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 225600
摘 要:本文将以下几种方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言传身教,以爱唤情;探讨交流,以情促情;创设情境,以景激情;审美教育,以美育情。创新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师 美
新世纪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培养具有竞争性的创新人才,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挑战性。因此,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与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以言传身教,与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开放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言传身教,以爱唤情
“爱”是师生之魂,“爱”是师生交往不可或缺的粘合剂,作为老师,要从“爱”学生开始。“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爱”是启唤学生情感的法宝。学生对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都很注视、留神,老师的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作为教者,要时时、处处留心言行,以身作则。
如在教学中,一要语言文明、高雅,口气温圆、热柔,切忌恶言脏语,以防学生怀恨、敌视。
二要表情慈祥、温和,切忌过严、刻板,以防学生畏惧、反感。
三要神态平和、可亲,切忌神秘、傲慢,以防学生漠然、隔离。
四要心胸开阔、豁达,切忌小气、计较,(尤其是个别学生语言冲撞教师时),以防学生低评、藐视。
此外,还有不少值得教师留心之处,如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说服、要宽容;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要引导;对身体不好的学生,要多关心,多询问;对心思重重的学生要多了解、多同情……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培养。尽可能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二、探讨交流,以情促情
教学中,交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如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创新,启发学生质疑解疑,并将个体巧融于学生群体之中,营造情意共鸣、反馈畅通、思维活跃的教学氛围,这不仅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会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益。
探讨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有声的,声情并茂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教师个体的巧融其中,体育项目尤其是带有对抗的集体项目,教师如能适时将自己融于其中,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排球的拦网教学中,教师适当降低网高,击球恰到好处地落在学生可以拦截的位置,教师再不吝啬地大加赞赏,学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劲头立刻便展露无遗,教学氛围更不用说了。
三、创设情境,以景激情
人的情感往往具有情境性,即不同的情景、场合,情感有无或深浅大不相同。俗语“触景生情”即是此理。教学中,体育教师理应尽力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尽快地进入角色。
如教学中黑板图示、挂图、画片、乐曲伴奏或学生练习中教师、学生高喊“好”、“加油”及集体鼓掌等都是创设情境的方式。
四、审美教育,以美育情
体育教学中蕴含着很多美育因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的共同愿望;“美”与“情”往往是孪生兄弟,相互孕育,相互内涵,相互促进。本着此一客观规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美的意识,提高展示美的能力,并通过充分的审美教育,培育、诱导学生的美感,以促进学生爱好体育课。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美。如语言美(健康、动听、幽默等)、服装美(整洁大方、款式新颖等)、动作美(示范动作标准、健美优雅)、形象美(神态、表情、站姿、行姿恰当等)、教法美(实用、合理、新鲜、巧妙等)。此外,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供施美之处,如场地整洁化、灰线图案化、设施彩色化、布置合理化等等。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教师要用爱让学生感到温暖,营造和谐课堂,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又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加入审美教学,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学习、练习、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美,提高鉴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对体育的热爱,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意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楠 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邵伟德 尚志强 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杨黎明 学分制下素质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4]林虹 体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5]郑春梅 高虹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6]吴江萍 “引导——激发——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论文作者:查满银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情境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美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