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 探析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在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362,0.55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26.5±4.3)分、焦虑评分(27.7±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6±5.7)分、(36.9±6.4)分,差异显著(t=9.253,10.014,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显著(x2=8.20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患者护理;亲情护理;干预效果
引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使其自身发展更为迅速。焦虑症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神经症类疾病,主要多以焦虑情绪为典型疾病特点,可引起睡眠障碍、内心恐惧、胸闷、运动性不安、心悸等常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故加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就显得颇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在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8-50岁,平均(36.27±5.04)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1-49岁,平均(37.41±4.9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
纳入标准:第一、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制定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焦虑症诊断标准。第二、患者无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性病变。第三、本研究经过某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第四、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第一、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患者。第二、排除具有神经功能重度缺损患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时的宣传教育、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亲情护理。1.用药指导。由于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加重焦虑症,使控制成效大打折扣,还会引起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注意并叮嘱其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于不识字的患者,可采取口头指导的方式指导用药;2.人文护理。舒适温暖的病房环境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护理人员可定期对室内环境做出调整和改变。选用暖色调装饰颜色,摆放青翠芳香的花草,调节患者情绪,让患者获取家的感觉,从而做到身心放松,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需选用统一的床单被罩,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选择气味温和的消毒水,降低患者焦躁感。3.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地同患者沟通交流,尽量以温柔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同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大胆地讲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明白诱发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用心地倾听患者的自诉。护理人员还应注重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使得患者家属真正意识到亲情护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用心关爱患者,使得患者切身体会到温馨。4.社会支持。在与患者加强沟通以外,与其家属保持良好沟通性也显得同等重要。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告知其家属多给予陪伴、理解、尊重与支持,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共同让患者感受到亲情温暖,缓解或解除焦虑情绪,有利于促使早日恢复健康。5.家属干预。护理人员应向家属讲解焦虑症发病原因、治疗护理知识,保证家属充分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使其支撑患者康复治疗,提供治疗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应与家属积极交流,使其参与治疗,让患者可及时向家人倾诉心中苦闷,疏解内心抑郁,增强生活幸福感,加快康复速度。
1.4评价标准
患者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患者离院时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数范围0-100分,其中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一般:60-69分;不满意:40-59分;非常不满意:0-39分。满意率=满意及以上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t检验、x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焦虑症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只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强人意,在疾病尚未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身心双重损害。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亲情护理是一种以人性化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方式,通过情感、精神的高度渗透,使得患者保持愉悦、轻松的精神状态。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实施亲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放松患者精神,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引导患者正视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焦虑症是一种神经症状之一,和躯体疾病、个性特点、遗传因素等有关,该疾病一般分为两种,其中第一重为广泛性焦虑,第二种为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主要临床表现是害怕、担心、紧张、不安、口干、尿频、出汗、坐立不安等,惊恐发作主要是濒死感或失控感、心慌胸闷、全身发抖等,早期对待患者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来检验,如果患者的分数过高,建议需要进一步检查,对待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目前对待该疾病通常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该疾病一定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可以使患者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排解负面情绪,因此本文研究了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亲情护理通过提高护理情感成分,以人性化服务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弱化患者内心焦虑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SDS(34.6±5.7)分、SAS(36.9±6.4)分,观察组SDS(26.5±4.3)分、SAS(27.7±5.5)分,这与陈芳的研究中,护理组SDS(26.3±4.1)分、SAS(27.5±5.6)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3.3%,对照组71.1%,这与杨莉的研究中,干预组满意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结语
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良好,减轻患者心理抑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易红玉,张素梅,翁晓丰.亲情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4):3738-3740.
[2]贾艳丽.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5):238-239.
[3]鞠福美,李海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6):216-217.
论文作者:陶燕,杨金明,蒋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症论文; 亲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家属论文; 焦虑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