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中的不足与对策_课件论文

CAI中的不足与对策_课件论文

CAI中的不足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CA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CAI 教学已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如何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怎样和现有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大家都还在探索。笔者从目前CAI 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一点个人看法:

1 CAI教学中的不足

1.1 课堂信息量大,学生不能完全接受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应”的转化,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笔者见过一个用《3DS》制作,《AUTHORWARE》连接的课件,整堂课,教师没写一个字,全部由电脑和幻灯片展示,教师只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画面上数据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所配音乐惊险刺激。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然而在惊险刺激的背后,能记住、理解多少知识呢?更何谈去反思和创造?

1.2 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的教学效果

在课件制作之初,所谓的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特别是一些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制作者的共识。由此,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和水平”。这些课件很“花”,也很“好玩”。但也正是这一点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1.3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当前教改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许多学校的CAI 仅停留于表面形式,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动”。即由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一讲到底”,根本不顾学生的反应如何,教师的讲解变成了电脑的播放,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例如,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随A、ω、 ψ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节,大量的CAI课件是用几何画板制作, 在课堂上教师用计算机演示A、ω、ψ取不同值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 然后总结规律。这实际上是迫使学生接受该三角函数图像随A、ω、 ψ的变化而变化的事实。并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在使用《几何画板》教学的过程中,课件大多是当堂制作,课件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概念构建的过程;并始终注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教师的精心设问、师生间的对话、学生间的议论、教师的板书、解题的演算过程、规范表达等;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需要用计算机讲清楚的才用计算机,能黑板讲清楚的问题,一般不去搬弄计算机。因此,在CAI 中教师应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件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4 没有系统性的板书

传统的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教师的板书系统而又美观。这种系统性的板书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因此,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的密切配合。但许多中学的多媒体教室往往不设黑板或者有些教师在应用CAI时忽略了板书的作用。 有时整个一节课看不到老师写一个字。笔者认为,“走马观花”式地看计算机演示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要提高课件制作者的理论水平

课件制作本身就是制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明确现代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前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德国根舍范例教学法,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自治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快乐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即掌握学习法等,都注意了学生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我国北京朝阳区小学教师马芯兰的渗透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原则,湖北武汉大学教授黎世法六课型教学法及其异步教学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自学辅导法”等。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课件制作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等。

2.2 要遵循课件制作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这一原则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CAI作为一种“电教”方式, 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要在CAI的帮助下, 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更好地掌握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解析几何中线段的定比分点概念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λ与分点P的一一对应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用“几何画板”在屏幕上显示有向直线l,在l上设置两个固定点P[,1]、P[,2]和一个动点P,并开设变化值λ窗口,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实验,使直线l上各种特殊点:P[,1]点,P[,2]点,P[,1]P[,2]中点,P[,1]P[,2]的各种内分点,外分点等的位置与λ的关系显露出来。这样分点P 变化引起线段的比λ的变化特征很直观、精确、完整。很好地突破了“形”(线段)与“数”(有向线段的数量比)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教学难点。

2.3 课件以多方收集、购买为主,独立开发为辅, 加快软件库的建设

高质量CAI软件的开发、研制需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中小学的实力难于开发系列化、高质量的CAI软件。因此, 作为中学应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放在软件的应用方面。探索如何最佳发挥已有软件的作用。对于个别知识点,可视条件(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及问题的复杂程度等)组织课题小组或与软件开发厂商合作,共同研制开发软件。目前国内有很多开发教育软件的厂商、研究部门,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了解CAI软件信息,反应中小学教学的需求, 选择适用于实际教学的软件。根据客观情况,应主要收集、开发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个别化学习为辅的CAI软件。根据我的实践, 《几何画板》是中学数学教师的首选软件。它学习起来容易,操作简单,制作课件时间短,制作出的课件字节少,便于携带,交互性强。《几何画板》除了本身的功能强大外,还支持插入“OLE”对象,如插入“WORD文本”、“BMP位图”、 “3DS动画”、“POWERPOINT幻灯片”,电影片段(.AVI),支持程序调用(执行.EXE文件),等等,功能足够使用。数学教师可以像使用三角板、圆规一样熟练使用它。另外,《MATHCAD》、《MAPLE》,特别是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数学实验室”软件都是很好的“制作平台”。

2.4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

这是开展CAI工作的必要条件,可以采用听计算机讲座、观摩CAI教学实例、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多媒体教学探索试验课等具体措施使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了解CAI的制作途径和制作方法。

2.5 条件可能,学生应该了解“几何画板”、 “数学实验室”等软件

数学应用软件“几何画板”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她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智力开发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三角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随A、ω、 ψ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节,我先让学生接触各种图像,使其意识到A、ω、 ψ可能对图像有影响,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相互合作,学生通过自己的电脑自觉探索得出规律(在电化教室上课),我仅仅做出一些建议。这一细微的变化,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真正地由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研究”数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数学实验室”是由中科院张景中院士等人研究,成都地奥软件有限开发公司制作。和“几何画板”软件一样,这些软件都是智能型的,能制作出当场可灵活变化的,并能按变化了的条件当场进行计算、推理和作图的“活”的课件。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

总之,教师在运用CAI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改变,切忌只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不要用新的电教媒体进行新的注入式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寻找电化教学手段与能力培养的最佳契合点。只有这样,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师如虎添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切实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标签:;  ;  ;  

CAI中的不足与对策_课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