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百货商场何去何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何去何从论文,百货商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对于北京的商家来说难以忘却这些不祥之兆,昔日场面火爆的大商厦接二连三关停并转。我们就此环顾全国各大城市,情况都不甚乐观。据国家内贸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李禧华副主任介绍,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商场关门现象集中出现在1996年,它们是北京的信特、沈阳的协和、天津的亚细亚和广东国丰四家。此后这种势头不但未见消除,反而竟有蔓延之势,1997年上半年,上海一百西安店、协和西安店、广州仟村相继宣布停业,下半年,北京卡玛商业大厦、亚视商城、万惠双安也步其后尘,陆续关闭。虎年迈过门槛并未给商家带来虎气,有人已干脆就称之为“98倒闭年”。那么,大型百货商场究竟怎么了?
供求关系和消费形势的变迁使大型商场告别辉煌
90年代中期大型商场经营不景气就已显现,据李禧华提供的资料表明,1994年,全国121个大型商场的销售额仅增长19%,低于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23.4%,而且利税已呈负增长趋势;到1996年,全国212家大型商场,119家销售额负增长,160家为利润负增长,28家亏损。今年1月至8月,全国112家重点百货批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53.1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2%,亏损也进一步加剧,112家企业共计亏损87万元,比去年7.8万元的亏损额有大幅增加。
大型商场纷纷亏损倒闭原因何在?北京商学院冯中越副教授分析说,造成大型百货商场经营惨淡甚至倒闭的原因很多,有经营不善、管理模式落后的原因,也有受到连锁超市、仓储商店等不同业态猛烈冲击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商业发展和消费形势的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随着商品的日渐丰富,短缺时代已经过去,供求关系发生变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大商场“闭着眼睛赚钱”的时期,十年改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居民收入增加了,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大,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消费热潮,大商场确实是“开一家火一家”。时至今日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已普遍过剩,许多商品的供给已远远超过了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积压滞销、市场疲软,注定了大型商场经营惨淡的命运。
——消费形势变化。随着消费者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和消费预期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住房、医疗等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居民的货币支出不断增加,在住房、子女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投资比重逐年增大,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购买力,这导致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与80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时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80年代中期由于攀比之风,效仿心理作祟形成的“非进口名牌不买”的消费热潮渐趋渐冷了下来,人们的消费心理已经成熟。如今不但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不再“超前消费”,就是许多高收入者也不愿在高附加值的大型豪华商场购物,这就使得高档商品的消费“回升乏力”。
——当前缺乏拉动商业发展的消费热点。80年代中期,以家电为代表的新兴耐用消费品极大地拉动当时商业的发展,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你有,我也要有”的消费热潮,洗衣机从单筒、双筒发展到全自动,电视机从9寸、12寸、14寸到19寸,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形成了当时的“排浪式消费”,特别是新老三件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推动了大型商场的发展。到了90年代,排浪式消费已经过去,虽然电脑、汽车、住房被人称为现代新三件,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能真正成为大众消费热点。
上述缘由只是大型商场前途多舛的客观因素,而投资者的盲目更加推波助澜。
虽说今天的局面看似“几家欢乐几家愁”但盲目兴建大商场的恶患2000年后将大发作
伴随几家大商厦的关闭转业,今年北京石景山华联、庄胜崇光、崇文新世界等几家超大型商城又在鼓乐声中开业大吉,热闹非凡,据悉在1996年倒闭的信特原址,一家新的百货商城将在明年1月1日开业。“透过这一商业现象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北京商学院李明义教授提出警告,“盲目发展大型商场的危害还未完全显现,在未来的几年,我们还要吞食因违反商业规律、不研究消费市场而造成的恶果。”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万典武教授介绍,国际零售业多年摸索的规律表明,大型百货店营业面积每万人400-500平方米比较合理。据《中国商贸》杂志提供的数字,在北京,现在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百货商店54家,在建的还有120家,总面积达560万平方米,万人拥有的百货店面积达5000平方米,高出上述标准10倍,但是,居民收入水平却只有西方城市1/10左右。国内贸易局商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估计,中国近五年新建和改造开发的大型零售商场的数量,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目前各大城市有营业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年营业额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近千家。
不遵循商业规律,盲目求大、求豪华也是造成大商场亏损倒闭的重要因素。据万典武教授介绍,很多国家百货店单店规模也就七八千平方米,而我国很多商场动辄几万平方米,上海的一家合资商场甚至大到10万平方米。据研究,人们对商场面积的心理最大承受能力为1.7万平方米,生理最大承受力为2.3万平方米,超过这个“疲劳度”就适得其反了。不仅如此,我国这些“巨无霸”商场的豪华程度也是一家赛过一家。按北京这些商场目前的装饰水平,每平方米建筑需装修费一两万元,两万平方米的商场就得两三亿元,一年光利息就得一千多万,加上水、电、空调、电梯等等一系列费用,其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大型百货市场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了市场容量与购买力水平,应当说商场经营惨淡乃至倒闭都是顺理成章的,那么为什么前赴后继还不断有大型商场开业呢?
李明义教授分析,大商厦的建立从筹资立项到上马建设及至正式营业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许多项目都是前几年立的,有的正在动工,有的已经竣工,而市场形势瞬息万变,虽然明明知道目前前方吃紧,但已骑虎难下。其中也有大量苦撑待变的,期待顶过这段困难时期,有朝一日再现辉煌。现在北京的许多商厦都是亏损经营,这其中不乏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商家想以实力占据市场,如日本商贸集团SOGO开设的“庄胜崇光”,但其前景也未可知。基于以上原因,以后还会有大商场陆续开业,北京到2000年万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将达160家,届时北京大商场将大大过剩,盲目上马兴建大商场的恶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
盲目发展大型百货商店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建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投资成本一般都在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大商场倒闭一家就损失亿元,倒闭百家,将造成百亿元的巨大损失。而且建好的大商场要转化功能,改作他用是非常困难的。经营面积在2.2万平方米的豪华商厦北京万通新世界商城跻身小商品批发,完全是种无奈的选择。高额物业成本摊加在租金上会提高小商品价格,无利于批发市场的生存,同时也是对商厦豪华设施的资源浪费。我们可以预见,靠小商品批发难以养起豪华商场。
政府不能坐等大商场“瘦干”“治标治本”双管齐下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形成了兴建大商厦的热潮,不仅商业系统,许多国营单位、地方政府以及各行业部门也纷纷立项上马,实际上当时对兴建商场的审批管理已经失控。
纵观西方各国,对大型商场的建立都有严格的控制。如英美等国的城市规划委员会把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加以控制。而日本早在五十年代就颁布了《大店法》对大型百货商店的建设必须得到通产省的批准方可兴建。
随着连锁超市、便民店、仓储商店等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挤占市场,并保持强大的增长态势,使得大型商场客源减少,经营环境日益严峻,在这个背景下再无规划地兴建大商场无益于雪上加霜。德国最大的管理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公司副总裁马西茂说,由于消费行为变化和新技术革命等因素作用,百货业在整个零售业中所占比重下降是一个世界趋势。在日本,零售业销售额前500家中,大商场占20%多,超市、连锁店约占50%,美国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商店占零售商店的90%以上,而有千人以上从业人员的商场只占0.37%。
这个发展态势提醒我们,必须从宏观角度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把零售企业规模、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纳入城市规划中,严格审批,引导零售商业结构朝合理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开始严格控制大商场建设项目。大连、上海相继出台条例,把“大店”审批权交给商委,“商委核准才能得到工商局的注册”。北京市商委去年做出规定,将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大型商店建设项目的审批。对已经立项,尚未动工的大型商场建设项目要重新审定;对新立项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凡不符合首都建设总体规划,不符合理布局要求的项目,要适度控制规模,不能过分膨胀。
针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大商场严重过剩的情况,李明义教授指出,政府应当进行宏观控制,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对能不建的大商场应坚决停下来,对已经动工的,应尽量在竣工之前修改原计划,转作他用。主动转行总比垮掉后被迫转行的损失小得多。政府不能坐等大商场“瘦干”,应当及早行动,扶优汰劣,以免亏损商场扩大。
未来商场的发展形态应是“专而精”,“小而多”,不应追求“你有我有全都有”
零售业中,大型商场比重应当受到严格控制,这并不代表它失去了存在基础,每一种零售形式都有其独有的竞争优势,大商场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还将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同其他零售业态相比,它经营档次高,适合大件商品及贵重物品的销售,它不会被连锁超市、仓储商店等经营业态所取代。
关键问题是未来的大商场将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商场的发展应当走大而全的道路,坚持高、中、低档商品全面开花,充分发挥大型零售业高辐射能力,让所有顾客来这里都能找到位置。国家内贸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的李禧华副主任认为,未来大商场的发展决不应是大而全的,任何一家百货商店都不能指望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所谓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实际上是缺少市场定位。商场走大而全的道路,且不说几十万种商品不可能购全,就只资金一项也很难满足,即使商场实现了大而全,也无法与方便快捷,价格便宜的其他零售经营业态相抗衡。
大型商场大都地处闹市,随着城市延伸以及连锁超市、便民店等经营业态的发展,人们购物讲求方便快捷、便宜。由于交通、停车不便,一般来说,人们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专门去闹市购物。如何才能吸引顾客?那就要求大型商场由什么都经营转向经营几类商品或某一档次的商品,不要认为大商场就该“你有、我有全都有”。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店现在突出特色,人们买黄金珠宝都奔菜市口。许多发达国家已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系列化的成功之路,未来商场的规模应由大转向小而多的方向发展。
标签:大商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