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群众谋利益——哈尔滨铁路局“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的实践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尔滨铁路局论文,班子论文,困难群众论文,启示论文,帮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哈尔滨铁路局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带领职工脱困致富为最终目的的“班子帮困致富工程”,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政领导班子自觉地履行“三个代表”要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维护困难群体利益的成功实践。
哈尔滨铁路局是一个地处边远的老局,下辖五个分局,四个二级机构,现有在职职工24万人、集体职工13万人、离退休职工12万人。局管内大部分单位都分布在高山密林深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伴随着铁路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提出、新一轮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行和新一轮体制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行,该局所面临的改革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和经营压力的沉重性是前所未有的。仅从1995年到2000年,在黑龙江省总运量中,铁路运量就下降了13.3%。运输市场的不断萎缩,不仅使职工整体上收入增长缓慢,而且还致使一部分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企业效益不好,职工生活得不到改善,因生计问题而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社会稳定,而且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众多的隐患。
如何摆脱企业的困境、解决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不断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尤其是把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解决好,就成为哈局领导班子时刻牵挂和关注的焦点。他们认识到,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心系职工疾苦,情注群众冷暖,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发展好、维护好,特别是把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解决好”。这既是企业领导班子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佳切入点,更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001年初,局党委在认真总结了前两年全局开展的以支部为龙头,以车间、班组和困难职工为主体,以大力发展站段经济、车间经济和职工自营经济为重点的增加职工收入的“致富示范线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广海拉尔分局开展的“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经验,明确提出在全局实施以“五帮五带”为主要内容的“班子帮困致富工程”,并通过在海拉尔分局召开现场会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使帮困致富工作实现了由支部主抓到班子主抓的跨越式发展。
在实施“班子帮困致富工程”中,局党委从本局的实际出发,对帮困致富的内容、责任、要求都作了详细的安排,把路局、分局、站段三级领导班子的责任归结为“五帮五带”:局、分局领导班子帮助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带出一条致富示范线;局、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帮助经济发展困难单位,带出一批致富典型;局、分局、站段班子成员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就学,带出一批“四有”新人;基层党支部帮助特困职工,带出一批脱贫致富的家庭;经济实力强的站段帮助发展缓慢的站段,带出一个富裕的站段。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发展多元经济解决贫困和再就业问题,通过领导帮带,广开门路,兴办实业,形成“造血”功能来解决职工脱贫和再就业问题,从而加快哈尔滨铁路局的改革与发展,为强局富工开辟新途径。
目前,全局以沿线为重点的帮困致富工程已经全面展开,种植业、养殖业、个体经营为主的服务业等自营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仅站段、车间、班组三个层面,以下岗职工为经营主体的经营项目就达8841个,为职工增加收入8954.14万元,人均增加收入621元。在发展自营经济中,8529户职工的副业收入已超过5000元,超过万元的5562户。全局有4204名下岗职工、4122名大集体职工得到重新安置。“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职工的生活,而且化解了社会矛盾。自“班子帮困致富工程”实施以来,各类上访事件基本消除,许多因贫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失衡心理得到化解和调节,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哈尔滨分局东站到今年9月20日,已经达到1600天没有一起事故。这项工程还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把党的温暖实实在在地洒在了广大职工的心坎上,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改进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坚定了广大职工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广大职工发自肺腑地称“班子帮困致富工程”是群众的“富民工程”、干部的“德政工程”、党的“阳光工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班子帮困致富工程”中,局领导同志和领导班子身先士卒,既作出决策,又带头落实决策。为了保证帮困致富工程的顺利开展,局各级党委都把这一工作视为自己重要的政治责任,齐心协力地抓推进、求实效。在思路谋划、规划制定、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困解难等问题上,各级党政领导都亲自抓。哈局3000多名三级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与,他们走千家万户,吃千辛万苦,把党的关怀和温暖源源不断地送到职工的家中、心头。局领导为此还对各级党政领导规定了五个原则,即与最困难的职工结对子、与大家谋思路、调研定项目、出面筹资金、研究管理立规矩。据统计,现在全局三级领导班子成员有3228人、4319个党支部对6044名特困、重困职工,1739名学生实现包保。局党委书记李卓奇、局长何洪达、局党委副书记张天彦、哈尔滨铁路分局党委书记邱树范等领导同志都包保了最困难的家庭与学生,实现了哈局领导提出的“绝不让一名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上,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承诺。
哈尔滨铁路局实施的“班子帮困致富工程”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局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实施这一工程,抓住了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把企业党的工作准确定位在“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利益”上,从而找到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把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化为了自觉为广大职工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动。哈尔滨铁路局的实践启示我们:
第一,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就要把工作出发点定位在为群众谋利益上。能不能把职工群众生活改善好,能不能为职工群众切实解决困难,这是对企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宗旨观念牢不牢、对职工群众感情深不深的实际考验。哈尔滨铁路局实施的“班子帮困致富工程”,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履行党的宗旨,主动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实现强局富工的途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实施“班子帮困致富工程”,就是哈尔滨铁路局各级党委心系职工疾苦、情注群众冷暖,面对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债务过大、运输市场萎缩、企业脱困发展艰难、职工收入增长趋缓、队伍人心不稳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渐凸现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集中反映了全局广大职工群众“企盼哈局强大,渴望收入增长,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广泛要求和强烈愿望。事实证明,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就有生命力,就会取得令群众满意的效果。
第二,为困难群众谋利益,就要切实转变领导作风。近年来,哈尔滨铁路局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抓党的作风建设落实在为职工群众服务上。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得过且过的态度,封闭保守、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以权谋私、勒卡索要的失节行为等现象,在全路局开展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活动”。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以权谋私者,出“重拳”,从严查处;对勒卡索要贪占者,下“死闸”,公开处理;对吃喝玩乐失节者,定“戒律”,一煞到底;对跑官要官者,划“硬杠”,堵死通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者,投“猛药”,根治顽症。更重要的是,哈尔滨铁路局各级党委,按照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的要求,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落实在改善群众生活上,把是否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存在的切身困难同干部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对不关心群众疾苦者实行“一票否决制”,真正把代表职工群众根本利益落到实处。现在,哈尔滨铁路局实施的“班子帮困致富工程”,已经成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深得职工群众的赞扬。
第三,为困难群众谋利益,就要把工作的基本点放在制度建设、管理规范上。在推进“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的过程中,哈尔滨铁路局为了保证这一工程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一年来,各单位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分局对基层站段、站段对车间支部普遍实现了目标管理,逐级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考核,兑现奖惩。有的单位将“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的有关资料输入微机,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管理,防止资金体外循环,避免因管理混乱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各单位强化了财务监督,定期对经营项目进行检查监督,防止违法经营和财经管理失控现象的发生。应该说,制度的逐步完善、管理的日益严格,为“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第四,解决群众长远利益,就要把工作的中心放在推动主业经济的发展上。作为运输企业,铁路系统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运输主业这一主题。在推行“班子帮困致富工程”过程中,哈尔滨铁路局始终把发展多元经济与推动主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一工程扩大企业的外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实践说明,实施这一工程,精减了企业的人员、妥善安置了大量下岗工人,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把竞争引入企业,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同时,它也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哈尔滨铁路分局东站,为哈尔滨一家陶瓷大市场建了一条铁路专用线,每天就可以接运货物50车,每年增收送车费130万元,增加运输收入100多万元。据统计,今年哈尔滨分局的运输收入比1996年翻了一番,达到229000万元。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积攒了后劲,壮大了企业的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衡量党的作风建设有没有成效,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状况有没有新的改善”。哈尔滨铁路局的各级党政干部,头脑中时刻想着老百姓的事,把职工群众的温饱冷暖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把职工群众生活中关心的事、揪心的事办好,由此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企业生产和经营也搞得红红火火,成绩显著。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执笔:李菱 曹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