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语感训练的艺术论文_马冰清

追求语感训练的艺术论文_马冰清

马冰清 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中心小学 322124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十分重要。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要基于大量的读,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语感训练的艺术,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察语感、在涵泳中训练语感、熟读中会意语感、在运用中养成语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 培养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应基于课程标准,挖掘文本资源,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体验、感悟,习得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智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而以语感为基点,构筑多性质、多层面、多功能的语文教学“立交桥”,是我们孜孜追求的阅读教学的特色。我们要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涵泳遨游,并不时以精细的手法点拨,其实就是在张扬师生的那一颗中国心和生命激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所表现的语感训练艺术,大而论之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在诵读中体察语感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然而阅读课上讲、问、分析太多而学生读得太少的积弊难以克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著名学者吕思勉早在1925年就指出,如今国文课“根本上之弊病,则在重讲授、重讨论……而不重实际之阅读”,“故今日谆谆之讲授,及无谓之讨论,十分之九,皆可省去”。

例如,我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七、八自然段时,引领学生紧扣“租界”,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师:课文第几段写到了租界?谁来读?生: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师:你听老师读这个句子(师示范,生再读)。师:从“闯进”这个词语中,你知道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生:看守很严。师:对谁看守很严?生:对中国人。师: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接着读。生: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师: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出入的租界,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以后,你会对租界有更深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现在就请你轻声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读)。师:孩子们,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生: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蹲在汽车旁边;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看着她,她原指望中国巡警能帮助她,可中国巡警不但没帮助她,反而骂了她一顿。师:把你看到的给大家读读,好吗?先读第一句。生: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师: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现在,你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师: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再来读一读。生(气愤地):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师: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生答“看到了”。)把你看到的读一读。生: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师:亲人被轧死,反而遭到训斥,你们能体会那个妇女此时的心情吗?生:她可能会很伤心。师:她此时心里一定觉得——生:非常难过。在这里,我们要关注的便是对课文语言的直觉感受,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中华不振”带来的苦难和屈辱。

二、在涵泳中训练语感

“涵泳”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即通过反复诵读、潜心会意以明达文义。它体现了东方人特有的直觉体悟的思维方法,把“综合”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归宿,避免人为分割所造成的认识局限。涵泳不仅是养成语感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规律。我们的阅读课,应该重读重说而又共同体现为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涵泳其间这样的特点。

例如,我在教学《花钟》时,在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同时,把表示花开时间的词语投放在大屏幕上: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中午十二点左右;下午三点;傍晚六点;七点左右;晚上八点;九点左右……既凸现了课文的知识内核,又为引领学生涵泳其间创造了条件。教师让学生按这些时间词,先连起来说说,再重新安排不同的顺序灵活反复地说。

(看大屏幕读: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中午十二点左右;下午三点;傍晚六点;七点左右;晚上八点;九点左右……)师:你的发现是什么?生:我发现了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师:作者按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把这九种花开的时间写出来了。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这些都是写时间的词。生:我发现了写时间的词语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师:这样我们读起来更富于变化,更有节奏了。你的发现真了不起。有些时间上加了“左右”表示什么?生:左右表示大约。师:是大概的时间。是的,作者写时间有些是正点的时间,有些是表示大概的时间。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啊,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个句子就是围绕着这个内容来写的。同学们,课文写花开,除了写花开的时间词语不同,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还有写什么的不同?生:写花开的样子不同。师:真了不起,真会读书,一眼就看到了。看,老师把花开的这个部分变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块来读一读,看作者是怎么写这9种花开的。男女生轮读……

一首小诗,足见师者的匠心。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是语言文字彰显魅力的圣地。我将文本中最精彩的词语提炼出来,重新组合,在孩子们面前幻化出一道绮丽的景致,令孩子兴致陡增。列奥·施皮泽说过:“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这首精美的小诗一现,文章的灵魂悄然鲜活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孩子们在课堂上便能自始至终涵泳在特定的语境之中,无疑会促使其高效地内化为语感。

三、在熟读中会意语感

“熟读精思”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经验。“精思”的含义不是指逻辑性极强的概念、判断、推理的实证式思维,而是指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浓郁东方色彩的主体感悟,强调的是心领神会和“得意忘言”。这种培养语感的特殊方式,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一次,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运用“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个表达形式:

师:你好,我有一支铅笔(我主动和一位小朋友握手,并举起一支铅笔)。生:你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得站起来,也举起自己的铅笔)。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师:你好,我有一副眼镜(我又走到一位戴眼镜的小朋友跟前,并取下自己的眼镜,高高举起)。生:你好,我也有一副眼镜(小朋友有些意外,但他迅速做出反应,取下自己的眼镜)。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好稀奇?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师: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合: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生:你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师(与学生双手相握,并激动地):你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这里,没有任何讲解分析,只有读与说写的结合,读中有说,说写中有读,学生对语感的领悟便建立在说写的经营之中。这个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深情,真正做到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品质。

四、在运用中养成语感

语文教学不是要教学生熟记关于语言的诸多理性知识、去研究语言,而是要教学生学会语言,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运用中去养成语感。

例如,我在教学《绝招》时,引导孩子们深读课文,赏绝招之“形”,悟绝招之“绝”,仿绝招之“法”。

1.赏绝招之“形”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第一次比绝招(出示描写三胖绝招的句子),自由读,指名读。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一个可爱的三胖。想不想演一演呢?演的时候,要注意把哪几个词的意思演出来?(出示动词:挺、鼓、瞪、憋。)学生自己在座位上演一演。组织全班表演,师配文解说。师:多厉害的绝招呀!现在还没有漏气的同学,就是冠军了。怪不得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到:“绝招,绝招!”

2.悟绝招之“绝”

师:你们觉得三胖的绝招作者写得好吗?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好?正是因为这些动词描写,才让我们这么形象地看到三胖的绝招。在平时写话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就让我们记住三胖的绝招吧!结合动词“挺、鼓、瞪、憋”,试背“三胖的绝招”一部分。

3.仿绝招之“法”

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你们看到过空翻吗?在哪儿看到过?看图练笔:轮到二福时,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伙伴们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书本第65页有幅插图,我们也学学作者,看着图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一写。

以下是学生的练笔反馈:“瞧,看我的!”只见二福拍了拍双手,握紧拳头,两脚猛地一蹬,一个又高又飘的空翻瞬间完成。伙伴们看了,个个都翘起了大拇指。“好,请你们看看我的绝招。”二福边说边自信地拍拍胸脯。只见他双脚立定,猛地一蹬,身子随即往后一仰,像一座拱桥,一个空翻眨眼间完成,脸不红,气不喘。伙伴们纷纷鼓掌夸赞:“绝招!绝招!”轮到二福了,只见他二话不说,胸有成竹地站定,两眼直直地盯着地面。忽然,他猛地往后一仰,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还没等伙伴们回过神来,他就已稳稳地站在地上了。

我引导学生在读读演演中发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利用文本插图小试牛刀,使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第二次比绝招后,我又创设了如下语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动词想象主人公小柱子苦练绝招的情景:这么难的绝招,小柱子是怎样练成的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场景,用上合适的动词写一写:上课时,小柱子( )。下课时,小柱子( )。放学后,小柱子( )。睡觉前,小柱子( )。……

盘存于学生脑海中的动词,被一次次地激活,一次次地得到调动。这种运用,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灵自由,我们所见到的是课文的精髓已内化为学生个性的实际语言了。

总之,追求语感训练的艺术,迫使我们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篇极妙的文章。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拥有语文。而“拥有”,便是拥有对语文直觉深切的感受,拥有语文所蕴含的美的意境、美的情怀、美的形象和美的声韵……述之于口头,能出口成章;流之于笔端,能结篇成文。

参考文献

[1]覃怀忠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2]孙冬雪 语感,语言之灵魂——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J].才智,2017,(09)。

论文作者:马冰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追求语感训练的艺术论文_马冰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