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改工作中的收获与困惑论文_苏小达

浅谈在课改工作中的收获与困惑论文_苏小达

苏小达(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何村小学 537109)

摘要:课改工作中有辛酸也有快乐,有收获也有困惑。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关键词:课改 收获 困惑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39-02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其中有辛酸也有快乐,有收获也有困惑。下面谈谈我在课改中的收获和困惑: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新理念。

2.有效的备课。备好课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为了备好课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每个学生一个“导学案”,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预习。 “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备课内容,要想课堂达到高效,我们课改老师就必须精心备课,“导学案”的编写要合理,要求要明确,学习方法指导上要具体,学习内容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精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有效的预习。这种高效课堂讲究“先学后教,不学不教”, 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尤其是课前预习。平时,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常常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落实,或者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效果不大。 “课改”中要求学生预习是有目的性的,是要根据老师的“导学案”完成的,是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还要让学生展示。这种预习针对性比较强,达到了有效督促。这种预习也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学生课前知识储备容量,能更好地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我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只要踏踏实实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让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去追求高效。

2.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数学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所说的“平等”绝不是师生间绝对的平起平坐,因为教师与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是不平等的,师生间存在着教与学的关系。作为老师如果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果只是一味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一时兴起争着发言,只顾表现自己,沉浸在游戏中,哪还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妙?数学学习中的调动并非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是无益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可是基本的课堂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际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教师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是仅从字面上理解的“自主学习”。因为讲多讲少与自主学习并无本质联系,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在讲台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不也是自主学习吗?

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探究知识。但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更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自主学习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总之,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加强,但加强的理念变了。以前考虑的是如何教的问题,现在则要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乐学,这就是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才是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课改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为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在开展合作学习才会受到实效。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要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作为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者的身份到学生中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特别是要帮助少数学困生,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被别人尊重的感受,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以上是本人在课改中的一些收获。虽然收获有了,但是也遇到些许困惑,下面说说我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

1.班额大:我们班有56 个学生,受教室条件的限制在分小组的时候只能以每小组8---10为一组,在小组探究的时候往往出现比较拔尖的几个学生滔滔不绝,积极性很高,平时比较内向、思维比较慢的学生靠边站,不是低头玩东西就是在下边搞小动作。小组学习很难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都发现,导学案一打开,学生“呼”地凑一堆,整个教室就“嗡嗡”一片。上学期在我上P23《测量》例2、例3时,首先做了简单的课题引入把学生注意力引向如何感知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上来,接着让学生分组操作,活动开始了,各组尖子生忙得不可开交,而其他学生要么静坐观看,要么趁机搞小动作,几分钟后,活动结束,听取汇报,还是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要么毕恭毕敬坐着,要么左顾右盼。

2.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怎样把握?

记得,在我上《时、分、秒》例2的时候,我利用投影出示例2图,并配有一曲《上学歌》,音乐响起,我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唱来了“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并边唱边打拍,学生也很受感染,也随着动听的歌声左摇右晃,师生配合得天衣无缝,一曲下来,学生仍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什么数学问题也没有发现。使得这堂课失去了数学味。

3.教师引领的适时性怎么把握?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发现,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我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但是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

一个学期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课改的步伐中,我虚心向课改工作优秀的老师学习,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课改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是刚刚才起步,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论文作者:苏小达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浅谈在课改工作中的收获与困惑论文_苏小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