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

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

乐淑君[1]2003年在《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牵引成骨术是一项将骨切开后应用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截骨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骨骼延长目的的技术。近叁十年来通过各位医者在动物下颌骨试验方面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经验,已形成较成熟的一套手术方案,具体到截骨方法和牵引方向,又有不同的意见和尝试。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一例成人左侧上、下颌骨发育不良合并颧眶发育不良的复杂半面短小畸形患者进行上、下颌骨的同期牵引治疗,并对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技术手段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针对患者左面中下部发育不良(左上、下颌骨短小);左颧、眶发育不良;左下睑下移、左外眦下移,采用全麻下行左下颌骨骨皮质切开,牵引器安放及上颌骨Le FortⅠ型不完全截骨术。下颌手术采用下颌外斜线-下颌升支前缘粘膜切口,锐性分离咬肌、暴露下颌骨骨膜面;用美蓝在骨膜面上设计骨皮质断线及牵引针位置,截骨位于下颌角前方第二、叁磨牙间,牵引针分别位于截骨线两侧10mm,14mm处,其连线与截骨线垂直。先沿骨断线钻孔,再锯断外侧骨皮质全层、上方骨皮质和下方骨皮质全层。按设计经皮肤打入四根牵引整形外科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针并使之相互平行。上颌手术采取左、右龈颊沟切日,切开粘、骨膜,显露梨状孔下缘水平的左、右上颔骨骨面,锯开两侧颌骨前面,凿开梨状孔两侧缘及患侧翼上领缝(鼻中隔与健侧翼上颔缝不予凿开人完成上颔骨 Le Fort型不全截骨术。缝合创口,将颌骨牵引器固定在 4根牵引针上并使之与面部的皮肤保持 Icm的距离,完成手术。领间结扎和颌间的钢板固定术(术中预置螺丝钉入 手术后第一大麻醉完全清醒后再予施行。术后静滴抗生素5天,第七天开始旋动牵引杆上的螺母,螺母每旋动1圈牵引针向外延长lmm,患者手术后第8大出院,出院后由家长继续为其做牵引,每天延长约 lmm,40大后完成预定牵引长度一下颌体水平 2二cm;升支水平 1.4cm人将牵引器在患者下颔骨上再予以6周的固定,拍X线片证实延长段已有骨小粱通过后拔除克氏针。结果:外观术前术后比较:颁点明显较术前端正;下颌较为对称,左下颔较前饱满;口角较前对称;左上颌已明显较前饱满;面中、下部基本对称。无颊部软组织感染;牵引开始后出现左侧口角麻木,并随牵引过程逐渐加重,牵引停止后日角麻木缓慢消退直至消失。术后随访1年半,皮肤疤痕较小,未出现增长倾向,牵引区未出现纤维化和假关节形成。无面神经麻痹和两侧颗颗关节疼痛和破坏。下术效果持久,咬合关系维持良好。结论:卜、卜领骨的同期牵引治疗成人单侧卜、下颌骨发育不良确有良效,且可避免灾难性咬合不良的发生。

虞渝生, 乐淑君, 白雪莉, 吴慧玲[2]2003年在《下颌骨牵引术治疗成人半面短小畸形一例》文中研究指明牵引成骨技术 (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是一项将骨切开后应用牵引装置缓慢牵拉 ,使牵引间隙中形成新骨 ,从而达到骨骼延长目的的技术[1 3 ] 。我们对 1例成人复杂半面短小畸形患者进行上、下颌骨的同时牵引治疗 ,效果良好

常晓峰[3]2000年在《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的开发研究与颅面骨骨牵引延长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颅面骨牵引延长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在临床应用与动物实验中的作用已引起普遍关注,但基础研究方面进展较慢,国内尚属空白。本研究在复习有关四肢骨牵引延长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颅面骨牵引延长的实验方案。 目的:开发适合于颅面整形需要的内置式骨牵引延长器,并力争将其产品化;采用动物实验鉴定器械应用的可行性,并选择性应用于临床试验,为日后推广与应用积累经验;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全过程组织和细胞学变化并探讨成骨机理;提出DO技术在颅面骨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控制方法。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TA_2纯钛金属材料,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制造牵引器;动物实验部分,利用15只7月龄至1.5岁的健康西安本地杂种犬作为下颌骨牵引延长的动物实验模型,利用自制的内置式MS-1型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采用口外切口进行下颌骨体部最大臼齿与第叁臼齿间皮质骨切开术,术后间歇7天,采用1mm/d、1次/d的速率与频率逐渐牵引断端使之分开20mm,并维持器械固定1~20周,使牵引间隙内发生成骨过程,使用肌注四环素标记。在手术前后采用每周一次的X线摄片检查、照相、取牙模、治疗结束后骨质与相关的肌肉、皮肤、关节取材样本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荧光显微镜检查、骨密度检查、骨质材料特性的生物力学检查、微量元素检查等手段观察与定量检查新成骨质的特点,成骨过程。最后进行了2例陈旧性下颌骨骨折伴错位愈合病例临床治疗。 结果:研制出MS-1型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延长器(专利号码:ZL 99 2 34512.X)。器械经动物实验证实具有较高成骨精确性。轴向牵引成骨能力与预计成骨量符合率达98%。器械在手术与治疗全程未见到弯曲、断裂、锈蚀或螺杆滑丝、嵌顿等问题。器械与骨及骨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未见异常组织反应。在拆除器械时可见到约80%的固定螺钉与骨质融合,螺钉帽常被新成骨质所覆盖而较难拆除;X线检查证实:新成骨质在术后2周即出现可见的骨质钙化影像,其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致密化,约在术后5~8周骨化完全,8周时骨皮质与正常对照难以区分。组织学、组化与电镜检查发现,骨牵引成骨过程是趋向于轴向排列的胶原纤维性编织骨逐渐转变为成

参考文献:

[1]. 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D]. 乐淑君. 浙江大学. 2003

[2]. 下颌骨牵引术治疗成人半面短小畸形一例[J]. 虞渝生, 乐淑君, 白雪莉, 吴慧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3

[3]. 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的开发研究与颅面骨骨牵引延长机理的实验研究[D]. 常晓峰. 第四军医大学. 2000

标签:;  ;  ;  ;  ;  

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