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孙一鸣

天津市血液中心 300110

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使献血者心理状态得到放松能够了解献血的一般知识,达到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献血过程,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树立自信心,从而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方法]:我们对220例参与调查人员分两组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健康教育非干预组进行研究,随机抽取每组110人。[结果]:干预组有8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1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51﹪的人有陪同者。非干预组4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21﹪的人有陪同者。[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献血者实施健康教育,是切实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者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变工作人员形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无偿献血

1.一般资料

1.1无偿献血意义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人道博爱体现尊重,体贴,关心,爱护献血者,是每个血站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为了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我科特发放调查表,将无偿献血者提出的意见,进行统一整理,评估,促进整体服务水平,培养本站工作人员,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1]

1.2适量献血有益健康

最新科学实验表明,坚持定期适量献血有益身心健康。献血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献血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增加年轻血细胞比例,使人头脑清醒,更具活力;

1.3 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献血前健康教育 向献血者详细介绍采血人员、体检者、采血环境及所用耗材,告知他们都是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用耗材都是一次性的且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最怕献血后影响身体健康,传染上输血传播性疾病,可以向他们介绍多次献血的例子,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公民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病人的生命,讲解献血前查体的注意事项,各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献血标准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通过宣传资料、现场采访、会议座谈等形式,了解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进行了健康教育。

2.2研究对象

我们对220例到采血车献血的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106例,女114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8岁,平均年龄32岁.

2.3研究工具/方法

通过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采前采中采后的讲解宣传材料、宣传布标、温馨提示标语进行健康教育。

2.4研究步骤

对前来无偿献血者分三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献血前期,由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发放人体血液基本知识、献血知识、献血条件与献血前的准备以及国家献血相关政策给献血者阅读,并由护士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教育,评估献血者献血前的血液检验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献血期,由护士询问了解献血者献血前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准备情况,并进行献血过程中的配合指导,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献血后期,在献血结束后,指导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告知献血后的饮食、运动、随访和再次献血间隔时间等注意事项,并告知献血者血站的咨询电话。

2.5资料分析

将初次献血、再次献血和有人陪同的人数统计。初次献血率=(初次献血者人数/参与调查者总人数)*100%。再次献血率=(再次献血者人数/参与调查者总人数)*100%。有人陪同率=(有人陪同的献血者人数/参与调查者总人数)*100%。

3结果

3.1一般资料

我们对220例到采血车献血的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102例,女108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8岁,平均年龄32岁。

3.2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组有8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1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51﹪的人有陪同者。非干预组45﹪的人进行初次献血,5﹪的人进行再次献血,21﹪的人有陪同者。通过对采血车献血的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初次献血率和再次献血率有所提高,陪同者率也相应提高,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掌握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愿意再次献血、与亲友分享献血经历的人数明显增多,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无偿献血和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4.讨论

4.1健康教育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

充分认识到献血健康教育是提高无偿献血工作质量,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它应是全程、全面的,不应雷同于单一的卫生宣传教育,应贯穿于献血的整个过程。不仅要加强献血前期,献血前、中、后的教育,还应有技巧性地做好献血后续教育[2]。规范的健康教育,能使人们了解献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献血前、中、后行为,保证了血液质量和血液的安全性。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什么血液代用品能完全代替人体血液的全部功能,人体血液输注仍是临床的重要手段之一[3];鼓励人民群众发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互助精神,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这种人性的关爱、互助、奉献精神,是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纽带[4]。因此,只有真正让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事业,通过健康教育使更多的人接受无偿献血,无偿献血事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主席令第93号,1997-12-29,第8条,第11条,第14条. [1]朱海田,谢立新. 邢台市无偿献血健康教育的模式与效果评价[J].职业与腱康,2007,24(13):1335—1336.

[2]胡军路.徐松群.宁波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6,l8(3):l88一l89

[3]李庆兰.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03

[4]吴月琴,刘颖,王建利,等,某血站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5):59-60

论文作者:孙一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论文_孙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