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中语文课标的修订,语文核心素养的备受关注,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提出的“整本书”阅读重新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整本书阅读是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而当代在大数据时代网络阅读的冲击和急于求成的高考重压下,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情况极其不理想。如何冲破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碎片化,快餐化,刷题化”的局面,成为当务之急,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很有必要。这里以《三国演义》为例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尝试;三国演义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但是,叶老的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中阶段的老师和学生都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往往只教考试内容,一般是针对篇章,学生也只愿或者说只得进行篇章的阅读,这些阅读都是“刷题化”的。许多经典的书籍是通过内容简介或者是声像作品进行了解,出现阅读的“碎片化”和“快餐化”。但这种阅读和阅读教学,很不利于学生,它影响学生对事物整体的理解,妨碍学生进行长时间和有深度的思考,出现思维的不完整性,思考的断续性和不深入性。幸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教育部门开始从制度上进行变革的引领,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1”,并且以“本任务群的学习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来突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标的修订,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提供了契机。笔者与同事们以对此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尝试,选择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试图得到一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之法。
一、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选择《三国演义》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注重“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方面。而我们选择《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便是充分考虑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而《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巨著,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成功塑造了众多的经典历史人物,是罗贯中呕心沥血之作,是历经时间淘沥而备受赞誉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经典的语言材料,如果认真阅读,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形成自己自己对语言的认识和文学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果学生反思书中各种人物的成与败,历史的兴与衰,也就可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人,学习生活。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整本阅读《三国演义》,能让学生在较长的阅读过程中,品味到罗贯中独特的语言艺术,三国里众多的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场景的反应与语言表达,提升对语言美的鉴赏,诸如内阁受诏的董国舅的忠君诚语,煮酒论英雄里刘备的巧对,舌战群儒里诸葛亮的机智;体验众多历史人物的丰富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形象想象,在大脑中创造性地重塑诸如“智绝诸葛亮”、“义绝关云长”、“奸绝曹操”等。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整本阅读《三国演义》,让学生长时间浸染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经典的文言参半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母语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书中众多的历史场面的描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明显的情感倾向让学生对文化有批判地吸收。
总而言之,选择《三国演义》进行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培养,《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有必要有意义的。
二、《三国演》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1)前期充分诱导。在进行阅读教学前用一周的时间进行阅读的引导,以阅读价值诱导学生,以精彩故事讲而未完引起学生期待。(2)给学生一定的阅读自由,尊重学生的阅读口味。老师制定出本书精读的回目(如:第5、15、21、27、41、42、50、54、55、56、64等一共30多回),其余的回目自主选择是精读与略读的。精读的章回以集体集中时间的形式进行阅读与交流,创造共同阅读的氛围。每一个半月的主题交流活动,老师提供大的方向,如经典人物,经典场景,比较阅读等;学生自己商讨投票定出具体的人物、情节、比较内容等。(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有较持久的兴趣。每周一课的集体阅读交流时间,三次阶段性的“三国演义百题大赛”,“三国”手抄报设计大赛,“三国”诗词书法比赛、“三国”故事演讲比赛、“三国”话剧表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较为持久的阅读兴趣和激情。
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我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应有思”这两大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大力提倡“批注式阅读”、“感悟式阅读”并进行方法的指导,不定期检查学生批注和读书笔记的情况,定期让学生进行精彩批注和读书笔记的交流,很大程度上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老师的督促们是先严后松,先收后放,让学生在坚持阅读中逐渐养成习惯,逐渐由被动变为自主。
阅读应该注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而阅读能力是一种“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十分注重学生这种阅读能力的提升。《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坚持阅读《三国》这样的鸿篇巨制,在纷繁复杂的语言信息中搜集处理信息;借鉴书中人物的言行去联想对比,反思自己的言行,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在欣赏精彩故事,去领略历史英雄人物风貌,去体验丰富的人物情感,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具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三国》的整本书阅读分为这样几个板块:1、快速式阅读,掌握故事情节;2、《三国演义》批注式阅读,记下点滴看法;3、《三国演义》感悟式阅读,形成读书笔记;4、《三国演义》探究式阅读,探索阅读方法。探究式阅读又分为:(1)故事探究篇①“三国”经典故事的研究,②“三国”曲折情节的研究;(2)人物探究篇①“三国”主要人物形象探究,②“三国”类型人物形象探究;
(3)手法探究篇①“三国”人物描写手法的探究,②“三国”战争描写方法的探究;(4)文言探究篇①“三国”文化常识与高考的研究,②“三国”文言字词与高考的研究;(5)作文探究篇“三国”素材与作文论据的研究。这些板块既有老师的指导教学与督促检查,又有学生丰富的活动。而这些板块的分类可见既有针对信息处理的,又有归类、对比、联想、想象等能力的训练。
三、注重阅读效果评价的多元化和多角度。
教师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应该指向学生,把教育教学思想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应该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基于此,我们对学生《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应是多角度和多元化的,应是指向推动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阅读好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
(一)评价的多元化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是态度与效果齐抓。
1、针对过程的评价重态度、参与度和体验度。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以师生充分自读为基础,以班级讨论为主要交流方式,以教师的评价为指导,以促进师生语言与精神成长为归宿。而学生的阅读态度、参与态度和体验度,我们可以主要从这两个环节来了解和进行评价反馈。一是学生自己的批注和读书笔记;二是班级讨论中的表现。我们要让学生做属于自己的批注和笔记,使学生乐于做笔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批注和笔记的作用。批注和笔记不是应付老师的一种苦差事,而是他们读书学习不能不写的一种记录。这种记录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教师在指导如何做笔记的基础上,在阶段性阅读和完整性阅读以后,可以通过查阅笔记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即态度与参与度。而且批注和笔记,读书笔记为班级讨论做好准备,学生发言是清楚较从容还是慌乱,是有据可依还是随便说说,平时的功夫可见一斑,也反映出学生的体验度。乐于参与,平时必有去下功夫,深入参与,必会可见一种逐步的提高。
2、针对结果重真实和提升
结果的检查与评价,我们应以真实为基础,以提升为目的。阶段性的结果检查,如批注、笔记、小论文等,我们应该注重真实。在班级批注和笔记的交流环节,我们要检查学生的说法是不是有据可依,是不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还是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老师。小论文的写作要求必须是个人写作。我们务必要给学生加强这样的观念,真诚地学习,真实地做人。而对批注、笔记、小论文质量的检查,我们多做纵向比较,即使每一个阶段学生自身的比较,学生通过阅读与学习,是不是得到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原地踏步的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是自身功夫不够,是时间问题,还是老师再需指导,我们要分情况评价,分情况辅导。
(二)评价的多角度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以老师评价为主,但还应该引入学生或者第三方的评价,特别是学生评价。
因为学生作为参与者,作为同伴,他们与自己的同学相处时间更长,有更多的交流和了解,可以看到一些我们教师无法或者说很难观察到的现象。同时,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是很好的阅读推动力,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主动者的快乐,形成相互督促和竞争。对于学生阅读过程的参与度的检查,学生同伴的评价应该要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比如在班级小组中的讨论是否充分,平时小组活动是否积极参与,甚至像手抄报展示,小论文展示,学生都要作为重要评价者。
第三方评价主要是至成果展示时,全校展示或者更高层次的展示,其他为参与《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的人进行评价。比如:全校手抄报和小论文展示,留有观者有感的板块;故事演讲邀请家长参与;小论文的投稿接受报刊杂志编辑的评价等等。
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让评价更合理科学,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阅读,用评价激励学生阅读与思考。
不阅读的人生是可悲的,不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代是可忧。《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是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是指向学生的智性的提升和精神的成长,是对冲破阅读教学“碎片化,快餐化,刷题化”局面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怀源.《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J].http://www.cnki.net
[2]汪瑞林.《对话:从主题教学走向核心素养培育》[N].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5年05月26日,http://www.jyb.cn
[3]章师亚.《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第25期
[4]郭静.《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J].http://www.cnki.net
[5]朱于国 编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论文作者:王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本书论文; 学生论文; 演义论文; 评价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