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工人权益保障(下)——全球化冲击下的劳资关系与工会运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资论文,工会论文,权益保障论文,工人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冲击下的劳资关系与工会运动
众所周知,西方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是工人运动及其工会的发源地。这些 国家的工会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后50多年时间里,工会运动更是成绩卓著。各国劳 工群众民主权利的获得、劳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不包含着工人阶级及其 组织工会的艰苦斗争。正是在工会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国家相继构建起一整套制度 化、法制化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从而保障了劳资关系的相对稳定,为战后经济的迅速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50至60年代,欧洲各国通过国家干预,对劳资关系的运行构建了一套规范与制 衡机制,从而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基本稳定和相对均衡的格局。在这一机制的建立过程中 ,工会是强大的推动力,政府则发挥了主导作用。
战后初期的欧洲各国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形势:东欧地区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及其影响 ,国内劳资矛盾、劳资冲突频频发生,使革命的威胁不断向西欧蔓延。为了维护政权的 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社会改革,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劳资关系调整便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这一时期,各国政府在经济上奉行凯恩斯主义发展战略,努力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 全面干预,刺激需求,扩大生产,实现充分就业,以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资 方接受劳资合作的“社会伙伴”关系原则,对劳工运动作出让步:承认劳工的基本权利 ,接受以劳资谈判方式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的集体谈判制度,实行工业民主化运动 ,并在劳工工资、工时及其他权益方面作出让步。这种让步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回报:凭 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欧洲各国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进入了一个经 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执政的欧洲各国政府,大部分是由左翼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组 成的。这些党派素与工会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它们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对 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给于干预和制约,通过社会改良,实现社会公正。战后,严峻的形 势为社会民主党实施其政治主张提供了适时的条件。可以说,此时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的 构建,反映了一种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劳资关系领域,各国政府竭力平衡劳资双方实力,缓和复杂激烈的劳资冲突。为此 ,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了对劳资关系的宏观干预。这一时期,涉及劳资关系领 域的大量立法纷纷出台,三方性原则获得普遍承认,各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三方性机构 ,形成了劳、资、政三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产业关系格局;劳资关系调整机制也日 趋完备:协调劳资关系的各种规范全面订立、以劳资自治的方式确定劳动条件劳动标准 的集体谈判制度普遍实行、以工人参与权为核心的工业民主化运动蓬勃兴起,全社会分 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建立等。政府调控的劳资关系政策为工会运动的发 展提供了比较有利的环境。因此,这一时期工会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工人 和工会的权利在扩大,社会地位提升;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本不断增值的 环境里,工会为劳工群众争得工资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时的缩短、劳动条件的改善和 保险福利水平的提高。西方民众得以部分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战后初期紧张的社 会对立被化解为一种社会凝聚力。
在这种形势下,尽管劳资矛盾、劳资斗争依然存在,但劳资关系的调整和处理基本上 被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奉行劳资合作原则的劳资关系相对稳定,使科技革命 推动下的欧洲国家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近30年。
可见,政府的劳资关系政策及其运行机制,对工会运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完善、规范、法制化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的建立,也是工人和工会运动努力奋斗 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人恩赐的。
但是,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 中,劳资力量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几十年间构建起来的劳资关系格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冲击。传统的、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失去了昔日的威力,因为,在资本 自由地漫游于世界各地并急剧扩张的条件下,劳资关系已超出了民族国家的范围。多年 以来形成的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调控手段遭到重创。
工会是平衡劳资实力、使劳资关系的处理成为一种组织化行为的前提。而现在,工会 遭到资方和政府的攻击,工会的权利和地位被削弱,加之产业格局的变化导致工会运动 传统基地的缩减,工会组织率直线下滑,严重影响到工会的生存和实力。
集体谈判曾是工会维护劳工利益主要途径,并得到各国法律的承认。战后欧洲各国工 会的集体谈判非常成功,成果卓著。但现在在资方资本外迁的压力下,工会的要价能力 急剧下降,往日谈判的辉煌不再。资本不愿再受劳资谈判制度的约束,承担“过高的” 劳动成本。于是,许多国家政府都对集体谈判的立法进行了修改,将比较集中的中央级 、产业行业级谈判改为雇主更易控制的企业级协议。随着集体谈判制度的分散化,工会 的传统斗争手段遭到打击,工会的集体力量也遭到了分化。
过去若干年来,在劳资关系领域,由立法和谈判所确立的许多强制性规范,逐渐被所 谓“自愿协议”所取代。劳工的职业越来越没有保障,取而代之的是时髦的“灵活性” ;资方动辄就以把企业迁往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相威胁,迫使谈判中的工会放弃 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标准的要求。为留住企业以保住职工的工作岗位,工会在谈判 中不得不做出种种让步,包括工资、工时、保险福利等诸多方面。西方国家工会近年来 不断出现的“让步合同”便是证明。比如,工会承诺进行工资自我限制,工资增长率等 于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相应地要求雇主不解雇或少解雇工人;过去缩短工时工资不减 甚至仍有增加,而现在缩减工时的同时工会同意削减工资,目的是保住在业工人的工作 岗位等。面对全球性的失业问题以及资本的强大攻势,工会步步退却,不得不以牺牲其 他利益为代价来保就业、保饭碗。于是出现了大量的低工资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和无保 障的就业。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使得原本是一个公司内部的劳资关系问题,会在呈现于 完全不同的国家里,转包、发包生产方式,使工会谈判十分困难,甚至难以找到谈判交 涉的真正对手。这种问题在跨国公司设在发展中国家的分公司、子公司里表现得尤为突 出。跨国公司内部约束的放松,发展中国家对于投资的渴望和劳动立法的不健全,使资 方进退自如。国际社会缺乏约束跨国公司劳资关系的规范,使它的活动拥有无限的自由 空间。
号称“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普遍被大规模削减,引发了许多全社会性的示威 、抗议行动,甚至导致政府更迭。近年来,不少国家左翼政府纷纷执政,与此不无关系 。
显然,过去各国政府可以进行调控的企业、产业甚至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劳资关系,现 在已突破了国界的限制,扩展到世界范围,在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劳资关系的全球 化”或叫“超国家化的工业关系”已是一种客观现实。资本是以全球战略来进行经营的 ,对资本来说,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是世界性的,而劳动者却只能面临被动的选择。在瑞 典雇佣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费用,在印度可以雇到三个。资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着收 益最高、契约规范最少、不用考虑承担社会责任的地方进行投资和生产,获取尽可能多 的利润。对此,各国政府传统的局限于民族国家范围的调控手段显得无能为力。
当政府调控能力下降,甚至直接放任资本扩张的时候,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就越发 严重了。全球化使劳动世界面临一种前所未有挑战,资本在无国界地扩张、流动和联合 ,劳动世界却陷入矛盾、纷争和分裂。在资方的威胁下,发达国家工会指责发展中国家 工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压低了他们的就业条件,加剧了他们的失业状况。因此,出现了 在劳工标准问题上发达国家工会与本国政府同持一种观点的奇异现象。阶级的利益与民 族国家的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了一起。劳工世界遇到了空前的难题。
政府对劳资关系的约束力下降,既有经济全球化冲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发达国 家政府的一种政策选择。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为留住本国资本,采取了大量保护本国 资本的措施,放松管制,削减被称为社会包袱的社会福利,压制工会的实力,给资本以 最大的自由和最优惠的待遇,以此维护本国资本的利益。也正是为此目的,他们以种种 貌似公正的借口,一些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 施加压力,要求其对发达国家开放全部市场。劳工标准问题便是实现这种政治目标的一 个借口。
劳资关系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劳资关系格局的巨变,向传统的劳资关 系调控手段提出了挑战。
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工会运动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全世界的资产者已经联 合起来,而全世界的无产者却出现了矛盾和纷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有 学者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资本家阶级”,目前既没有一 种规范来制约它,也没有一种力量可与之抗衡。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各国工会运动正在探讨应对措施。比如加强各国工会之间的联系 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权利的扩张等。不过,这方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全世界无产阶级要真正联合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