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甲A男篮内线防守现状与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线论文,男篮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前 言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进攻投篮点主要集中在内线(球篮中心在地面的投影点到罚球线和中点的距离),如何对内线各种进攻配合和个人进攻的有效发挥加以限制,并根据其规律、特征组织行之有效的、攻击性较强的防守方法与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内线防守是个人防守技术和整体防守能力最重要的体现,运用什么样的防守方法,确立防守配合的指导思想进行内线防守投篮、突破、传球、进攻配合等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文章针对甲A男篮内线的防守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内线防守的基本方法和配合方式,为我国男篮运动员内线防守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1-2002年甲A男篮10支球队共45场比赛的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1-2002年间国内体育研究文献报道的甲A男篮10支球队防守技术运用效果统计资料。
2.2.2 录像观察法
采用常规的录像观察方法,对甲A男篮10支球队在比赛中内线防守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内线防守的现状与方法。
2.2.3 数理比较法
将2001-2002年甲A男篮比赛内线的投篮情况、犯规情况、封盖情况、漏防情况等技术统计进行对比与分析。
3、分析与讨论
3.1 甲A男篮比赛内线防守技术运用效果统计情况
内线是防守中的核心区域。从甲A男篮比赛防守技术运用效果表1看出,我国甲A男篮各队抢篮板球、防规、抢断、封盖、漏防等技术运用的总体情况。
表2显示,内线防守犯规、抢断、封盖和漏防的比率分别是82.3%、61.7%、63.9%和78.5%,其中犯规的比率最高,其排序依次是漏防、封盖和抢断。犯规和漏防多显示甲A男篮运动员的防守方法和技巧有待改进,同时也表明内线防守应重视的内容及改进的手段。比赛中进攻投篮内线比率较高,如何组织内线队员的防守、采用什么样的防守方法、如何组织夹击、协防等整体防守配合应引起我国篮球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表1 甲A男篮比赛防守技术运用效果统计一览表
表2 甲A男篮内线与外围防守技术运用效果比率一览表
犯规
抢断
封盖
漏防
内线
195.3 45.3
37.6
134.7
内外和 237.2 73.4
58.8
171.6
比率(%) 82.3% 61.7% 63.9% 78.5%
3.2 内线防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1 个人防守意识和预见性问题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防守意识和防守能力,是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出色的防守意识和预见性有利于提高个人和整体防守的质量,使整体防守显得更加严密、紧凑,防守更具流畅。从录像中观察分析,我国运动员防守的预见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预测对方行动的目的和意图的良好意识,夹击、协同防守对手的意识欠缺,对有球队员的防守在关键的时刻不能贴近对手,尤其是防投篮时的封盖意识和补防意识较差。理论研究表明,与篮球意识目的性相关的训练内容依次是:技术训练、战术套路训练、观察能力训练和比赛[1]。我国甲A男篮应是提高防守技术、防守配合、观察对手、判断能力的训练,以改善防守意识与目的性不强的弱点。
3.2.2 手脚移动配合与防守投篮能力的问题
从甲A男篮运动员比赛技术运用录像观察的情况分析,我国篮球运动员脚步移动较慢、身体重心过高、手脚配合协调性较差。由于防守方法不妥,往往造成对手获得有利的位置进攻投篮,或者只能以犯规来制约对手的行动。甲A各队内线投篮占比赛总投篮的比率较高,平均内线投篮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72.9%(见表3)。尤以上海东方和八一火箭为首。面对内线高大队员频繁的投篮加以制约应引起各队的高度重视。美国队的贴身和“粘”式防守应为我国运动员借鉴[2]。我国甲A男篮内线防守对手的进攻与投篮应以平步贴身、手臂上举,脚下堵位的防守方法紧紧贴住对手,尽量使脚步在移动中保持手臂上举,随时封盖对手的投篮,切忌在近篮情况下两臂下垂的防守方法。应加强脚步移动时手臂上举和手臂上举时快速起跳能力的训练。
表3 甲A男篮比赛投篮总次数与内线投篮次数比率一览表
3.2.3 内线防守的干扰性与对抗性问题
干扰对手的进攻和对抗性防守是防守技术与防守意识的综合体现。我国篮球运动员在防守中缺乏主动性、预见性,防守的欲望不高。运动员往往是跟着对手的节奏走,尤其是对篮下及其两侧对手的投篮和抢篮板球,缺乏堵位、贴身、封盖、挡抢和连续拼抢的意识和能力。在随着人员的防守移动时,不能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压力,而是被对手牵着移动,使得对手利用战术配合和个人行动找到比较好的进攻时机。美国运动员在防守中不断的运用紧逼、夹击、抢、打、断、盖广泛应用,尤其是攻守转换快,气势咄咄逼人,紧逼、夹击、抢断、反击一气呵成令对手难以应付,以平均每场抢断球7.0次高居榜首,将现代篮球运动防守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3]。这种防守作风强焊,动作凶狠,个人防守善于应变,防守战术综合多变的防守方式,应该引起我国篮球运动员的学习和借鉴。
3.2.4 防守战术配合与运用的问题
我国甲A男篮在比赛中,防守战术变化不多,防守一般采用固定的2-3联防或是缩小盯人防守。目前,世界强队人、球转移快,跑动频繁,极易在固定联防的局部防区形成以多打少或无干扰投篮的机会。欧洲队仍在使用联防,但是吸取了人盯人防守优点的对位联防。我国甲A各队在使用人盯人防守时,1对1防守缺乏经验,移动慢,动作(尤其是手的动作)不规范;整体防守意识差,几乎没有夹击配合,经常出现对方中锋在紧靠限制区,甚至在限制区内运球攻击,外围无人协防的情况。甲A男篮应融合区域防守和人盯人防守的优点,半场盯人不固定对手,根据场上形势临时分配;对手移动时,常交换防守而不是跟到底;强侧扩大,弱侧缩回限制区密集防守。防守时应增大防守面积,紧逼凶狠,紧紧的“粘”,凭借快速移动及敏捷的反应使对手无法摆脱。整体配合上应将关门、夹击等协同配合熟练,确立多变盯人战术配合的主要防守方式。
4、结论与建议
4.1 我国甲A男篮运动员防守意识、预见性、应变性和主动性较差,防守质量不高且观念落后。1对1防守的对抗性和攻击性不足,对内线对手贴身防守的移动和手的夺球动作训练有待提高。内线抢篮板球与防守对方的投篮技巧和连续起跳封盖、拼抢的能力极需加强,防守内线对手应以平步贴身,保持手臂上举封盖、脚步快速抢位、堵卡,以增大防守面积。重视运用夹击、协防等整体配合的防守方式。
4.2 我国甲A男篮运动员整体协防意识差,几乎没有夹击配合,内线的协防和补防意识和责任心不强,运动员为避免5次犯规下场,控制防守动作和各顾各的心理因素较复杂。应重视防守内线对手的运球攻击,外围队员的协防与堵位的配合训练。
4.3 我国甲A男篮防守战术变化少,战术运用简单,内外防守呼应和战术方法选择不当,夹击、协防的意只和能力差。建议加强内线动员的防守配合,增大整体防守面积,融合区域联防和人盯人的优点,采用半场盯人不固定对手、对手移动时交换对手而不是跟到底,要严密控制内线对方的各种进攻配合,形成多变盯人战术的配合体系。
标签:篮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