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人民医院 浙江丽水 323006
摘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了解患者情况及需求,配合医师治疗并照顾患者个人卫生,并对疾病做好控制和预防的综合性程序行为。有效的护理可改善医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深入了解,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保障了预后,提高临床疗效。故需通过合理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效率。本研究将人本管理应用于260例患者护理管理过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人本护理理念;内科护理;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患者260例作为对照组,男144例,女116例;平均年龄(47.22±4.98)岁。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患者260例作为观察组,男156例,女104例;平均年龄(45.92±6.44)岁。纳入标准:(1)参研护理人员学历均在大专以上。(2)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多种脏器严重疾病者。(2)患者学历低于初中者。(3)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期间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出院前做好记录与出院辅导。观察组患者行人本管理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人本管理小组
每个科室选取8名护理人员建立人本管理小组,根据分级管理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组员管理体系。在其中选取资历最深、经验最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所有组员最低学历为大专,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组内管理方案,并定期进行培训,举办人本管理理念讲座,列举与该理念相关的案例,将人本管理的理念贯穿于以往的护理管理中。
1.2.2鼓励优质创新式护理
随着临床病种及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要注重人才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循证护理理念,学习并有组织地应用优质的创新式护理方案,每周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作总结调查表,每3个月发放1次,确保每位组内成员真实填写,实施匿名制。护理人员根据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与解决方案,并推举质检员。根据组内成员提出的建议进行总结,实时更新护理工作制度。
1.2.3发挥集体的力量
(1)根据每季度更新的护理工作制度结合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由组长安排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做好分工与配合。(2)定期组织科室内相关知识的学习,让每位成员参与其中,根据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确保所提出的建议符合所有的护理管理制度后,在小组会议中正式提出,大家共同商讨完善后予以实施。(3)如对于负责消毒管理的组员,需牢记所有与消毒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循,完成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做到无遗漏且有据可循。(4)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安排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分层,避免多头领导等不良现象。(5)打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护理人员的高素质和高品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信息化管理
有质控人员将每日做好的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后,制成Excel表格,输入计算机,保障了工作的严谨度,并提高了管理质量,降低因书写错误或纸张丢失等因素造成的管理疏漏。
1.2.5强化护理质量的监控
每周护士长都需要总结一次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召开例行讨论会,探讨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及专业技术等,需要每周组织培训课程,待结束培训后,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核,年终组织1次全面考核,通过绩效和工资直接挂钩的方式,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质量评定
患者出院前,给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表,由患者与组长共同评定为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治疗舒适度(科室内环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等)、护理技巧(穿刺技巧、康复技能等)、理论知识(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以及护理记录(是否有双人双签,护理各操作是否记录完善),每项25分,总分100分。
1.3.2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认可度评定
患者出院前,给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表格,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对住院环境、就医过程以及穿刺等多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两组各选择25名护理人员对工作期间的认可度进行评分,满分100分,3次评分后取平均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为(97.3±3.44)分,病房护理评分为(98.1±2.87)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为(97.1±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3.53)、(93.4±6.55)、(90.3±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患者病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病情变化迅速不易控制,这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及处理各种突然事件的能力的考验性非常强。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科室的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将医院的护理管理能力充分反映出来。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优质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其主要指的是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将人性化、科学化的知识通入其中,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通过对患者进行优质的全方位护理,达到提高护理人员管理水平和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内科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实施的层级管理,可保障将责任落到每个人的肩上,通过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的全面、规范护理管理,值班过程中给予患者系统科学的护理指导,护士长负责评定和监督管理护理工作,及时提出改正建议,积极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方便后续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使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及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本组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研究组的护理文书、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对照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云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6):230-231.
[2]张凤君.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9):190-192.
[3]童春莉.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5,41(8):210-211.
论文作者:徐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内科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人本论文; 科室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