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沛鸿成人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基本特征论文,思想论文,雷沛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02)2/3-0003-03
尽管雷沛鸿在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界尤其是成人教育界对其成人教育思想了解的人并不很多。最近,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20万字的成人教育大型辞书——《成人教育大辞典》,仍旧未提到雷沛鸿。因此,本人撰写了这篇《雷沛鸿成人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期望能借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其成人教育思想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当中,雷沛鸿是较早系统论述成人教育问题,并在大学里讲授《成人教育》《比较成人教育》课程的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成人教育运动的教育家。他积极研究成人教育,写下了“英国成人教育运动之起源与发展”“北欧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哲理研究”“丹麦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概观”等等许多专门论述成人教育问题的文章,并著有《成人教育丛论》一书。他积极宣传成人教育,曾在江苏民众教育学院讲授《英国成人教育》《比较成人教育》等课程,为我国成人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及成人教育理论的学科化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还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实践工作。1933年,他提出教育大众化之施教方针,倾全力于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国民基础教育普及运动。1938年,他又极力建议广西省政府将1939年规定为“广西省成人教育年”,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普及成人教育。
一、注重成人教育的速效性与重要性
游历考察欧美各国后,雷沛鸿对英国、丹麦、苏俄的成人教育,深有感触,认为丹麦的中兴和英国民主政治的推行主要是他们实施成人教育的结果。他说“丹麦的中兴,大半靠着成人教育的实施……现在英国虽则在名义上是君主立宪政体,而实际已成为民主政体了。这样变迁,确是成人教育所助成的”。因此,他极力倡导成人教育,断言“一个国家有大多数民众都是文盲……这个国家便不配做现代国家——事实上它也做不了”。有时他甚至把成人教育看作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和改造个人的人生观的唯一利器”,强调“如果我们要急救目前在急转直下的中华民国,我们必须要依赖现有的青年妇女以至青年男子”。可见,雷沛鸿在当时已深刻认识到:成人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其作用具有速效性,因而对现实社会的改造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成人教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教育运动和社会运动,雷沛鸿认为其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的推动。他说:“自产业革命以后,成人教育运动便因工人的提倡而萌生。”基于对产业革命在20世纪必将蓬勃发展的认识,雷沛鸿高度重视成人教育,认为“现代成人教育不但是一种事业,而且是一种势力”,并断言“成人教育在20世纪中,行将如儿童教育在19世纪中……在教育制度上自然要占据重要位置”。正是基于这些远见,他在1934年所做的《最近广西教育设施的趋势》报告中,把成人教育与幼稚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并列,并把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一起看作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基本组成。
二、注重成人教育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雷沛鸿在研究各国成人教育过程中,注意到北欧成人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他认为中国既不能“食古不化”,也不能“食洋不化”,而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中国化的成人教育制度。因此,他从我国国民素质低下、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成人教育首先规定为国民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主张“要使超过学龄的失学青年和成人亦受短期国民基础教育,更要使待教的成年男女永远地继续接受国民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
雷沛鸿不仅重视成人教育要中国化,还以全副精力注重于教育的大众化。他在《我的自白》中写到:“一度任广西省长公署教育科长,四度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三次作菲律宾及南洋群岛教育游历考察,两次作欧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游历考察,具以教育大众化为学问思想与行动中心”,努力使“教育的机会均等”能实现于中华民国。这种既注重学习别人经验,又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成人教育中国化、大众化的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在现在和将来也仍然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坚持的。
三、注重成人教育的科学化与法治化
雷沛鸿非常重视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但他反对没有一定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认为成人教育要切实担负起改造现实社会的使命,必须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他在广西建设研究会3周年纪念大会上说:“基于这个制度所领导的学术研究,广西所有四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军事建设——将不至成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冒险工作”。因此,他非常重视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他努力从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实践出发研究成人教育理论问题,以指导自己的成人教育实践,并将“由调查而假设、由试验而推广”作为普及推广国民基础教育的必要阶段,强调“无论在教材方面,或在教法方面,随时随地,均要倚重实地研究,又要倚重实地实验”。他还在1933年发起成立了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以推动从实际出发,为实践服务的应用性研究,科学策划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国民基础教育运动。
雷沛鸿不仅非常强调成人教育必须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也很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成人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他注意到广播、电影等电化教育手段能超越时空的特点,认为广播、电影等电化教育手段的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成人自我教育的需要,因而非常重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开展成人教育工作,这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对我们今天利用网络等电化教育手段来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也仍有重要的启示。
另外,雷沛鸿深厚的法学功底,使他也非常重视教育立法。他在设计、推广各项教育运动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法规。其中有关成人教育的主要有:《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六年计划大纲》(1934.10.15);《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令》(1935.12.31);《广西国民基础学校办理通则》(1935.3.26公布,1936.9.2第一次修正,1940.9第二次修正);《广西各县实施强迫教育办法》(1935.12.31);《广西省成人教育实施办法》(1936.12.23);以及《广西省成人教育年实施方案》(1939.2.4)和《广西省成人教育师资训练班办法大纲》等。这些法案和法规一方面使他对成人教育的构思变成广西省政府的意志,从而为他开展成人教育实践的卓有成效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也使其成人教育思想与同时代相比,有显著的法制化特征,从而为他在中国教育法制史尤其是广西教育法制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四、注重成人教育的实用性与多样性
在成人教育的目的方面,雷沛鸿认为成人教育应努力谋求现代教育和现代社会的实际改造,及未来新教育和新社会秩序的实际建设工作。他说:“民众教育……应于较早或较迟间造成一种强大的教育运动;随之,更进一步,以与其它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力量会合,同起作用,而造成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前者在一方面要努力于清除教育上之偏枯、粉饰、敷衍、机械性,及不适民族需要,以至分离学问与事功的积弊;在别方面又要大众化一切教育,务使‘教育的机会均等’能实现于中华民国。后者在一方面要努力于扫涤社会上之剥夺、敲诈、欺侮寻常百姓的行为,以至减轻愚蠢贫穷等数千年来所未解除的人类苦痛;在别方面,又要齐民化整个社会,务求有所以传播自由平等博爱的福音于万方民众,而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社会”。为了更进一步使成人教育具有实用性,雷沛鸿将改造社会的目的具体化为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他反复强调成人教育要以民众的现有生活为出发点,以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为主旨,使成人具有改造将来生活与社会的智能。在他看来,“民众教育必不可离却民众生活,更进一步,它必须谋求有所改善民众生活。如其不然,民众教育本身的继续存在且不可保,遑言改造全国教育及建设新社会秩序”。他甚至断言:“民众教育在现代中国的教育中是一种新事业;此项事业究竟能继续地存在及发展于我国与否,端视其能否与民众发生关系为断”,以此警告成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专为教育本身而办民众教育;我们却要为服事民众而从事于民众教育。民众生活多有一事得到教育的辅助,民众教育的成绩便增加一绩点;民众队里多有一人享受教育的利益,民众教育的进展程度便升高一度”。他明确提出“今后的国民基础教育,不是单单使民众识字,还要使他们受生产的教育,技术的教育,以推进他们的生产的技术和力量。同时并使教育不与政治和经济背道而驰”。他多次强调成人教育不仅要扫除文字盲,还要扫除政治盲,以及经济盲,宣传“在经济方面,我们要教育一般民众既有新的技术,又能应用新的生产方法。在政治方面,我们要深入农村,指导民众,组织民众,使他们都享用纪律化和集体化的生活”。雷沛鸿的这些见解至今仍不过时。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脱离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过于重视学历文凭教育,一味模仿普通正规教育,正面临许多困难:质量被怀疑,地位被轻视,机构被撤并,经费被削减。雷沛鸿的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成人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使成人教育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实用性,雷沛鸿主张成人教育方法应灵活多样。他说成人教育有四大特点:没有一定的宗旨,没有一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系统,没有一定的标准。由于雷沛鸿一贯主张成人教育必须以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为主旨,而且他注意到成人具有社会经验丰富、社会需要广泛、自主意识和能力较强等特点,所以他认为成人教育这四大特点既是它的缺点,又是它的优点,使它最能因地制宜、随时变更、应付急需、自由发展。他说:“因为它没有一定的方法,所以它能够富有实验和改进的精神……因为它没有系统,反可以应付需要……近代教育所最吃亏的地方,就是在于太过标准化,或太过趋重形式,而没有一种独立的精神以发展个人本能的余地……成人教育是个人自动求学的,并非被动的,所以可以随机应变,不必要有一定的宗旨、方法、系统、标准才行”。雷沛鸿在当时能辩证地认识到成人教育的四大特点既是它的缺点,更是它的优点,强调成人教育要因地制宜、随时变更,对成人教育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注重成人教育的主体性与互动性
雷沛鸿注意到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这一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尤其是成人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育已经成熟,且已担当一定社会和家庭责任的成年人,因此,他强调成人教育要想方设法调动成人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他说:“教育不能被动地进行,教育应当是自我的活动,没有这种活动,教育之推行便不可能;即使可能也会变成僵尸……这不但是民众教育的问题,而且也是干部教育的问题。”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即互教与共学。他主张“以互教共学为原则,唤起当地当时全体民众一致参加国民教育运动”,并写下《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下的互教与共学问题》等文章,广泛宣传互教共学的重要性和可能性,鼓励大家互教共学的勇气和自信。
雷沛鸿强调成人教育要重视民众的自我教育活动,鼓励大家互教共学。这些见解蕴涵着丰富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也非常符合成人社会经验丰富、社会需要广泛、理解能力强、自主意识和交往能力强等特点的要求。它启示我们: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和活动式教学是成人教育必须重视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