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对交通进行扩展的有效对策,能够缓解地上运输存在的交通压力和问题,降低风险概率。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属于地下施工,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加强全面把控,以完善技术工程。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能够从安全理论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轨道运行的安全性,保障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营。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典型的复杂大型开放系统。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土木工程、信息电子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高度集成系统,具备极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若干线路系统组成的以及单条线路工程系统高度集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包含“点”(车站)系统和“线”(线网)系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分析
2.1人为因素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主要操作者是人,因此人为因素就成为影响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人员的思想以及具体的操作行为如果出现不合理,必然会造成安全事故。其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思想认识,后勤管理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以及乘客本身的安全意识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的安全性。
2.2机械因素
在轨道交通系统中,交通网络覆盖的范围较大,而且存在很多分支。因此,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较高,体系也日趋扩大。因此,风险与隐患就会存在。具体来说,轨道交通中的通风、电气以及通信等设备都是安全隐患存在的平台。可见,轨道交通的机械因素也是影响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2.3环境因素
从环境因素上看,主要以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主。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等因素会对交通网络的分布以及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环境因素是轨道交通直接接触的重要方面,因此,环境方面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3.1管理目标及方案
制定适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后,需要对管理目标和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逐步完善管理目标及方案。
3.2总体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一般由最高领导层制定,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声明和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良好的安全管理总体方针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也有利于增强设备和环境的可靠性。综合看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该从以下七点出发制定总体方针:(l)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首先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无法律法规可依时可以选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做出相应的工作绩效承诺,并且规定使用有效期限;(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需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意识;(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他一切都要在安全方针的前提下实施;(5)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有具体的书面文件,印刷成册;(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公之于众,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7)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3.3落实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最好的约束方式,在城市轨道安全管理进行中,完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安全管理的高效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来落实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人人的工作职责得到了履行,安全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和实施要与实际的交通运营情况相符合,以安全运营模式相匹配。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跟随着交通行业发展的脚步来不断调整和完善,同时要将“以人文本”的原则应用到其中,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交通运营的安全性。
3.4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设计
在分析目前技术标准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安全风险这一主线进行总结,能够得出城市轨道建设不同时期的原则与施工方法,并根据其中的不同开展分阶段的设计。当然,在这一工作中必须做好分工,坚持突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对风险实施可视化控制,加强信息管理。第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风险进行工程设计。从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安全的施工办法,从区间线位、基坑深度等方面尽量减小工程风险,通过信息手段对比施工方法和施工参数,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第二,工程环境风险的信息技术应用。有针对性的对工程风险开展测定,对地下工程强烈地区实施测控,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势,是保证周边环境良好的关键。因此,信息技术要从改易、拆除、补强等方面加以探讨,然后比较相关参数数值,选择对周边影响较小的设计办法,开展全方位信息控制。第三,其他安全风险信息控制。全面遵循风险规避原则,做好规划科研,提出有效的控制风险办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工程得出反馈内容,实施动态的风险控制。
3.5构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是从工作人员与乘客的思想角度入手来提升安全管理效果。运营人员的安全操作以及乘客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大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强化安全宣传的方式,最终使人们在安全问题上形成共识,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
3.6加强应急管理制度
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运营企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自然灾害(地震、暴雨、暴雪、台风、冻雨等)、运营事故(火灾、脱轨、大面积停电、设备故障等)、社会治安(乘客冲突、反恐、防爆等)、社会卫生事件等分专题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可操作的应急处置方案。当发生地震、火灾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立即报警和疏散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到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置。所有规章制度,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一定是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即先抢救受伤者,再抢修财产,以及“先通后复”的原则,即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理。
结束语
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助于城市长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壮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问题也越发凸显。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能够对可预知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并且能够将其尽量降低,而且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援和应急方案,将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这些都能够大大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焦付格,李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A]..《今日轨道交通》地铁版2017年9月[C].:,2017:5.
[2]赵珍祥.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07):79.
[3]刘骥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设备因素的风险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4]贾崇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测研究与应用[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
[5]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论文作者:翟志凯,赵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方针论文; 风险论文; 系统论文; 交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