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009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老树新花:Web2.0技术的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老树论文,新进展论文,心态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有一本极短的小说《沙之书》,它描写了一本无始无终、无穷页码的书。这本书的任何一页一旦翻开再合上,就再也难以找到。但这一页依旧存在这本书里,只是如同滴水与海,那一页变得可遇而不可求。传统出版的浩瀚巨制加上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这两者构成了一部犹如万千星河一般没有边际的沙之书。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试图给这部沙之书提供一个可供咨询和获取的索引,让人们能够无时无刻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这一天看似遥不可及,却也在一步一步逐渐抵达。本文从2009年的众多新技术应用中选取了社会化网络、混搭服务、关联数据三个角度进行综述,因为它们给我们描绘了未来的信息服务将是基于语义和协作、无时无处不在且可信任的。
SNS:虚拟社区中的微服务。当Facebook等虚拟网络社区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没有料想到这样的网站居然会直接为美国总统大选服务,并把它的使用者推上美国总统的宝座。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就曾利用Facebook等社交网站来为其募款服务[1]。随着SNS用户群的普及以及影响加大,图书馆也纷纷加入其中,其方式有两种:一是传统的社交网站的图书馆应用,二是图书馆小插件的应用。在Facebook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身影,这里面不仅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官方ID,也有各类图书馆员活跃其中[2]。2009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以“涂书寮”为名落户开心网,标志着其开心图书馆计划从此踏上征程;而涂书寮的创新在于,其允许用户将个人的开心网账号与一卡通卡号绑定,建立开心积分账户,从而以积分奖励的方式来鼓励读者更多地使用图书馆服务[3]。
一条140个英文字符或者70个汉字的信息在网络世界掀起了比一部鸿篇巨制更大的波澜,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网站,其价值在于通过用户的注意力来加速信息传播与交流。由于微博网站的影响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读者成为微博网站的用户,这就使得图书馆多了一个和用户互动的媒介。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的传播机制,鼓励关注者与图书馆以及其他关注者进行互动,甚至可以用来作为会议的即时研讨平台。旨在为信息交流而服务的微博网站和图书馆之间有着天然的共同性,因此图书馆能用微博做什么这一问题,还远远没有最终答案[4]。
Facebook、Twitter以及其他基于社会化网络的虚拟社区给了图书馆一个机遇,开放、支持微格式的微内容结合图书馆贴近用户的微服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
Mashup:混搭拓展服务。混搭并非一个新概念,Google图书搜索和Google地图早已被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广为利用。
2009年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厂商Exlibris北京代表处推出了新版的OPAC 2.0系统,其利用Web 2.0技术,对传统的OPAC界面进行了改造,不仅增加了图书封面、评论、评级以及用户标签功能,而且还利用豆瓣网和Amazon的API,实现了OPAC的外部书评调用[5]。
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利用Google Calendar的免费短信服务来发送图书馆通知。它将图书馆系统所产生的各类通知经由Google Calendar API转换成为一个个日历项,读者在注册Google Calendar并登记手机号码之后,只需要在图书馆的短信服务系统中注册一下,就可以收到来自图书馆的各类短信提醒,这一混搭应用的好处在于图书馆和读者都无需为短信服务支付任何费用[6]。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利用小i的MSN机器人组件开发完成OPAC机器人,并于2009年9月上线服务,读者无需打开OPAC页面进行书目检索,只需要向机器人发送需要检索的关键词,机器人即会提供查询的结果页面,操作简便,如同和MSN好友聊天一般[7]。
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7月推出了基于Firefox和GreaseMonkey的跨界服务工具THU LIB COOKIES。读者在安装了这一基于js的小脚本之后,在使用Firefox浏览器访问豆瓣网、卓越网、AMAZON、Google Books等网站时,就能看到该书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的状态:有没有,在哪里,是否有预约。这一应用的优势在于,不仅利用一个脚本就实现在多个网站上浏览清华馆藏,而且还针对馆藏信息的不同状况设置了不同的显示方案[8]。
混搭应用需要图书馆员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图书馆而言,也是最能体现创新的地方,而有创新才有未来。
关联数据:开放数据服务。2009年关联数据继续在开放数据服务领域突飞猛进,书目数据(含FRBR)、规范数据(词表、人名)等纷纷搭上关联数据。在韩国首尔召开的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年会(DC-2009年会)以“关联数据的语义互操作”为主题,而ALA 2009年会的“草根分会场”也以“关联数据”为主题进行了讨论[9]。
OCLC的首席科学家Thom Hickey于2009年4月在博客上宣布,目前有780万条记录,合并自920万条记录的虚拟国际规范档(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VIAF)不久也将提供关联数据[10]。此外,《杜威十进分类法》(DDC)也开始变身关联数据,网站dewey.info已经在2009年8月开始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9种语言的数据服务。尽管小心翼翼,但是OCLC也在开放数据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进。2009年5月,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推出了官方版本的LCSH关联数据服务,采用SKOS把全部《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CSH)变身为语义网应用,并建立了官方讨论组Authorities and Vocabularies Service Discussion List[11]。
此外,全球最大的专业零售商、世界500强之一的百思买,也在2009年开始采用RDF/XML在网上发布其商品信息,涵盖其所有45万种商品,每种大约60个三元组(triple,相当于数据库字段),包括价格信息,数据每日更新。由于关联数据项目中所有的RDF库还没有应用于动态商业产品信息的,因此,百思买能否成功将在某种程度上对关联数据/语义网的应用具有示范效应[12]。纽约时报也在2009年以关联数据的形式发布大量的以往报纸的目录信息,截至2010年1月已经累计发布了10000条主题标目的关联数据,这些数据采用创作共用协议开放使用[13]。纽约时报等大机构进入关联数据领域,无疑会对扩大关联数据的影响、推动关联数据的应用起很大作用。
回望2009,信息技术继续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着。对于图书馆而言,面对新技术更需要的是一种立足当下现实的思维和判断。图书馆只有牢记对用户的人文关怀,信息技术才能因人文关怀而彰显其价值,人文关怀也能因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而得到更好的体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态,将推动图书馆服务开拓创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