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要把握好三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把论文,共产主义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6)04-0041-006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不需要共产主义信仰?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哪一个理论或主张能够像科学共产主义那样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如此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正如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一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也不能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否则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仅每一个共产党人需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且但凡对人类社会发展寄寓无限憧憬和向往的人们,都应当怀揣这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社会中确实还有一些人,甚至包括部分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信仰淡薄甚或缺失。因此,当前加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如何使人真懂、真信、真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P11)若使更多的人接受、认同和践行共产主义,就需要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从人们的思想困惑出发,抓住问题的根本对症下药、释疑解惑,把问题彻底讲清楚、说明白。当然,这可能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问题就可以说清楚的,需要做大量细致而具体的理论阐释工作。其中,有必要着重澄清以下三个基本关系。 一、共产主义信仰与理论认知的关系 坚定的信仰来自于清醒的理论认知,共产主义信仰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正是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认知和认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块整钢,它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或称科学共产主义)。作为其中之一的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就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解释力、批判力和改造力之中。因此,认同并接受共产主义,继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首先要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而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就需要有清醒的理论认知。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170个春秋,这百余年岁月之于浩渺的宇宙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却可谓沧海桑田。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它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批判力,始终是引领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最为根本的就是立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科学阐释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特别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资本主义进行解剖,找出其内在的矛盾和困境,从而揭示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即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可以说,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结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那么,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共产主义?如何坚持和践行共产主义呢? 19世纪末,意大利人卡内帕曾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题词,表述未来社会新纪元的基本特点,以区别于诗人但丁笔下对旧纪元“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所作的描述。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53)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或者说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指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是对这一理想社会状态的称谓(当然,不论再用其他多么唯美的词句来表达这一理想都不过分),它是人类社会前行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共产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图景呢?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1](P537)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P435-436)由此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共产主义无疑是社会文明进化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试问:谁不愿生活在一个没有奴役,没有压迫,人人和谐共处,生活富足无忧的社会呢?谁不愿摆脱现世的一切束缚而实现每一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呢?又有哪一个不愿意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呢?难道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愿景和奋斗目标不令任何人向往吗? 有学者曾对马克思一生的著述进行过粗略统计,包括著作、文章及各种札记和书信在内大概有5000余部(篇或封),别说对于我们一个普通人,即便是对一个专业的学者而言,也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了。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打开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浩繁的历史长卷就会发现,上面实际上只写了一个字:“人”。可以说,人的实现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根本诉求。他们不止一次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其历史的过程性,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做出了科学而审慎的论断。他们无非是想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行的,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阶段、社会制度都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暂时的过程,而人类划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所追寻的恰恰在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对这样一种历史趋势的把握,就需要我们用大尺度的历史时空观去审视,而不能仅限于一时、一地、一事。譬如,生活中有的人往往拿资本主义暂时性的繁荣去否定“两个必然”,往往借口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某些失误来抹杀甚至否定和篡改历史;用片面的认知遮蔽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这只能说暴露了当下社会一部分人在历史认知上的浅见,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误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均可印证,共产主义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和乌托邦,而恰恰是现实的此岸世界和通往自由的必经之途。因此,对资本主义的认知和评判都切不可只看到其当下存在,而看不到它的过去和未来;更不能只看到它的暂时稳定和繁荣,而忘记了它仅仅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总之,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要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二、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 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若要有说服力,除了让人们领会这一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强大魅力以外,还要向人们讲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其中,特别要讲清社会主义在500年历史进程中,是如何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成现实,又是如何朝向一个符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不断迈进的。只有对社会主义辉煌的历史实践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使人们对揭示这一历史纵深的共产主义理论认同、信服和尊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同自然界的运动一样,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适应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是一个普遍的、必然的趋势。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或正在经历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自原始社会始,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进程的必然逻辑。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实现也必将经历一个从“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非独立性”阶段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阶段,再到“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的辩证发展过程。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和追寻着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如果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问世算起,到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发展已经整整经历了500个年头。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无数的思想家、改革家热切地关注和憧憬着社会的未来,并纷纷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预见。然而,在科学共产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勾画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不同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曾为我们详尽地描绘出一个个美好的社会蓝图,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都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也没有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变革的伟大力量,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空想,注定是无法实现的愿望。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之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条件下,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及演进趋势的一种科学、审慎的预测。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几乎是在与《共产党宣言》问世同时,一场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发生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革命,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组织策划革命群众的斗争,创立革命报刊宣传革命。他们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制定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斗争纲领和策略,坚持不懈地为实现革命群众的利益而战斗。尽管这次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量,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1848年的欧洲革命,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世界观的一次最实际的检验,并有力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在1848年和1849年这两个革命的年头中……《共产主义宣言》(即《共产党宣言》。——引者注)中阐述的同盟关于运动的观点,都已被证明是唯一正确的观点,这些文件中的各种预见都已完全被证实”。[2](P188)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不仅得到实际的运用和验证,而且也使之获得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做好了准备。 19世纪70年代的巴黎公社革命,可以说是无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社会主义新政权的首次尝试,“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4](P61)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给予了法国无产阶级革命以极大关注和支持,并热情赞颂巴黎无产阶级的伟大创举。期间,马克思给第一国际以及各国无产阶级组织撰写了大量文章和书信,号召人们组织发起支持公社的运动。此外,马克思及时总结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在为第一国际撰写的阐明公社意义的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巴黎公社革命无疑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仅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尽管这次革命最终仍然是以失败告终,但“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3](P181)公社英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激励人们继续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 近半个世纪后,人类终于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力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终于从理想变成现实,并自此翻开了人类历史崭新的一页。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次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提出并证实了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5](P147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继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条件。同时,我们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向世人宣告了科学共产主义的阶段性胜利。 回顾社会主义这500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能动作用。共产主义具有理论的现实性,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同时,共产主义又具有实践的可能性,历史发展、前行的脚步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够阻挡的,它必然超越当下存在而跃迁到更高级的阶段和过程。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已经总体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部分地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实现了人人平等、协作和人民当家做主。我们与史共鉴,社会主义事业每向前进一步都成为迈向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新的起点。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对共产主义认识的迷误。 首先,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现实到理想的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的观点,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P43)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做出了“两个决不会”的判断,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P592)在人类历史上,阶级剥削的社会更迭尚且经年反复,更何况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要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制度,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甚至是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此外,共产主义也只有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达到足以使一种旧的生产关系消亡、新的生产关产生的程度时,才能够最终得以实现。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做好“远足”和“攀越”的准备。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只要心存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抵达光辉的顶点。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共产主义是可欲的,那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总要给出一个时间表或路线图吧!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谈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时指出:“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因此,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6](P197-198)我们只应就共产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大致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而不宜对共产主义做过于具体的描述,否则就会陷入空想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就是说,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我们可以有路线图,但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为什么?我们常讲“登高望远”,就是说登得有多高才能望得有多远,而历史认知亦是如此。人类的实践水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对历史发展的认知和把握才能走得有多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的认识总是会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现实的实践发展还不能给我们提供充分的认知材料来详细地制定共产主义进程的时间表和刻画共产主义具体细微的面貌。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对未来社会进行具体的勾画和设想,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问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防止过犹不及。此外,“共产主义虚无化”论调的一个自以为极具辩驳力的论据就是:共产主义既然实行“按需分配”,岂不是想什么要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吗?其实这是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须知,这里的“按需分配”的“需”是一种合理的、有限度的需求,而不是不切实际、甚至漫天要价的需求。试想,如果是以人的绝对的、无止境的不合理需求为界限的话,不仅“按需分配”满足不了,恐怕无论社会生产力如何发展、财富多么丰足也都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道理很简单,每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建立其上的每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人的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也总是会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所谓的“按需分配”,本质上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富有的条件下,对人们最大限度合理需求的满足。正如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只能满足人们坐高铁、乘飞机出游的需求,而满足不了人们乘坐飞船去河外星系遨游的需求一样,共产主义社会同样如此。 其次,共产主义不是与现实割离的彼岸世界,我们当下的社会主义实践即是通往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必由之途。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即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其中,这个初级阶段就是指社会主义阶段,即“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3](P434)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则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阶段。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共产主义主要就是指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显然,社会主义既是共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通向共产主义的纽带和桥梁。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从局部到全部、从部分到整体、从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到根本性质变的飞跃过程。它绝不是一个凌空悬置、遥不可及的点,更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经由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可以达到的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步都是向共产主义的趋近。因此,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反观当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使命和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每一个重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基础,都是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量变过程。由此看来,共产主义并不渺茫,共产主义既可欲,亦可求。 然而,“历史通常都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7](P734)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于是,有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甚至断言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行不通了。事实上,苏东垮台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出了问题,恰恰是由于他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抛弃了共产主义信仰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不应由苏东的失败简单地得出共产主义失败的结论,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共产主义是虚幻的乌托邦。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仅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人类实现远大社会理想开创了新的局面。邓小平说得好:“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8](P383)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往直前,向着共产主义不断迈进。 再次,共产主义信仰不应仅仅停留在观念上,而是要付诸行动,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 既然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是否就可以坐待其成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主体选择的过程。与自然规律不同,人类历史不能缺少人的实践活动参与。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1](P287)如果没有人的实践参与,历史绝不会自动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P295)历史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信仰的真正意旨在于,人们不仅要信服和尊重这个主义,而且还要将之内化为一定的行动准则,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加以实现。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只是喊喊口号、拍拍胸脯,不只是停留在观念中述而不作,更不是将之束之高阁望洋兴叹,而是要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果仅仅是口头上相信,而不脚踏实地去做,那就称不上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是一个假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相信没有哪一个富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可以任由自己置身度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还需要无数个个人和若干代人的付出。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党员干部而言,“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9](P23)诚然,我们距离共产主义伟大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有人将共产主义看作遥不可及、与己无关的事情。但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袖手旁观、置之于身外,那么不仅共产主义实现不了,恐怕人类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都会陷入停滞。因此,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投身于为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奋斗的事业中去,也只有在实现人类福祉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志当存高远,事须躬身为。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既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又要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前赴后继、不懈奋斗。 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的真正开端,而绝非人类历史的终点,若以大尺度的历史时空观俯瞰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共产主义仍只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个阶段。19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讲道:“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穿过的,时而尘土飞扬,时而泥泞难行,时而通过沼泽,时而穿过密林。”[10](P718)共产主义必将实现,这是人类所共求;同时,共产主义事业没有坦途,我们始终行进在路上。标签:恩格斯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共产主义道德论文; 认知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