、“对一些先进的项目规划技术,如知识地图、因果分析等,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做到了流程内化(ESP53)。”、“项目规划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有时候需要孵化器、政府部门,尤其是在孵企业的共同参与(SPC11)。”
项目分析是作业流程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主要解决服务内容问题,一般分为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初步拟定方案等。“可行性分析的内容有很多,我们有一个分析框架,比如客户需求可行性,你推出的创业知识服务,如果客户不感兴趣,那就是可行性不具备(SPC27)。”、“项目规划阶段需要初步调查,这一块就需要详细调查,比如访谈、发调查问卷都是我们常采取的形式(ESP36)。”、“提出初始方案供团队讨论,有时候需要在孵企业配合小范围测试一下(ZSP71)。”
项目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达成目标的方式问题,如方案筛选、执行流程、差异化问题等。“方案筛选的过程就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每次推出一个大的项目,我们都会请行业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管理专家等来集体论证(WVC67)。”、“最优方案一旦确定,就要提炼出一个执行流程,这样下面的人好操作,企业也好接受(SPC37)。”、“你提出的项目是否具备差异化,差异化是孵化器核心竞争力的最佳体现,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HPC67)。”
项目实施是作业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涉及项目执行问题,如人员培训、方案推广、跟踪检查等都需要重点关注。“人员培训应该贯穿创业知识服务的全过程,我们非常注意提升孵化器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的送去攻读MBA(ZSP68)。”、“方案推广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很多企业对孵化器的认识很有限,主动性不够(WVC86)。”、“项目推广以后,不能像导弹一样发射后不管,还要有一个跟踪检查的过程(ESP79)。”
综合上述分析及引文编码条目数,得到表3,直观地反映了案例孵化器对变量支持程度的差异性。基于表3,纵向分析:这5家案例孵化器中,浙大科技园和东部软件园在客户定位方面最有特色;上海科创、杭州科创和浙大科技园在价值主张方面最有特色;东湖创业、上海科创和东部软件园在服务能力方面最有特色。横向分析:在客户定位方面,东湖创业筛选孵化企业的机制(影响因素)方面需要加强,上海科创和杭州科创需要重新审视筛选因素的排序;在价值主张方面,东湖创业在匹配成长方面略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成熟孵化企业的退出机制,东部软件园需要更加优化高端特质;在服务能力方面,杭州科创的动力机制持续创新性略有不足,浙大科技园的持续创新和作业流程需要强化。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和讨论
基于对5家孵化器的多案例研究,本文的基本研究发现有4点:①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由客户定位、价值主张和服务能力3个主范畴构成,并包括筛选因素、相互关系、因素排序、服务分层等9个子范畴。②在客户定位方面,成长性、创新性、网络性和适应性是筛选孵化企业的关键因素。创新性→成长性、网络性→成长性、网络性→创新性、适应性→成长性是考察申请入驻企业的主要间接路径;4个1级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成长性(56)>创新性(48)>网络性(35)>适应性(18),2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创业者及创业团队(38)>研发水平(35)>发展战略(26)>关系质量(21)。③在价值主张方面,孵化器的创业知识服务呈现基础与业务、培育与环境、网络与政策的分层次性;高端增值服务具备专业化、模块化和个性化3种质态;创业知识服务应匹配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的服务需求。④在服务能力方面,发现了知识结网能力和知识运作能力2个关键构件;模仿基础上二次创新、自主开发和协同创新是孵化器知识服务创新的3种最主要方式;作业流程的规范(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是服务能力的有力保障机制。
以上研究结论主要回答了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是谁”、“什么”、“如何”的问题,本文将整合后的商业运营模式进一步引申讨论如下。
1)孵化器商业运营模式的情景有效性。理论的生命力来自对特定情景的强大解释力,适用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孵化器的绩效表现、孵化企业的创业前景等。典型现象描述为,一部分孵化器成长为行业的标杆和范例,另一部分孵化器则日渐没落,孵化器绩效差异的背后正是商业运营模式的不同。本文的PPC模型可对上述典型情景给以高效度的解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败下阵来的弱势孵化器大都没有进行商业运营模式的持续创新,而持续创新是孵化器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动力机制。从商业运营模式的构件层面考虑,弱势孵化器往往忽略孵化器知识网络的有意识构建,而知识网络对于知识寻求、服务提升、品牌塑造有战略促进作用。
2)孵化器商业运营模式的架构创新性。架构创新是孵化器商业运营模式研究的一种系统视角,将商业模式理解为在架构领域中的一系列决策变量。架构创新是对产品构成、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的系统性创新,它不仅反映了商业运营模式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功能分担关系的改变,还反映了产业系统内孵化器、企业、大学等利益行为者之间功能关系的演变。孵化器在充分挖掘要素创新的潜力之后,可能转向更高层次的架构创新,以实现知识服务能力的结构性突变。调研中发现,5家案例孵化器都将模块化、虚拟再整合作为商业运营模式架构创新的实现机制,如东湖创业建立了跨区域的孵化网络接口和共享资源平台,基于虚拟孵化实现了对全国创业资源的整合。
3)孵化器商业运营模式的关系网络性。继企业孵化器之后,2010年世界第一个企业加速网络在美国密歇根州出现,实践表明商业运营模式的理解应超越“原子式”单体层面,上升为关系网络的嵌入层面。发生条件、关系属性和作用机制构成了商业运营模式的关系网络性。关系网络之于商业运营模式的发生有3个条件:①孵化器具备知识过滤的审慎学习能力;②网络间的主体交换行为是一种目的性互动;③主体间的结构性障碍和协调失灵具备潜在解决方案。而关系属性主要关注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等。同时,权变观认为,关系属性因孵化器成长的不同阶段而有较大差异。关系网络的作用机制表现在机会识别、资源获取、价值传递、孵化器绩效、孵化企业成长等观测变量上。
4.2 研究意义
本文理论贡献主要有三点:①现有商业模式研究大都从竞争战略层面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以孵化器为对象的还不多见,本文聚焦于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本质属性,是对商业模式研究内容的有益补充。区别一般性讨论商业模式,本文更详细地讨论了一系列商业行为所编织的商业运营模式,而将商业盈利模式视为运营模式的天然结果。②基于中国5家孵化器的多案例编码分析,得出了一个包括3个主范畴、9个子范畴的商业运营模式概念模型。本文探讨了筛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梳理出4个核心影响因素;并提出专业化、模块化和个性化是高端增值服务呈现的3种主要质态,模仿基础上二次创新是孵化器增进服务能力的最主要创新形式。③植根多案例情景,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应用于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研究,是一种方法层面的探索性尝试。具体执行中,原始语句中初始概念的提炼,因果关系、隶属关系、同义关系的呈现,以及3级编码中故事线的聚拢等都增加了研究的可感知品味。
本文的案例研究结论为我国孵化器的创业知识服务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①孵化器应提炼适合本区域独特情景的筛选标准,避免片面追求孵化数量和规模的贪大误区。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思索孵化器的品牌提升路径,如引入战略群组的概念考虑孵化企业所属产业的关联性。②孵化器应注重挖掘孵化企业的真实知识服务需求,按需订制,提高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闭门造车式的知识服务供应不仅不能产生正效应,而且还会加剧企业的离心力。③孵化器应注重协同创新。目前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是模仿基础上的微创新、二次创新为主,未来需跨越组织界面,加强基于孵化器网络的协同创新,利用网络的放大效应提升创业知识的服务质量,优化区域创业生态系统。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局限主要有3点:①模型充裕性。限于孵化器创业知识服务商业运营模式的复杂系统特性,加之模型构建的探索性和多案例编码的不完全性,研究命题的充裕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商业运营模式与孵化器经营战略之间的关系未作深度辨析;另一方面商业运营模式对孵化器绩效的影响机理未作统计学意义上的验证。②数据属性。本文未能考虑定量数据及长时期的动态演化数据,势必造成一些重要信息的缺失,未来研究应做进一步扩充。③样本类型。5家案例孵化器都是中国孵化器行业的标杆个体,样本未能覆盖弱势孵化器个体,下一步可扩充样本类型,进行跨案例的专题对比研究。
①括号内数字为概念编号。
②括号内数字表示根据访谈语句统计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条目数。
标签:创业论文; 运营模式论文; 企业孵化器论文; 创业孵化论文; 创业资源论文; 创业能力论文; 创新创业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商业论文; 风投论文; 软件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