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
——探寻中国武术的精髓
文/西安莲湖武术协会 李建炜
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京剧、武术、书法、中医,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受国外文化的冲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心略显不足。作为四大国粹的中国武术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和平年代近百年的停止武术擂台较技,武术的实战性似乎被淡忘,它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把武术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处于自由发展、缺乏实战的传武习练者在与现代搏击的几次碰撞中均以失败告终,让媒体和大众发出了对传武实战性质疑的声音:传武能否实战,它的优劣究竟在哪里?这些质疑成为了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国武术是中华千年传承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与汗水,自古以来备受国人青睐,一直被视为保家卫国的利器,一度被冠以“国术”“国粹”“功夫”等称号。然而,近代它的作用与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技击为本的武术在和平年代转变为健身、表演、竞技比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淡忘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近期又有一些民间私斗,以点带面地将武术的价值否定,武术的实战性又一次遭到质疑。关于武术是优是劣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根本上讲,现代人的质疑是不了解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滋养,原本为搏击技术的范畴,逐渐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武术与中医紧密相连,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人体各器官看成一个整体,每一部分息息相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西方的医学界和搏击界则认为人体的各器官功能各有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理论。而西方的搏击界也是如此,要挥拳有力,就必须推杠铃、举哑铃,腿部的力量也可通过器械进行单独练习,从训练效果上确实见效快、立竿见影。而中国武术则认为四肢与发力都息息相关,讲究合力和整劲,将身体的所有器官、肌肉群顺着一个方向发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爆炸力,给对手以重击。
西方搏击是一种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其目的是擂台上的输赢,主要训练方式是通过跑步、跳绳来增加身体的体能与协调性,通过各种器材锻炼四肢的力量,增加训练的强度来不断刺激肌肉的裂变,使习练者成为肌肉发达、挥拳有力的拳击手。在搏击方面,先采用“空击”的方法,不断校正选手的动作,让出拳的动作规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打到对手,主要的动作以直、摆、勾为主。再者“打把”与“击沙袋”也是拳击必练的课程之一,它们可以提高选手的准确性与攻击力。拳王泰森曾经说过:“没有任何训练能比打重沙袋更好提升重击能力。大腿蹬地,通过臀部和胯部的扭转将力量最大程度砸向目标,这就是重击的秘诀。”最后就是对抗性练习,采用不同的陪练来提高选手的实战性。国外其他的搏击术的训练方法基本上与拳击的训练方法大同小异。
2.武术的整力
1.中国武术在技击实战时,注重全身各部位的运用,“头、肩、肘、手、胯、膝、足、臀”皆可成为攻击的武器,它的训练方法非常全面,将人体从头到脚都训练成搏杀的武器,在一般人看来头部是人体的指挥系统,用于思考与指挥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人也将它训练成为攻击利器。再如眼,它在中国武术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武术家关于眼的训练也有多种,观香头、睁眼拍水、观日出等等;还有肩部的训练,经常以肩靠树训练在实战中肩部撞击的杀伤力;再者中国武术老前辈也比较重视手臂的训练,武术中也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所以手臂不但是进攻的武器,而且是防御的最大保障,武术家们常以手臂拍打木桩来增强手臂的硬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铁臂功”;肘部也是进攻的利刃,它在近身搏杀中会给对方带来致命一击,所以武术中常说:“宁挨十拳,不挨一肘。”所以在武术中肘部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的手指是最灵活的器官,而武术家也将它训练成出奇制胜的法宝,常以点、切、刺攻击对手;还有拳和掌,这是武术中攻击的主要手段,老前辈们经常以独特的药水浸泡拳掌,再进行拳掌的硬度训练,使拳掌硬如铁、软如绵,既不失灵活又坚硬无比;还有膝盖也被习武者视为制敌法宝,由于身体结构的问题,膝盖在搏击中既隐蔽又坚硬,被视为一招制敌的撒手锏;人类用于行走支撑的脚部也被武者用于搏击之中,中国武术中不但有以脚专打人的“戳脚”,也有手足并用的众多流派;臀部也是武术中打法之一,主要有后撞、下坐等,运用巧妙亦可一招致敌,拳谱中曰:“臀尾打人人不知,神龙掉尾不见形。猛虎坐坡起落势,一旦击中神鬼惊。”胯为人体的中节,在技击实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八极拳法中肩撞胯打技法比较多见,为“六大开”的胯法之一。
中国传统武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搏杀之术。其训练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战。
整力是武术区别于其他搏击术的最大标志,武术家们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在搏击中尽可能的将全身的力量凝聚成一点,给对手以重创,腿的蹬力、腰部的转力、肩力、臂力、腕力达到高度统一,使身体爆发出对手无法抗拒的杀伤力。不仅仅是这样,还将人体的惯性用于实战,所以形意拳每招每势都在练习脚部的蹬力。所以形意拳也常教导后人“消息全凭后脚蹬”。据《近今北方健者传》记载孙禄堂亲自讲:“郭先生虎拳,一步可走三丈,罄予能仅及二丈五,先辈之难及,斯其一端耳。”这是孙禄堂先生亲眼所见,形意拳宗师郭云深在练拳时可以一步跨出去三丈。而61岁的孙禄堂随时随地一步就可达到二丈五,根据杨明漪的记载也能证明武圣孙禄堂的功力:“请试之,果二丈五。是年孙已六十一岁,体不及五尺,貌清癯,骨如柴,腹如饿状,无努张之致,而力无穷也。”明清到现在度量衡稳定,一丈定为3.33米,郭云深先生一步至少可以跨九米,孙禄堂先生也可以跨七米以上,这种蹬力可以与当今的奥运跳远冠军相媲美,这种训练看似与技击术无关,但在实战中会产生以小胜大、以弱打强的威力,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将人体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传统武术在训练整力方面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训练方法,可惜目前的武术散打没有深刻地意识到传统武术的精髓,我们把最核心、最好的东西丢掉了。中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每招每式都是在找劲、训练整力,其实搏击的核心技术就是速度与力量,而力量分为本力与整力,而整力也包含速度的范畴,这些道理练习搏击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怎样将你的力量和打击力送到对手身上?也就是说在练习步法方面被绝大多数的人忽视了,虽然现代搏击也有练习步法的方法,但那是非常简单、肤浅的,它们只是强调步子的灵活性,并不知道用步子可以给对手以重创。而中国武术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谓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拳谱有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这是对形意拳行步时的一种形象的描述,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它不只是拳法习练的要求,它还是产生爆炸力的核心,蹬步要求速度快、力量大、贴地而行。速度快、力量大可使步法如离弦之箭进攻对手,在加速度的影响下可以成倍的提高拳脚的打击力量,但是蹬步时会有短暂的双脚离地,很容易失去平衡,所以又要求习练者步子贴地而行,迈步如行犁,所以形意拳讲究“硬打硬进无遮拦,铜墙铁壁一起摧”。从这一点上来说武术中的以小打大是可以实现的,而现代搏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现代搏击是一种竞技体育项目,它讲究公平、公正、公开,无论是在规则上、训练方法上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比赛要分级别,同等体重的选手才能登台较技。武术以小打大就在于它将身体视为一个整体,将浑身上下的力量向一个方向发送,所以才会产生人意想不到的力量。中国历史上许多武术高手都是看似身体瘦小、其貌不扬、文质彬彬的普通人,例如,近代南北大侠杜心五的师傅徐矮子就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矮小瘦弱的寻常人;再者孙禄堂先生也非身高八尺的强壮体型;靠着八极拳纵横于20世纪初的中国武坛大宗师李书文,武艺之精,杀性之大,实为近世所罕有,其身高仅为一米六左右。另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内家拳大宗师跟李书文处在一个时代,他就是威震武林的形意拳顶级实战高手尚云祥,堪称形意拳后期最强者,《近世拳师谱》评价他几乎达到了师爷“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的水平。他曾经捉拿过飞贼康八爷为民除害,又手执长剑,跟随师傅李存义杀过洋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武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半步崩拳打败天下无敌手的郭云深先生的体型,虽然我们没能查到郭先生的真实身高,但从尚存的照片和前辈的描述中也能知道他是一个身材矮小之人。关于以小打大的武术故事在武侠小说中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事迹和故事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武术的本质。武术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武圣”孙禄堂先生。孙禄堂先生花了十一年研习形意拳,用了三年随程庭华学习八卦掌,而自己创造孙式太极只用了三个月,而形意拳的核心就是整力,我们也可以认为整力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才是中国武术的精华。
忙的目的往往是:享受生活、回报父母、满足爱人,想无私;忙的结果往往是:享受不了生活、远离了父母、冷落了爱人,成自私。——到底为何而忙
3.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基层养殖技术薄弱。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投入少,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养殖业整体生产水平低,主要表现为规模养殖比例小、散养户仍占相当比重,散养户、小规模养殖场(户)缺少技术员,欠缺养猪品种、饲料、饲养、管理、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支持。
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在发展和吸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瑕疵也并不能遮掩其璀璨的光芒,它在搏击方面的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在与现代搏击擂台接轨时的确出现了不和谐的问题,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也有可以适应于现代搏击擂台的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开发,去利用,怎样将中国武术的精髓用于现代搏击。所以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武术的价值,也不能闭门造车唯我独尊,应该吸取现代搏击术中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训练更加明确化、直接化,这样古老的传统武术才会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芳香。
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和基层工作者的实施主体,在项目中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成长。自我效能感主要是指自己对个体本身能否成功进行的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也是影响个体自我调控的关键变量,它反映了当前个体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理想信念。
(编辑/周镠超)
标签:中国武术论文; 百度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国粹论文; 西安莲湖武术协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