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洗浴女孩”_大浴女论文

解读“大洗浴女孩”_大浴女论文

解读“大浴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浴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政保:“让读者能从多角度阅读,这是小说艺术成熟的标志”

我觉得这是目前铁凝最好的一部作品。当时我拿到书看完后,我说《大浴女》首先是在“浴”上,其次才是“女”。有句俗话,女人是变成女人的,其实一个人有一个被塑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写好了,什么都有了,精神的、历史的、包括政治的东西都有了。小说写的是一个女人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作品中有两个我称为“堕落”的女人,她们一开始也是好的,是知识阶层的一员。其中一个是唐菲,这个人写得非常好,她有堕落的一面,但她的堕落只能给人以同情,她产生一种仇恨,对这个社会的仇恨。我阅读的结果是我不厌恶她,而是产生一种复杂的心理,她为什么会这样?她成为这个样子,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作家而言,只要把过程写出来就行了。我从这两个女人身上看到了我们以前很多长篇小说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一个堕落的形象在阅读中,不被人讨厌,这个不容易;我称这是含有一种柔弱的,无助的美的东西。这是一。从书的角度来说,他还写了尹小跳、尹小帆姐妹俩。尹小跳是一个中心人物,这个人物我感觉更为复杂一些。我的表达也很艰难。在说这部小说的时候,任何讲故事的形式都没办法解释。这两个人物开始都一样的,被塑造的起点是一样的,但被塑造成为两种人物,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同样我们看到更远的就是社会对女人的塑造。好像尹小帆这个人的力度不如尹小跳,但我觉得她更具有中国特色。所以我说从题材来分,是很困难的,不单单是城市题材。长篇小说既能够写到很好看,又能耐读,这是两个基本的因素。这个小说虽然写的是女人,但实际上小说中的男人同样也是沐浴过程的一部分。小说容量比较大,每一个人物都值得专题评论,都可以提供很多话题,从艺术的角度,从政治的,从历史的角度,都可以。让读者能从多角度阅读,这是小说艺术成熟的标志。

白烨:“‘浴’可以理解为在社会和生活风浪中成长”

这些年来长篇小说数量很多,但堪为精品的却为数寥寥,像铁凝这部作品潜心写作一年,酝酿构思十多年的实在太少。这是铁凝创作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文坛长篇小说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大浴女》若从题目上望文生义可能会以为写美女出浴什么的,其实不是。这里的“浴”可以理解为在社会和生活风浪中成长,或者说沐浴。仅从书名上看,就不是一个一般的作品。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它通过尹小跳充满理想不断寻找,结果各个方面都处于无着的飘逸状态,写出了女性在当代社会“成长”的艰辛。从小说上看,尹小跳是四十多岁,人说四十不惑,我看她好像困惑越来越多。那么她为什么做不到四十不惑,小说通过对这种社会生活,包括各种社会关系,个人的经历的描绘,对她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扣问,更对女性置身的社会环境和环绕他们的社会关系发出诘问,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

安波舜:“我对铁凝和她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编辑部的同志认为这部书非常之好,如果说我们的《比如女人》接近金布老虎的征稿标准的话,那么这部书就是逼近了。我们本计划提交评委审阅,但作者铁凝婉然谢绝了我们的建议。这件事让我对铁凝和她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她对自己的书充满了信心;据我所知,铁凝要写这本书的想法至少有三年。三年前,我们在谈话时说,希望出现一本这样的书:第一,能够消除一些意识形态的色彩,能够彻底在人本上,在文学母体上做点文章的作品;第二,我们希望出现一本能够和世界对话的作品,中国人看得懂,外国人也看得懂,就是说在人类普遍的情感层面上能够和所有人对话的作品;第三,我们希望能写一本存活得长久一些的书。《大浴女》这个名字,最早我们在谈的时候,灵感始于塞尚的一幅画。后来我们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地好,觉得具有象征意义和诗性的因素,这个“大”字就把俗和雅区分开来,而且它可能在一些读者那里产生错觉也未必不是好事。

雷达:“我觉得人生是无法回答的,铁凝的小说也是无法回答的”

听到铁凝写了一部《大浴女》,我大吃一惊,因为我刚刚读过她的《永远有多远》,除了规模较小外,这个中篇小说使我感到很震动。我觉得我们缺少那种诗性的东西,那种充分文学化的东西,真正走到文学审美点的东西。现在很多东西声称自己写了很多社会问题,写了人,但我觉得还只走了一半,目的地还是审美的问题。《大浴女》到底有什么样的鲜明主题?没有。甚至最后它只给我们一种漂泊感。像尹小跳这样的人物她没有找到一个归宿,人生或者永远找不到这样一个归宿。对很清楚很明白的小说我往往是有所怀疑的。我觉得人生是无法回答的,铁凝的小说也是无法回答的。从文学上来讲,铁凝捕捉到了人性深处中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很佩服。另外,从《玫瑰门》到《大浴女》,铁凝摆开了她原来知青创作的路线,她就是写爱情的,写女性世界的。在《大浴女》中,铁凝追求从灵与肉全面审视,但这个审视又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脱离社会风雨,脱离外在环境的变化的,孤立地写女性,而是结合着外在变化的。为什么叫大浴女,我想有点裸体的意思,就是灵魂与肉体都是暴露的;我要审视的不是穿着衣服或者扭扭捏捏、伪善矫柔造作的,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审美品位非常高的书,它的诗化和诗性的东西比较多,是艺术的,不是回答什么社会热点的。

李陀:“铁凝的小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她对道德的质疑有个距离”

我觉得《大浴女》是铁凝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感觉较强烈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词语去概括,其中一个说法是比较流行,这就是进入90年代后,旧道德失效新道德正在建设过程当中,新旧道德的冲突是非常地激烈,而且这种冲突造成了绝大多数人在道德上伦理上的迷离。我想,历史上好小说都有对道德的质疑。像《安娜·卡列妮娜》就对当时的道德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有力质疑。《查德莱夫人的情人》、《麦田守望者》等都是。它们在质疑道德的同时,也在质疑自己,这是一般作家不能达到的一个境界。我在看新生代作品时,姑且不论他们有多深,我注意到新生代作家在质疑旧道德时,有个特点,那就是他很少质疑他自己。铁凝的小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她对道德的质疑有个距离。这是她深刻的一点。比如说,尹小跳姐妹是密谋杀害了他们的妹妹,还是没有及时救助,这个想法一直伴着她们成长。人都有恻隐之心的,她们看到自己的小妹妹跑向井里时,不但没有救,而且二人居然还相互握了一下手,这个情节耐人寻味。后来,他们想说清楚,始终未能说清楚。铁凝的质疑不像别的小说那样清楚,而是把质疑放到大的社会环境中,比如从文革到市场经济发达以后中国正在走向消费社会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这个质疑是多重的,一个是这个道德规范混乱和这个时代之间的关联,比如唐菲的母亲吃屎给尹小跳如此强烈的印象:……尹小跳让唐菲去卖身这件事,不次于暗杀她妹妹。铁凝写这些不像有的作家那样简单处理,比如物质主义诱惑,而是与对整个社会制度性的危机和道德危机之间的复杂关联密切相关。例如,小说中没有一个人在道德上是自信的,更谈不上是完美的,小说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除了梦由由不太感觉自己有道德危机外,其他人都处于深刻的道德危机之中。梦由由也有危机,只不过她懵懂,而不觉得是个问题,她通过吃来把这个问题掩盖掉。我们可能也像梦由由一样通过别的办法把自己的危机掩盖起来,或暂时忽略起来。我想能不能把小说的讨论演变为对整个社会道德危机的群体性质疑,让大家都来质疑;而且这个质疑应该像小说所暗示的那样,对危机的根源,包括制度性的根源能不能有所明确的表述。今天我们强调法制。很多哲学家、法学家、伦理学家都指出来,如果一个法制社会没有一个强大的道德伦理支持,这个法制是不可能的。其次的一点是,如果说在80年代我们由于反抗文艺的政治化、文艺为政治服务,我们提倡纯文学化,那时候是有道理的,但是,今天我觉得,我们要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干预,我们要重新解释文学和社会的关系,文学和现实的关系,像铁凝这样的小说是近几年里,作家大胆地干预现实、进入现实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现在有一些作家光写怎么上床,怎么在镜子前找自己的屁股什么的,自恋式的小说,也可以写,但不能把它们的重要性强调过分。像《大浴女》这么深入地进入的作品我们应该更多地提倡。

贺绍俊:“《大浴女》是作者对中国土地上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和体验”

我读《大浴女》的感受有一点不一样。整个小说我认为是对道德的一种质疑,这种传统的道德,它到底有没有女性的位置。我觉得铁凝从《玫瑰门》以来,主要是思考女性生存的问题,我倒不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主义的作家,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男性和女性永远是有隔阂的,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女性是怎么样的时候,也许我们是经常要误读的,《大浴女》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审视母性的眼光,尤其在一开始尹小跳同母亲章妩的那种紧张的关系,审视母亲在《玫瑰门》的时候就非常突出的,《大浴女》时更是对母亲重新予以批判。所谓母性,是对男权意识的一种诠释,母性是失去了女性的一种结果。很有意思,我在看尹小跳和章妩的非常紧张的关系时,我马上想到了一个词,是否可以叫弑母情结?当然,我是借用了弗洛伊德的学说弑父情结。为什么弗洛伊德没有弑母情结而有恋母情结?实际上我觉得弗洛伊德学说是一个男权中心的学说,它是建立在男权基础之上的,他的理论是没有女性的位置的,他所谓母性只是女人依附在男人身上才有了母性。有了男性的依附才有生存的意义。在没有依附男人时,她作为人是没有存在的意义。从《玫瑰门》到《大浴女》,对母性的理解更进一步。作品批判了传统意义上的母性,即我们理解的母性。按我们的理解,章妩必须要爱她的孩子,搞好她的家庭,那么她必然丧失自己。

第二点,铁凝这部作品是不是一部阐释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作品呢?我觉得不是。我理解作者不是一个纯理念的女性主义者。她不是借这样一部作品来宣扬女权主义,也就是说,她不是先有一种理论,然后戴着眼镜去看生活,去提纯生活的经验。我觉得《大浴女》是作者对中国土地上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和体验。这种思考和体验,可能包含了一些我们从女性解放,妇女解放这样一些有关女权主义的问题。我感到作品更多的是生活实感,但这些东西发人思索。这部小说更多的是展示了女性解放的艰难。实际上女性解放是对现存秩序进行一种彻底的反叛,而这种反叛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尹小荃的意义的。尹小荃这个小孩是什么象征?她是两个反叛者的象征。再回到前面说的,尹小跳作为一个女孩,她为什么那么反感尹小荃?尹小跳作为一个女孩,她首先是作为一个现存秩序她天生的存在,她没有这个反抗能力,她天生的感到如果破坏这种现存秩序,那么现存秩序赋予我的一切就没有了。小说最后为什么会结束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好像是要回忆一下尹小荃这样一个贯穿始终的、很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上,小女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未来的。另一方面她也会被这种强大的现存秩序吞没。所以,这样一个结尾也是很耐人寻味的。我试图从女性的角度去理解去感受,但是,我发现是很难最后沟通的。所以我觉得这部小说可能有很多的解读,最好能通过这个作品,展开一次很有分量的,有意义的文学批评的研讨,当然不止于对这部小说的研讨。

敬一丹:“我感受到了不一定能把它说出来”

小说所写的年代与我所处的年代差不多,人物的年龄与我也差不多,所描写的人和事熟悉也不太熟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菲,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女孩。我们不喜欢她又嫉妒她,她为什么就能和男同学保持那样的关系?二十年后我又见到她,仍旧风采依然,她是我们中结婚最早的一个,嫁给了一个学工的师傅。当我看这部小说时立刻就想到了她。她和我们每个人都不太一样,生活也很曲折,也很浪漫,成了个体户。唐菲这个人物我感到熟悉,也有陌生的地方,熟悉和陌生交织在一起。我觉得铁凝是一个过于透彻的人。作为一个作家,透彻是非常难得的能力,作为一个女性,比较模糊的还是多数。我感受到了的不一定能把它说出来,这就是我感到陌生的那一面。

肖雄:“好像是自己经历的大回放”

看《大浴女》我有点放不下的感觉,这种情况对我是比较少的。我感到非常亲切,人和事又都感到很熟悉。好像是自己经历的大回放一样。我是演员,对人物我都不感到陌生,我和敬一丹一样都有同感,铁凝在写人,尤其是在写女人上真是有本事。人本来就是很复杂的,可是我们影视剧本就不能像这样,没有这样的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和认识,包括有些导演对我们演员一些很功利的使用我感到很可笑。

何振邦:“长篇小说写到这样就可以了”

我看《大浴女》比《玫瑰门》更精致了,这对铁凝来说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就整个长篇小说来看,这部《大浴女》是去冬今春以来一部很引人注目的作品,怎么引人注目呢?谦虚点说,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在文学史上留下痕迹都有可能。我讲几个理由:这部小说主题很多,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尹小跳和尹小帆姐妹的成长的历史,也可以说对女性地位的一种挑战性的反省,包括弑母情结。可以说是相当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力作,人物不多,故事也不复杂,但蕴涵的生活与社会内容却十分丰厚,书里每个人物经历,每个故事的情节,都与这个时代有关。

《大浴女》的人物也可以说写绝了,唐菲写得很独特,大家不太注意尹小帆这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尹小帆要她姐姐的短风衣不给她,她马上翻脸了,就这么一点小事把女性的个性、撒娇、利己主义全表现出来了,在铁凝的笔下,方兢几个不重要的人物,包括那个孟由由,不管是笔墨多的,笔墨少的,人物都有它的个性。小说在叙述上是可以写长文章来论述的。结构上它是一个心理结构,以尹小跳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的流动过程来结构这部小说,很流畅很自然,它不是版块,又不是故意搞闪回,更不是倒叙,一上来就写跟陈在要结婚,然后开始第一章就写婚前检查,到最后大概是吻合了,另外她甩下包袱,搞些悬念,比如唐菲爸爸是谁?这种结构方法,比纯粹搞版块,搞点闪回,搞点意识流,要成熟得多了。长篇小说写到这样就可以了。这部小说我看在当下来说,就现在,2000年3月17日以前来说是比较优秀的一部长篇之一, 不是惟一的, 也是最优秀的。

陈超:“小说揭示了不被我们认知的东西”

铁凝这个小说非常成熟非常有活力。我们通常评价一个作品时,或者说它非常智慧或者说写得很美,我觉得评论小说是不是美一点也不重要,是不是有活力更重要。

这个小说单纯从叙述上说,也是有很多层面,我们可以说它是心理分析小说,比如小说里对尹小跳、尹小帆、尹亦寻包括很多人,他们内心的纠葛和无言之痛,有非常内在的分析,包括对内疚的各种可能性的分析。也可以说它是生存情景的小说,通过尹小荃死这件事,想象一种生存情景的可能性。不仅仅是追踪生活,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悲剧,我们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悲剧,为什么选择一个人的死,属于这种悲剧式的体验。显然通过这种情景来分析人面对这种事情时的各种可能性。也可以说它是爱情小说。比如说尹小跳和陈在,和方兢包括章妩和唐医生,这种真实的爱情可能在文本中是存在的,在生存中可能是不存在的。比如尹小跳在第一次见到方兢的时候,突然展开一种幻觉,就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的幻觉,这幻觉如果要在正常情况下写出来,那肯定我们内心都有被激发或被呼应的东西,但是在这里却是一个浪漫反讽,就好像激情的热水突然停电了,来了一个冷水澡。那样的人和十二月党人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说在这里尹小跳既是对自己的讥讽,也是对所谓红色罗曼司的反讽。这部小说也可以说是内省的成长的小说,包括一些叙述沉思分析,也还可以说是读者喜欢的扣人心弦的读物,一开始就丢下一个悬念,尹小荃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有意的不拉她呢,还是她自己走的,究竟怎么回事。尹小荃成了一个解读每一个和她有关系的人的生存的暗码。甚至也可以说它是女性主义小说,尹小跳包括章妩包括唐菲甚至包括尹小帆,都有这种从女性角度叙述,来揭示女性的命运。甚至唐菲这样的,从女性的角度也可以解释,唐菲就是对妇女解放神话的一种讥讽。比如说妇女解放神话的红色经典就是《白毛女》,所谓太阳出来了,(白毛女)被解放了,但是白毛女的命运被忽略了,还是一个男性的视角,因为白毛女和黄世仁,用男性的视角看她已经不贞了,喜儿以后怎么活,唐菲从某种意义上,是对这种东西的解构,对道德和意识形态承诺的解构。这部小说就像好几个棱镜一样,相互折光。我觉得这就叫成熟,结束那种青春期写作,一根筋写作,写作,最后变成了具有成熟,具有活力的写作。归根结底这部书,是一个汇合的小说。这部小说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现在流行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写给同龄人看的,只有那些重要的优秀的作家才能写出值得不同年龄层的人分享的作品。我觉得这部作品值得中年老年人分享,它可能也会激起老年人的某种记忆。

第二个问题,是我看到的小说独树一帜的地方,那就是对生存和生命那些不为人知的揭示,铁凝的小说在这挖掘和把握这种不为人知的生存和生命里面,有非常惊人的才能。读这样的小说我们会感觉到什么叫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经验一点一点移入作品,就是你读有的作家的作品,你可以感到他写得很精致,但是跟他自己的内心是一无所触的。那么这个确实感倒是把自己的生命经验从童年起一点一点移入作品。《大浴女》不是写“文革”风云那种大事情,而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我把它叫做历史的个人化,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个人和时代有一种错位感,比如说,里面谈到的三个少女,包括尹小跳父母,它写的是一种历史的个人化,不是那种宏伟的叙述。铁凝通过这种个人化,实际上也折射了这种历史。当时的历史已经溶入了个人化那种最晦涩最微妙的这样一个角落。我觉得这个小说非常有意义就是在历史想象力和生命想象力当中,在这么多年中是非常出色的。过去我们对生存对历史的个人化是遮蔽的,往往用风云史,用同一叙述来带过,在这里确实出现了历史的个人。那么我们生存的历史怎么被遮蔽的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三种喇叭,即:主流意识形态的高音喇叭,80年代精英启蒙主义的喇叭,广告文化柔软暴力的喇叭。这三种喇叭虽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三种喇叭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抹掉个人。铁凝这部作品通过细节,比如说山上的小屋,包括说三个少女按照“苏联妇女”做衣服,还有那些暗号,“美人鱼的鱼网从哪儿来”,特别像那个时代的东西。这些细节与具体的历史已经密切相关,于是就激活了普遍的记忆。90年代的小孩不会玩这种暗号。包括方兢那种五分钱也要报销,因为他觉得欠他的太多。还有检举信,(尹小跳)向她的父亲告她的母亲的状,本身有它的合法性,但骨子里也是模仿了当时的检举信。铁凝的确把三种喇叭削减了。她作品材料的体积很小,这就像各种神秘的人类经验的幽会,而不是那种聚会,不是那种道德的聚会,它是一种幽会。可能小说写成了大聚会,道德审判的大聚会,但它是一种幽会。这就是一个角度,就是对三种所谓喇叭的消解。

小说揭示了不被我们认知的东西。

张志忠:“我的解读是这样的”

《玫瑰门》显然是对不同年龄段写出来的作品。《玫瑰门》是对外婆这一代人,或者她舅舅舅妈那一代人的拷问和追寻,《大浴女》是对这一代人,对于自身,对于四十多岁这一代人的一种自我的反省,同时对于世界对于生活对于他人的一种关照的视角的调整。再有这个小说可以有多种解读,我的解读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原罪的复制,尹小荃的死,是一种共谋现象,尹小跳尹小帆陈在还有唐菲,实际上是一种共谋。不管事实当中是怎么样,那么现实当中未免太巧了,这个人把井盖拉开,那个人坐视不救,另一个看到井盖摊开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从现实说过分巧合,但是从心灵的境界或者从一种更加深刻的建立一个对心灵拷问的一个支点的时候,它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共谋之后,面对这种事情的不同的态度。唐菲临死吻了一下尹小跳,留下一个嘴唇印在她的面颊上,她有难言之隐在里面,有什么东西终于没有说出来。尹小帆为什么后来不停地折磨非难尹小跳,因为她想通过这个转移,转移她自己的这个道德危机,心灵危机。作品的主人公尹小跳在生活的历程当中,从开始逃避回避这个,对于尹小荃的死,设想自己不在场,这个事件到底是看见了还是在幻觉当中,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多少责任,从现实的角度讲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事件反省自我,而且用漫长的生命历程,从被动的救赎到主动的救赎,做他的故事层面。当方兢后来和她决裂,不再理睬她时,尹小跳后来给自己作出一个解释,大概就是因为尹小荃的事情,我有罪孽我要受到很多惩罚很多折磨,接受这样的命运。给自己的命运寻找一种解释,寻找一种理解。到她和陈在的关系的时候,已经谈得非常深,已经看到水到渠成,一切外在的障碍都克服了,但是她忽然自己悬崖勒马,一下停住了。实际上内在的道德感,主动给自己的命运承担一些什么,用一些命运的坎坷和挫折,沉浸在爱情当中和心爱的人结婚,突然在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外在的,看到一个家庭的破裂,给她自己造成了一种自我谴责,不如说是她希望用更多的自我惩罚来救赎自己,摆脱一种罪孽,尽管是少年时代,也很难说得清原原本本是怎么回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一种心灵的解脱,心灵的升华和净化。我觉得这样一种解读。而且到最后她讲她学会了理解,理解了她的父亲母亲,恐怕其他的人,也都在一个自觉不自觉地处在一种原罪的过程当中,处在一种救赎的过程当中。比如她的母亲章妩,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同情,但也非常可尊敬的一个女性。她当年给自己的家庭带来阴影,带来了威胁,但她后来用漫长的后半生来救赎自己,她自己讲为什么要去做美容,是因为父亲也好,做女儿也好,都因为和唐医生的婚外恋损坏了她的形象,她希望改变形象得到别人的承认,但这一切努力几乎都没有被接受被理解,她也用她的后半生来进行自我救赎,自我援助。结尾过于完满,尹小跳找到了自己心灵的花园,见到了俞大声,在这个前后跟她的家庭和解了,跟父母和解了,跟俞大声尽管有许多说不清的事情,但是通过一本宗教的书和解了,自己的心态就是你讲的找到了一种心灵的花园。这种书给大众来读的时候,那很好,一种很完满的结局。但是我想灵魂的拷问也好,或者说一个人人生的历程,在作品当中还可以更深一点,在结尾还可以留一些余力在那儿。

铁凝:“我感觉说了我自己想说的话,写了自己想写的字”

我不知道以往的讨论会有没有坚持到中午快一点还不让大家吃饭,所以我非常感动,也表示抱歉。我经常想到一句话,就是在旧社会里,两个城市里的人见面,如果不太熟悉,就问你在哪里做事啊,那个人就说我在哪里哪里做事。1949年以后没有做事了,就是上班,北京话还带儿化韵,你在哪里上班儿啊,我在哪儿哪儿上班。我从灵魂里特别想说这个对比。我就觉得我来选择你是上班还是做事,我愿意选择“做事”,好像是一回事,但上班和做事又不完全一样,做事更具体一些,上班更虚空一些,上班的人不一定做事。其实这就是我想说的,人的一生是非常短的,能够在自己很短的一生里,说的大部分话都是自己想说的话,作为一个作家写的东西是自己想写的,做的事情也是自己想做的,我想是幸福的。这里边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快乐。在《大浴女》整个的写作过程中,我感觉说了我自己想说的话,写了自己想写的字,这件事也恰好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整个过程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我很珍视这个过程。

(火华根据《大浴女》研讨会记录整理)

标签:;  ;  ;  ;  ;  ;  

解读“大洗浴女孩”_大浴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