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贺军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贺军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海绵城市的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应对能力更加突出,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能。它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本文将以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为出发点,全面探讨其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预计将为改善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水平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市政道路;人行道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由排水系统和用水供给系统组成,道路绿化用水以及工业生产、民众生活用水等,都由该系统负责。“海绵城市”是按照生态优化原则进行建设的,通过将人工与自然有效融合的方式,做好排水和给水环节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工作,能够为城市防涝、水资源涵养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为了将海绵城市概念融入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相关人员首先要明确海绵城市的内涵和现状。

一、海绵城市及其现状

与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系统不同,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打破了主体系统的传统运行方式。利用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吸收和利用排水系统可以真正实现减排促渗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能够对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绿化系统以及道路系统等展开科学调动,进而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储存与利用等,从而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城市用水和内涝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它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指导意见,有效推进了海绵城市建设。意见指出,各城市要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尽量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完成70%的降雨量的储存和利用。与此同时,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设面积将达到20%,到2030年将达到80%。国家建议进一步协调地下地下建筑的建设,完成2000多公里的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建设。它还启动了消除重点城市区域的行动,有效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这也为海绵城市提供了用于市政道路供水和排水的可能性,为以后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先进的指导经验。

二,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2.1尊重自然

海绵城市极为注重自然环境,强调要顺应自然,要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与保护。在开展给排水系统设计时,人们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改变传统粗放式和高强度式的设计方式,按照相关原则做好系统设计,为资源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提供保证。

2.2 防涝原则

为防止城市内出现积水、洪涝问题,设计人员要按照“排、用以及渗”等原则,做好工程防涝工作。城市不仅必须能够有效地排放积水,还要回收雨水资源,以避免浪费资源。

2.3 不浪费原则

各城市都建设有给排水系统出于节约考虑,人们要避免大规模调整线路,要对原有的排水系统和现有资源展开合理运用。例如,可以利用小区绿地、城市道路来收集自然降水,这样会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2.4 个性化原则

由于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设计上会有一些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时,人们要避免对其他城市设计进行套用,要按照城市绿化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做好系统设计与环境优化工作,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紧张和内涝问题。

三、海绵城用于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3.1 车行道部分

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车行道部分路面以非透水性路面为主。虽然此种路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存在容易造成路面积水、阻断地下水补给等问题,因此,设计者应根据海绵城市概念改变通往透水路面的道路路面。在具体进行设计时,要将上层设置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而中下层与基层设置为非透水性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出现积水问题,还能利用坡度充分收集自然降水。通常,横坡与纵坡坡度分别控制在 1.0% ~ 1.5% 和 0.3% ~ 6.0%。

3.2 绿化带部分

绿化带部分设计用于供水和排水。溢流管设置在含水层中,多孔管设置在砾石层中。整体结构主要分为缓排滞蓄、水体过滤两部分。其中,水过滤可以过滤降水,确保其清洁。同时,降水不会直接进入过滤部分,会先经过种植土壤层,对其进行水体补给。缓放和储存段是指根据绿化带的结构和地形特征设计导流系统,确保降水入渗过程具有一定的成效。

3.3 人行道部分

为进一步提升道路安全性与舒适度,设计人员要展开透水铺装施工,保证雨水可以由路面渗透到地下,从而调整路面湿度以及温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积水发生的可能性,还能涵养地下水源。如果路基土壤的透水性差,可以在基层中安装排水管。设定坡度时,横坡应控制在1.5%左右,纵坡应控制在2.5%以下。

3.4 和城市绿地衔接部分

如果与市政道路周围的城市绿地有联系,连接也可以为优化道路径流分流提供保障。从区域角度入手,绿地与道路衔接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水资源丰富区。人们可以应用雨水污染净化技术将雨水排放到指定的绿地,以避免径流洪峰,并确保城市内不会出现洪水问题。二是水资源匮乏区。要加大对自然降水的储存与回收力度,合理设计排水管,从而有效净化与存储路面雨水。三是径流污染严重区。要将污染控制放在首位,高度关注净化系统设计,防止出现污染加重的状况。

四、给排水设计注意事项

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在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注意:第一,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在设置给排水管道进水口时,要保证管口保持下凹状态,以保障管道进水效率,同时,根据道路的纵向坡度,调整入口的开口尺寸和间距,并配备相应的防冲刷设备;第二,为降低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人员应将排水系统与溢流排放系统有效结合,不断完善水循环系统;三是要在市区建立预警系统,设置警示标志,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四,设置配套竣工验收与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增强运营期间保养检修力度,以防对面层造成破坏,保障交通正常运行。

五、结束语

海绵城有一个显着的优势,人们应该加大对海绵城市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人们应该合理利用海绵城市概念,科学设计人行道和绿化带的给排水管道。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供水和排水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博渝.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

[2]罗 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

论文作者:贺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