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钟祥市 钟祥市中医院康复科 431900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组。对照组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肯定,可促使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电针;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中风后遗症在临床上发生率高,可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失去自理能力。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本研究分析了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组。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59.24±2.2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59.14±2.16)岁。
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用温针灸治疗,针灸百会、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合谷等穴位,取1.5毫针,常规消毒后留针半小时。穴位上套长度2厘米长艾柱,点燃,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艾条燃烧程度,确定艾柱和穴位皮肤距离。每次针灸半小时。若言语功能障碍增加廉泉和金津;上肢活动障碍增加外关和肩三针;口眼歪斜增加颊车和地仓。观察组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电针,肩井穴和血海为负极,合谷和三阴交为正畸,根据肌肉跳动情况确定电针强度,留针半小时。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
显效:症状消失,各项功能均恢复正常,可独立生活;有效:各项功能有所改善,生活部分自理,需要他人协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生活无法自理。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1]。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别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在临床较为常见,以口眼歪斜、意识障碍和半身不遂等为临床症状。采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可发挥温经通络作用,通过加强针刺强度,可加速肌肉神经修复[2-3]。而温针灸可通过热力作用快速传至肌肉深层,达到韧带、肌腱部位,减轻局部痉挛和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为神经、肌腱和肌肉提供充足营养。而电针则可提高神经细胞能力代谢,增强脑细胞线粒体酶活性,促进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修复增生,有助于加速病灶血肿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4-5]。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肯定,可促使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利红.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82-83.
[2]季晔琦,王刚,李莉等.泥蜡疗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1):88-90.
[3]石新燕,李小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7):877-878.
[4]王建.温针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下肢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78-179.
[5]黄健.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0):72-73.
论文作者:孙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电针论文; 针灸论文; 中风后遗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能力论文; 肢体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