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评析论文_伍盛为,赵伟,陈旭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207

【摘 要】目的:对DHS、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评析。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入院,经过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DHS内固定治疗,B组给予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耗时短于A组,出血量与住院天数均较A组少,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则明显较A组高,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可观。

【关键词】PFNA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即为在患者股骨颈基底位置至小粗隆水平以上位置所发生的一种骨折,其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1]。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发生概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给予患者早期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将较为稳定的复位效果获得。DHS即为动力髋螺钉,PFNA为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上述两种内固定治疗措施是近年来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文主要对比评估DHS、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2013.5-2016.5)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

A组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与16例;年龄为(60-75)岁,平均年龄为(65.73±2.16)岁。

B组患者中男性:女性=17:18;年龄为(62-78)岁,平均年龄为(65.91±2.24)岁。

上述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对比,差异均不明显,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DHS内固定治疗,给予患者常规骨科牵引床后,开展闭合复位操作,将长度为8-12厘米的手术切口取于患者的股骨大转子下向外侧位置。将股骨粗隆充分的暴露,将开股外侧肌向前牵引,对骨折端进行充分的暴露,对复位效果进行确认以后,将导针置入至股骨颈下的三分之一位置,使用DHS方法将针道扩大,对长度合适的DHS主钉及钢板进行选择并对骨折位置进行固定,将固定完成以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B组:为患者开展PFNA内固定治疗,进行常规骨科牵引床治疗,开展闭合复位后,使用C臂机对复位的效果进行确认,取长度为3-4厘米的手术切口在患者的股骨大转子上方位置,对大转子顶端进行探查,完成开孔操作以后将导针置入,在髓腔内推进PFNA髓内主钉,确定位置以后,借助瞄准架引导将导针置入股骨颈内,最后敲击PFNA螺旋刀片使其进入,进行远端动态锁定或者静态锁定,固定髓内钉的尾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情况(手术耗时、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

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主要通过患者的髋关节活动、疼痛、功能以及下肢畸形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一百,得分越高则表示其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用P<0.05表示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统计学有科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耗时较A组短,其出血量低于A组,住院天数少于A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则较A组高,两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以往临床通常给予患者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受固定材料稀缺的影响,常为患者开展保守治疗,患者接受治疗以后,极易出现髋内翻等并发症[2]。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临床中逐渐出现各种固定材料,使得该疾病的治疗出现了突破。

DHS是髓外固定的一种治疗方法,坚固为该项治疗措施的优势,其具有加压与滑动双重功效。但是该项内固定措施的旋转能力欠佳,稳定性弱,无法区分左右,极易对钢板的贴附性产生影响[3];加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骨膜进行广泛的剥离,极易诱发骨折愈合不良的情况。为此其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欠佳。

PFNA是髓内中心固定的一种,无需对骨膜进行剥离,同时术中无需将骨折位置暴露,将原始血肿当中的骨干细胞保留,有利于术后骨折的愈合[4]。由于其力臂较短,可相对减少主钉与螺旋刀片承受的力矩,具有较强的固定能力与支撑能力,且可以对正常的骨折对位进行维持,旋转刀片进入骨质以后,可以对骨质进行填压,避免丢失骨质,且可以提升牢固固定的效果,锁定螺旋刀片以后,可以加压骨折端,对愈合具有促进作用[5]。远端锁定可以对主钉旋转与主钉下沉进行有效的预防,此外该项内固定治疗可以对螺旋刀片的旋转进行预防。但是在插入主钉的过程中,极易导致大粗隆骨折情况出现,为此需要在操作技术较高及技艺精湛的术者手下开展该术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均较A组低,其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则明显高于A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耗时短、出血少、损伤小、康复快等优势,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与研究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夏春明,胡阿威,何正华,等. DHS、LPFP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2):197-198.

[2]吴椰明,赵海燕.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河北医药,2016,38(6):896-898.

[3]李晓峰.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J]. 山东医药,2016,56(26):83-85.

[4]黄兴锐,徐浩,蒋元斌,等.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2):184-185.

[5]王刚,李树东,吕雪松,等. PFNA解剖钢板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J]. 河北医学,2016,22(4):606-609.

论文作者:伍盛为,赵伟,陈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DHS、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评析论文_伍盛为,赵伟,陈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