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调查与分析论文_杨晓玉,刘子菱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6

调查抽样:重庆市6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及重庆工程学院15级部分学生。

调查时间:2017年2月-3月。

调查目的:了解重庆市各高校目前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情况,以及同学们对学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的看法,为学校构建更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一、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一)重庆市6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份,收回6份,回收率75%。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各高校很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认为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都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能力,应该加强培养。但是,在具体教育实施过程中,却有些有待完善。即,在新建民办本科高校:

1.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化程度不够,未形成体系

在问卷中有一道题问道:贵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是否形成了课程体系,100%的高校是部分内容形成了课程体系,没有任何一个高校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2.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考核机制不健全, 未达到效果

针对部分内容形成的课程,仅有50%的学校没有考核案例库,17%的学校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而且,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考核标准没有非常满意的,满意占17%,比较满意50%,还有33%的受测者对本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考核标准不满意。

(二)重庆工程学院学生对本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及实施情况的看法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57份,回收率85.7%。数据分析如下:

1.您认为我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否完善?

由上可以看出,重庆工程学院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情况是满意的,并且从中受益。比如有82.88%的同学认为该校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只有17.12%的同学觉得不够完善;有94.17的学生对所接触到的实施素质教育课的老师表示满意;有79%的同学觉得该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提高,并且在沟通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尤其明显。

但是在内容设计、课程时间安排、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有74.32%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合理,25.68%的同学觉得不够合理;30%的同学认为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35%的学生对本校的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满意等。

二、意见与建议

(一)高校建议

为了更好地构建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更好的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我们设计了一道关于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开放题,大部分高校领导、老师都很认真的进行了回答。各高校参与答题的老师提出了以下宝贵建议:

1.要更注重三个方面:1)面向学生的需求;2)面向社会科学技术,人文思潮的前沿;3)面向教育改革的方向,走内外结合,主兼结合,课程化与非课程化结合的发展道路;

2.更结合学生的成长轨迹,与实践相结合,能为学生毕业出社会与社会接轨起到辅助作用;

3.形式可以更丰富,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的教师联合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 针对社会、学校和学生需求,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运行的机制;

5.要领导重视、顶层推动。

(二)学生建议

为了让我们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实施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让学生这个受教育的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决策,我们还设计了一道关于“对学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实施与考核有何建议” 的开放题,同学们认真作答,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课程内容:

(1)增加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2)增加体育晨练课课时;

(3)在早上给大家多看看时事政治方面的视频、新闻。

2.关于课程实施和考核:

(1)考核方面:加强过程考勤和考核,取消考试;

(2)实施线上、线下考核;

(3)多互动、多讨论、多答疑;

(4)早上晨课时间太早,建议多利用晚自习时间开课。

3.关于任课教师:

(1)多培养部分老师认真严谨的态度;

(2)要活跃课堂气氛,讲授方式更加生动有趣。

经过调查可见,目前阶段重庆市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在内容设计、课程标准、考核机制等方面亟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论文作者:杨晓玉,刘子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调查与分析论文_杨晓玉,刘子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