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的水环境治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所带来的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其中较为严重的便是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对于城市化河道水资源的影响。具体问题例如水资源的污染、城市河道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本文将以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作为研究主体,深入探讨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方式,以期能够为各城市的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助力。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城市化
引言
城市河道与河流之间关系密切,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的人们对城市河道的依赖依然很深,河道中的水质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所以城市化建设必须要合理,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负责。我国很多城市对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非常重视,也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虽然取得一部分成效,但结果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缺乏针对性的治理技术,没遵守生态治理原则。
1水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1)把控外部的污染来源。利用改进污水管网、污水除磷脱硝等方法,减少释放生活污水中的磷,拦截初雨时节的雨水,以及基污染消减的清淤、营养盐的钝化、淤泥底层曝气、湖泊氮和磷的比例调整、底部沉积物覆盖等措施。(2)把控和转变环境条件。主要利用引清调水,对河水中的养分与藻类进行消减,通过转变水流速度来降低藻类的生长和积累速度。(3)把控藻类不同寻常的生长。化学杀灭和絮凝剂可用于实现藻类杀灭,促进磷的沉降和反硝化处理,也可通过人工采伐的方法快速去除水上的藻类。但前面的办法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化学方式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人工采伐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和人力。从用于水体处理的各种技术成效来看,单一的技术不能长久抑制蓝藻的大量繁殖。探索适合国内的富营养化浅水体综合预控技术,研究可控的生态体系的结构和性能,必须全面考虑目标水体的栖息地特征,了解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规则和原因,有目标地研究不同的生物防治技术。
2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水环境匮乏
严格意义来说,城市中并不缺乏水资源,而是缺乏可用的生活水资源。从地图等地理特征图集上阅览发现,我国城市大多是依水而建立,淡水是城市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是,河道类的水资源稳定性不足,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较为容易遭到污染。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很多城市的河道水已经不再具备饮用水标准,甚至已不再符合工业用水需求。在此情况下,城市水资源的匮乏问题将进一步升级,纵使采取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是后续资源的补偿仍旧无法实现。
2.2河流水源问题
部分大城市中,对水资源消耗极大,很多河道出现干涸、断流。因为人口众多、工业用水量庞大,河道的承受能力远远不足,水生态遭到破坏,导致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下降。水质恶化的后果,是城市用水压力进一步增大。一些城市为缓解河道中水质问题,将再生水排入河道内,虽然补充了一部分用水量,但是再生水的自净功能达不到生态要求,如此效果可想而知。现如今,水资源短缺是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对解决城市的供水紧张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2.3缺乏相关法律保护
在环境的管理上,原则上应该做到“谁污染、谁治理”,即由造成污染的企业出资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同时也应对任何公民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可实质上,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纵然锁定了污染的源头,也无法根据法律、法规做出惩罚。此外,一些城市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为了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管理者的政绩,甚至可以忽略一些工业企业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虽然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是问题缺乏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对策
3.1营造“水下森林”
“水下森林”是指以沉水植物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因为沉水植物可以对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分解,有效改善水体环境。沉水植物能够大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也能为水下生物提供营养和栖息地。此外,通过观察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水质的改善情况。当沉水植物生长良好时,呈现草型清水态,证明水质良好;当沉水植物出现死亡,呈藻型浊水态,说明水质开始变差。所以,培育沉水植物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净水问题,让水环境生态再平衡。沉水植物要与水下温度和营养元素等相适应,需要对城市河道进行采样、分析,根据不同水质采用针对性的沉水植物。以此同时,向河道中投放一些水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生长过盛。
3.2做好整治规划工作
在对水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问题处理前,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状况,针对问题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同时,污染问题也不能够采取一蹴而就的方针,应当结合“生态环境健康”的基本需求,进行详细而完善的规划,尊重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科学规律,以高效率、有计划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另外,城市发展需要有特色,需要突出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文的展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河道。
3.3专项管理
虽然城市河道的监管部门很多,但是彼此的管理职责模糊不清,存在很多职责交叉地带,对河道的系统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建立起有效的管制机制,合并相关部门,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专项部门负责到底,以此促进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3.4雨污分流处理
很多城市并不重视雨水的处理,即使建立了城市排水系统,也会任由其流入河道中。而从当前城市的建设模式来看,雨水从城市中流入河道,等同于将污染灌入,继而造成河道的二次污染。所以,城市必须要应对好雨水的排水问题,采取有效的过滤机制,使雨水流向得到合理控制。与此同时,要考虑到工业废水、污水的处理,必须避免其直接向河道或地下河道排放。事实上,河道污染的处理主要在于两个步骤,上述河道治理便是指“清理”,只有将河道清理干净,后续的管理工作才有意义;而雨污分流则是在于“减排”,只有减少后续污染的排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控制。
3.5调节城市微气候
足够的水面积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由于城市中微气候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河流的生态恢复既要重视河流的景观影响和交通的便利性,也要对河道水流面积加以重视。为推动河流对城市微气候的调控,生态恢复主要集中在:①最大限度地减少靠近水域的大型建筑物,并将大部分的居民房移出原水线以加快水陆风进到城市的生活区,减缓热岛效应;②河流的植被搭配主要是运用不同植物间搭配的方式,尽量保证河流原有生态环境的完好,既要诱导水陆风进到市内,还要强化滨水绿化带的景观,为住在水边的居民提供休闲区。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的城市化建设,造成水环境问题被忽视,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峻,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河道治理要从生态角度出发,以城市水资源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方案。目前,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刚刚起步,各项治理技术都不是很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会有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让城市河道水环境得到保障,给城市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美丽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婧.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56-57.
[2]张肖琪.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现代园艺,2017(06):78-79.
[3]屠秉坤,姚乾秦.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07):23-25.
论文作者:徐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河道论文; 城市论文; 水环境论文; 水资源论文; 生态论文; 水体论文; 水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