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深圳工业结构的影响及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深圳论文,外商论文,直接投资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20多年来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由1979年的548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319101万美元;与此同时,深圳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深圳工业占GDP的20.5%,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为88.5∶11.5;到2002年工业的比重达到47.7,而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降为33.8∶66.2。实践证明外资对工业内部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一、外资在深圳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变化作用及实证分析
比较1979~2002年深圳轻重工业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按当年价格指数计算,在1990年,轻工业实现产值1570.89亿元,重工业533.8亿元,轻重比例为2.9∶1;从1991年开始,重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产值上升了近1倍,轻重比例为2.3∶1;从1995年起重工业产值开始超过轻工业产值,轻重比重为0.93∶1;2002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为0.5∶1。在这轻重工业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一个计量模型来说明外资所起的作用。
1.模型的建立
我们可以用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1980~1990年和1980~2002年外商在工业的直接投资与轻重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从而得出外资对我国轻重工业发展的影响(后文附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本文选用线性回归模型lnyi=α+βlnxi+ui(i=1,2...,n),其中y和x分别代表两个经济变量,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历年轻工业增加值和重工业增加值,x为解释变量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为了使数据平稳化可以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lnyi为取对数之后的历年轻重工业增加值,lnxi为取对数之后的历年外商直接投资,u是一个随机变量;α和β是两个回归参数;i表示第i个抽样时期,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我们得到了相应的回归结果。
2.回归分析
①对回归方程的统计学检验与分析。从所得的回归结果分析,方程的拟合优度值较高,且1980~1990年所有方程的F值均大于F0.05(1.8)=5.32,1980~2002年所有方程的F值均大于F0.05(1.20)=4.35在5%的显著水平上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方程对真实关系式的整体拟合质量较高,方程可信度较高。即外商直接投资与轻重工业增加值之间存在真实关系式表示的关系。
1980~1990年数据回归方程的T值均大于t0.025(8)=2.306,1980~2002年数据回归方程的T值均大于t0.025(20)=2.086。通过了T检验,说明外商投资直接对轻重工业增加值均有明显影响。
②对回归方程的经济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轻工业的贡献作用日益下降,从外商投资与轻工业增长值的回归系数来看:1980~1990年的数据回归表明,每增加1个单位的FDI,就可以增加1.9244个单位的轻工业增加值,而在1980~2002年的回归系数来看,每增加1单位的FDI才引起1.0857个单位的轻工业增加值;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表面上看也呈下降趋势,由1980~1990年的回归系数2.2510下降到1980~2002年的回归系数1.6922。但我们应注意到改革开放以后深圳政府集中力量进行了以创造投资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到1985年底深圳累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8.9亿元,开发建设用地约20万,加上当时刚刚开放外资进入不大,主要是港资小规模企业,从而导致1980~1990年期间回归系数偏高。虽然这两个回归系数都下降了,但是轻工业下降了0.8387个单位而重工业下降了0.5588个单位,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外资增大了深圳重工业的投入,减少了轻工业的投入。
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有所提高。从1980~2002年的轻重工业回归系数来看,重工业系数为1.6922,轻工业的回归系数为1.0857,说明重工业受外资影响大于轻工业受外资的影响。事实上有数据说明深圳至2000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54家在深圳市投资,合资、合作、独资项目共计87个,投资总额373989万美元。项目平均规模4298.7万美元,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9个。在这87个项目中投入制造业的有55家,约占企业总数的63.2%,在制造业中,投向电子、信息行业项目最多,共有29家,约占制造业企业数的52.7%。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深圳工业结构的变动是外资结构变动的反应。
重工业的快速增长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深圳政府提出“三来一补”为主发展外商贸易,外商也看准深圳便宜的劳动力,从而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外资成分加重。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政策,这使一些外商开始加大深圳的重工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主要投向计算机、通讯设备、视听产品、机电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其中电子信息类产品占绝大比重。据统计1991~2002年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递增56.43%。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8.1%提高到2002年的54.5%。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03家,占深圳高新技术企业57%;全国10大出口外商投资企业中,深圳有6家,全部生产高新技术产品。随着这些外资进入,在1997年,深圳市生产的程控交换机已占全国36%;微机及笔记本占全国的35%~40%;板卡占全国的7%、世界的10%;硬盘驱动器占全国的90%、世界的30%;软盘占全国的80%、世界的30%以上。这使深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业生产基地。由此看来,重工业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外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在第二产业乃至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提高。所以外商直接投资对深圳工业内部结构优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外资对工业影响的原因
1.特区政府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措施。深圳政府通过不断地制度创新,适时合理出台了地区政策、法规和有效的实施办法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升级和高级化。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深圳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产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九五”计划确立了“把深圳建成高技术产业开发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并据此制定了《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深圳市1999~2000年重大高技术项目计划》,同时在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支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和人才资源以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深圳开放以来的市政建设创造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信息网络、配套的工作居住地等一些良好的环境,为吸引港资和国外跨国公司、高级专业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深圳处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和台湾、香港、中国大陆电子信息制造业密集区和新兴电子消费市场的重要枢纽点上,与香港联为一体的转口贸易十分活跃和便捷。而且香港是台资进入中国的“中间枢纽”,台湾是世界著名的电子通信产品生产基地,所以台资的投入带动了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3.逐步形成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配套产业群。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完善的相关和支持产业。同样一个城市要取得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也要有配套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为外资提供服务。近年来深圳不断完善发展高技术产业政策环境、机制环境,特别是高新技术工业园的建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初步体现,深圳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以计算机产业为例,外围设备、硬盘驱动器、主机板、硬盘磁头、整机和打印机等产品集中了IBM、SEAGATE、开发科技、长城计算机、EPSON等著名企业,深圳就有1500多家中小企业为其配套,构成产业链。
三、工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结构性风险
在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这些重工业大多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中间产品,深圳的产业结构“重型化”程度不够。而且由于产业发展上偏重外向型以及“两头在外”,深圳形成了“一枝独秀”的特殊现象,加工装配型的电子信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多。深圳产业结构的问题不仅仅整体上“偏轻”,而且重工业结构也过于单一。目前,深圳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强,在重工业中所占比重更高达85%。其他如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开采、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在重工业中的比例很小。
2.解决的途径
我们从模型的分析可以知道20世纪90年代重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资投资于高科技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发展重工业的一个途径。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真正支撑经济增长的仍是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即使高科技和服务业十分发达的美国,石化、汽车、机械设备等重化产业仍是其经济增长的支柱。在美国排名前6强的企业中,除沃尔玛之外,通用汽车、艾克森石油、通用电汽等5强均是重化工业巨头。虽然深圳政府已经提出发展高科技产业并且已使它成为深圳的产业优势,但这个优势只是暂时和相对的,因为它已受到上海、苏州、北京甚至东莞等地的严峻挑战。深圳要继续保持这一优势,除需努力巩固和扩大在计算机、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外,尚需在IC制造、软件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生物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高新技术产业始终成为深圳经济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