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四小学 何俊秀
【摘 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数学课也会变得妙趣横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形、声、色于一体等特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在讲新课前,先播放两段影片:一段是人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一段是人们排队买车票的情景。这两个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播完这两段影片后,教师问学生:“这两段影片拍的是什么情景?”“买东西、买车票要用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你们想认识人民币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这样就使学生自然觉得数学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从而快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学生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了深刻的表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的化抽象为直观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多媒体的化抽象为直观作用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如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当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三个三角形图形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叫三角形吗?学生齐声回答说不知道,于是我在计算机上演示:去掉屏幕上的两个三角形,将剩下的一个三角形边移动成三个独立的线段,再逐步移动成一个三角形。这一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学生们很快明白什么是三角形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四、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1、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2、把圆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3、把圆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五、运用多媒体恰到好处的验证数学结论
在验证数学结论时,借助电教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参与,使结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四年级《节日礼物》——观察物体,课的要点是观测点不同看到的范围也不同。远近相同,观测点由低到高,看到的范围由小到大;高度相同,观测点由远到近,看到的范围由大到小。课件出示小狗贝贝看到的四幅情景图,得出远近相同,观测点由低到高,看到的范围由小到大。接着课件出示一个人由A点走向B点,判断哪幅图是在A点看到的树的范围,哪幅图是在B点看到树的范围。大多数同学由于课件的直观能正确做出判断,最后由电脑出示了画观测的范围角,更清楚的验证观测点由远到近,看到的范围由大到小的结论。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必将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多媒体,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独特感知优势,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就会将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论文作者:何俊秀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多媒体论文; 直观论文; 近似论文; 拼成论文; 长方形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