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的促进与抵制_全球化论文

论全球化的促进与抵制_全球化论文

关于全球化的推进与抵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和现实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一种是对 全球化的乐观看法。认为世界各国通过资源、商品、劳动力等跨国交流,实现全球的优 化配置,必然会促进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以经济带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进 步,最终实现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一种是对全球化的悲观看法。即更多地看到了全球 化给国家、集团乃至个人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这种观点在处于国际竞争弱势位上的广 大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全球化发展中受冲击比较大的集团和人们中普遍存在,因为全球 化给它们带来的利益比较有限,因而对全球化的发展有着诸多的不满,在现实中就成为 抵御全球化的力量。当然,也有一些是游离于两者之间的人群。他们在某种特定的政策 下有得有失,作为受益者,他们往往是支持全球化的力量,作为受损者,他们又是反对 全球化的力量。但不管怎样,他们总是归于上面两种力量之中。

中国对于全球化问题的看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时候 ,人们对全球化普遍抱有一种美好的向往,多看到全球化的发展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而后,随着对全球化的深入了解,人们开始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全球化给像中国这样的 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挑战,因此,有人把全球化又视为“陷阱”。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 O之后,更加关注“全球化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冲击”这样的现实问题。

一、关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在国内,有一些学者把全球化看成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全球化从来就不 是一个纯粹自然的过程,它始终包含着国家、公司以及一些集团力量的积极推动。全球 化的推进力量总是来自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上升地位的国家。

在全球化发展的初期,资本向全球各个角落的扩张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的脚 步声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及其他许多著作中都明确地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 征就是资本的无止境扩张,以攫取更多的利润。“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 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 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 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注:《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1卷,第252页、254页。)“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 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 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 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因此,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欧新兴的资本主 义国家开始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开辟市场,到处安家落户,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殖民掠 夺,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为了达到经济上的目的,他们在精神上也进行扩张, 到处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把资产阶级的哲学、文学等等也变成世界性 的了,在经济的和精神的手段都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他们便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用 血与火开路。于是,在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帝国主义政策下,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 面貌开创了一个与封建时代全然不同的全球化的新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然而,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没有放弃其扩张政策,只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民族独立国 家的抵制下,采取了新的表现形式而已。为了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作为其原料、资源 的供应国,西方发达国家改变了过去的以军事和政治手段来维护垄断资本的海外利益的 做法,而利用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形成了以经济相制约的“新殖民主义”。如利用国际 经济旧秩序,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不平等的商品贸易关系,他们或将淘汰下来的生产线和 落后产品输入发展中国家,或在这些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意无意地阻止其发展 新科技产业,或廉价使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或廉价开发和利用其资源,或将环境污 染产品运送到这些国家,等等,他们横加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竭力推行西方文化与 价值观念,力图控制发展中国家为其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中的 支配地位。在政策方面,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利用国际形势的 缓和,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并采取减税等优惠政策鼓励私人资本的对外投资。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使发达国家可以绕过其他国家的关税壁垒,而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 售的方式,以夺取对方的市场。这些跨国公司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远远超出了 国界而达到国际化的程度,从而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大了剥削的范围,把它的触角伸 向了所有能够给它带来高额利润的地方。

因此,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始终是全球化的推进力量 ,这是无庸质疑的。但是,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对此结论不能简单化地去理解,即认为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所有的人群或者其国家的所有政策都是推进全球化的。因为,在资 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受益者主要是大规模的垄断 企业以及一些高级的国家官员和商业阶级等。垄断企业利用全球化的自由贸易、自由市 场以及利润的自由汇出等原则,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经济要素,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 润;而国家的高级官员们,适应垄断企业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不断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概 念,去美化和具体制订全球化的计划、策略和方针,从而推进全球化的进程;各类商品 的进口商和出口商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贸易的提倡者和受益者。而大多数的工人阶层不 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甚至很多时候还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往往是全球化的反 对力量。从政策方面来看,发达国家一方面要推进全球化,另一方面他们又利用其经济 上的优势和政治上的强权,对其国家内一些落后的经济部门,采取保护政策,比如美国 为抵抗日本汽车和半导体芯片对其国内市场的冲击,对这些特定的产品限制进口或收取 高额的关税等,为排除竞争者,还采取限制出口、设立优惠贸易区等政策。这些政策显 然并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 是那些世界发达国家在推进全球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之中。如果说在 此之前全球化进程主要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单向作用过程的话,那么从80年代开始,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变成一种双向的作用过程了。对广大 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获得发展是最最根本的问题,单纯地抵制全球化是无济于事的 ,而要利用全球化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和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以及一些 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带动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也审时度势,积极地加入到全球经 济的一体化之中,在世界竞争中去寻求发展。这些做法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 大大促进了世界性跨国公司的进一步扩张,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因此,1992年,联合 国秘书长加利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的大会上宣称:“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 时代已经到来。”(注: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联合国日致辞。)这句话不仅包含 着政治上的冷战结束,政治壁垒的消除,而且也包含着经济上世界性交流和发展的进一 步扩展。

从以上方面,我们可以看到:(1)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政治上的支持,没有国家、政府 有利的政策保护是很难实现的。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就有赖于各国所实行的开放政策和对 经济发展的普遍重视,没有这些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全球化的进程将是极其缓慢的 ,甚至是举步不前的。(2)国家利益是各国考虑的核心。发达国家之所以极力支持跨国 公司的发展,是因为跨国公司能够为它带来利益。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无论是 独资的还是合资的,其经营管理权基本上掌握在母公司手中,即使是那些外国股份占多 数的子公司,也基本上由母公司所控制。例如,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中大部分是美 国独资经营的,美国股份占半数以上的达80%以上。即使是合资经营企业,多半是为了 挂上一个当地“民族企业”的名义,获取“民族企业”的待遇,以避免所在国的国有化 及其他监督措施,而企业的实权仍然掌握在母公司的手里。一般来说,母公司都属于某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团所有并为其所控制,以母公司所在国为基地。所以,跨国公 司在海外所获取的利益,必然有所在国的一部分。能够为所在国增加利益是其国政府为 其提供优惠政策的前提。而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是为本国利益考虑而制定政策的,不是过 去那种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因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的是土 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而缺少的正是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因而对其国家利益来说, 引进外资和技术绝对是利大于弊的。(3)全球化的推进力量是很强大的,这是因为它往 往与国家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国家的力量来促进其发展。但是,实际上无论是在 理论和现实之中,全球化的发展与民族国家都是相互矛盾的,全球化实质上是超越民族 国家的一种发展趋势,因而许多学者就用全球化来否定民族国家的存在,这是在全球化 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很难解决的重大的悖论。

二、关于全球化的抵制力量

全球化的抵制力量,最近几年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因为反全球化的力量也已经全 球化了,并且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可以举出最近发生的许多事例来说明。

2001年2月25日,来自美洲的著名实业家、银行家和贸易官员云集于墨西哥海滨城市— —坎昆,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但是随他们而来的还有众多反对全球化的抗 议者。这些抗议者主要来自于拉丁美洲和欧洲国家,他们认为,墨西哥目前有40%的人 口生活在贫困之中,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正是由于墨西哥采取了世界经济论坛所 主张的经济政策,只顾及少数人而忽视了大多数的利益,才造成这样的社会灾难。因此 ,他们要召开自己的论坛,讨论建立一个“适合全世界人类”的体制取代目前的全球经 济体制。

2001年3月5日,环境部长会议在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市举行,目的是推进全球化。会 议遭到了反对全球化的平民的抗议,他们在戒备森严的会议大厅外部燃放了一枚“火箭 ”。

2001年4月,加拿大魁北京市第三届美洲高峰会议召开,与会议同时举行的是会外激烈 的示威抗议运动。参加抗议运动的团体有好几百个,人数也高达两、三千人。北起加拿 大、南到智利,甚至太平洋的阿鲁巴岛都有代表参加。抗议的内容包括南北矛盾、颜色 对抗、阶级争议、环保冲突和主权保卫等。在“南北问题”上,抗议者认为全球化将恶 化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财富差距。巴西总统卡多索在会上发言时支持场外的示威者,认为 他们的动机在于“担心缺乏人性关怀的自由贸易协定或全球化,将使南北差距扩大”, 主张使穷国得以涉足富国市场,而不是藉此由富国控制穷国经济。示威者还要求富国免 除穷国的债务。

2001年5月1日,全球多国都有五一劳动节大示威,部分更演变成骚乱。这些示威运动 已经由单纯的争取劳工权益运动,演变成反全球化、反资本主义、反失业及反霸权反腐 败的抗争。从表面上看,各国示威者所抗议的都是针对当地的经济及政治问题,但是他 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抗议失业及全球资本主义引发的动荡不安。在澳大利亚的 主要城市,无政府主义者、绿色团体和学生等纷纷上街示威,造成交通大乱,商店也无 法营业,更有示威者企图冲击悉尼股票交易所;在英国,阻塞市中心牛津街的示威者与 警方发生冲突;在法国,数千名劳工组织人士上街抗议公司裁员;等等。(注:以上事 例摘自网上资料。)

以上的事例说明,对全球化的抵制力量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并逐渐向组织化方向发展 。比如组织自己的论坛、利用电子网络互相支持、互相协调行动等。

就反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来说,大都是在全球化发展中受冲击比较大的方面,或者说是 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位上的方面。在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反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是那些 被剥削被压迫的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其斗争的内容就是要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在冷 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反对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因为二战后形成 的雅尔塔体制造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长期对立,严重影响了不 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人为地割断了世界经济的内在联系,使整个世界经济 运行分为两个平行的市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几乎 没有经济上的交流,更谈不上全球化了。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二战后获得了 国家的独立,但在经济上依然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 经济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这些国家联合起来与发达国家确立的旧的国际经济秩 序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冷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并积极地加入到全球化 的发展中来,转变为全球化的推进力量;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为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所迫,也别无选择地投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但是,实际上,就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来说,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是处于比较矛盾的境况之中的。一方面,他们重视全球 化所带来的机遇,因而积极地加入全球化;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全 球化的过程中是充满顾虑的,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当 今世界的全球化实质上还是发达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西方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在平等竞争的旗号下掩盖其经济霸权主义、金融 霸权主义、技术霸权主义,实行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给发展中国 家带来了新的经济霸权威胁。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某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场制 度都很不健全,在发展中往往受制于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因而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力相对弱小,在全球化发展中往往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2.在经济全球 化过程中通行的国际经济法规和有关规则大都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条 件为依据的,这些规则的实行,对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民族经济,势 必造成冲击,使其国家作用减弱,甚至牺牲部分经济自主权和决策权。3.西方国家凭借 其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和控制力,利用全球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致使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中国家为应付竞争的压力,不得不作出各种调整, 竞相提出优惠政策,放松限制,甚至接受各种苛刻条件,使发达国家始终占有竞争的主 动地位和垄断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反应是谨慎的,他们并不是 单纯地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间差距的扩大,反对西方发达国 家在经济、金融、技术等方面的霸权主义,以及反对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因此, 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又紧抱着国家主权这一 武器,或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号以抵御全球化的侵蚀。

作为国家主体的全球化的抵制力量来说,比较典型的就是马来西亚和古巴。马来西亚 总理马哈蒂尔对全球化的批评非常著名,但受到西方主流舆论的不断曲解。其实,他并 不是盲目排斥全球化,而是反对全球化的霸权一致性与一体性,以及全球化带来的金钱 全面统治世界;古巴在最近几年发起召开一系列抵制、批评全球化的国际会议,在2000 年4月哈瓦那召开的77国集团会议上,古巴也不失时机地表达了其反全球化的观点。(注 :参见庞中英:《另一种全球化——对“反全球化”现象的调查与思考》,《世界经济 与政治》2001年第2期。)

近些年来,反全球化的力量更主要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层。由于发展中 国家的改革开放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实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为追求高额利润,往往 把工厂建在资源充足而劳动力价格又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工厂的迁移,给西方国家本国 工人的就业带来困难,同时,失业人口的增加,给在业工人也带来压力,资本家趁机在 在业工人工资、劳动保护、退休金等方面进行削减,从而恶化了在业工人的工作条件。 因此,近些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的工人都进行了罢工示威运动, 以反对全球化政策。在发达国家,凡是举行有关推进全球化的国际会议时,在会场外面 总少不了抗议的人群。同时,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运动有时与“民族主义”、排外主义 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失业的痛苦和对全球化的仇恨转移到外来移民身上,从而带来严重 的社会问题。

一些绿色环保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全球化的力量。他们认为,发达国家把一些污 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对地球环境的不负责任,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 的发展而受到更严重的威胁。因此,他们呼吁发达国家在改善地球环境问题上要多做努 力。

反全球化力量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在西方国家竭力美化全球化的时候,反全球化的 人群更多地看到或感受到了全球化的另一个方面——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因而对全球化 产生普遍的疑虑。(1)全球化的理想是全球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但人们实际感受到 的却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大帽子下肆无忌惮地以强凌弱、以数字化的知识优势“劫掠 ”落后国家,全球化使世界富裕了,但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国家和国家中的少数人 手中,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2000年6月底,日内瓦联合国特别大会指出了 贫困与不安全问题正在上升,世界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 ,除亚洲外的所有的第三世界的贫困率与收入不平等都在增加。工业化国家与30多个最 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4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 总值之和。(注:转引自庞中英:《另一种全球化——对“反全球化”现象的调查与思 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联合国特别大会引用的数字不是反全球化运 动与批评者提供的,而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准备的 。)(2)全球化在平等竞争的幌子下,实际上不断加剧着不平等。在全球化发展中,发达 国家占有着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却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在世界产业结 构中,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的都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而发展中国 家则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附加值低,有一些国家甚至仍然以单一的农产品 、资源型产品或初级工业品为主要支柱。这就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 中的竞争能力是不平等的,结果只能带来国际收入分配的不平等。(3)美国作为全球化 的主要推进者,却拒绝遵守国际共同控制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并不顾国际社会 的谴责,进行NMD实验,从这些方面来看,美国是否有改革全球化弊端的诚意,是令人 怀疑的。(4)全球化实质上体现的是各个国家、各个集团、各个企业间的利益竞争,在 某种程度上缺乏人性关怀,充斥着大国霸权主义。

反全球化的力量有如下两个突出的特点:(1)主体方面。从国际结构来看,反全球化的 力量主要存在于“边缘化”或即将被“边缘化”的国家;从阶级结构来看,反全球化的 力量主要表现在处于社会底层的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近年来阶级结构方面表现得更为 突出。(2)作用方面。总体来讲,反全球化的力量不像全球化的推进力量那样有强有力 的国家权力的支持,并具有自己的国际论坛和组织,反全球化的运动大多还是零星分散 、各自为战的。而且缺少财富的支持,虽然在人数上众多,但在金钱上处于劣势,影响 甚微。

三、若干思考

全球化的推进与抵制,是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全球化的进程正是由于 这两方面力的作用而呈现出一波三折的发展状态。推进与抵制全球化实际上都是利益的 驱动,其中包括国家利益、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为了达到利益的实现,可能采取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这就使全球化的发展变得复杂化了。

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其发展动力方面,就是推动与抵制两种力量 不断斗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权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全球化如果没 有国家权力和政策的推动,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而反全球化运动恰恰缺乏国家的强有力 的支持,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反全球化运动虽然对国家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但起不 到根本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具有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同时又是全 球化的抵制者,实际上在利与弊的权衡中,它们更多的是前者。因而,全球化仍然是目 前以及将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反全球化力量的作用,全球化中的运行规 则有可能发生改变,向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

全球化推进与抵制的主体,在冷战结束以前,更多地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但在冷战结束以后,则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更多地表现出阶级或阶层之间的关系。因此 ,目前来看,对全球化采取何种态度,更明显地取决于在阶级结构中的地位和利益分配 的结果。

目前,全球化中的两种力量斗争的核心主要在于“发展”的问题。南北差距的拉大,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一个以贫养富的过程,但是,发展 差距的逐渐拉大,使整个世界的结构发生严重的扭曲,长此以往就会成为国际社会不稳 定的主要根源。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定时炸弹”,也有人把它称为“毒瘤”,总之,其 危害是巨大的。在一个国家内部,同样存在着收入不均的问题,它也会成为国家不稳定 的根源。其他的问题诸如环境问题、人性关怀问题等都是与这个发展问题紧密相关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发展中既是全球化的推进力量,同时在一定程度 上又是全球化的抵制力量。由于经济的不发展和市场制度不健全,使中国在全球性的市 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在国际竞争中的获益能力也大大地打了折扣。因此,在 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必须看清自身的缺陷,有时并非是“越开放越好”,而是 要将对外开放与国内制度的成熟状况协调起来,以避免更大的风险性和国家利益的损失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谴责国际化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它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管你 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你都要加入进去,否则你将被“边缘化”,永远地处于落后的 地位。同样,谴责其他的市场参加者的不良动机、操纵和“阴谋”,也是无用的,因为 要求他人顾及你的利益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作好,使自己也成为平 等的强者。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增进了 动力,把握机遇,促进改革和发展,应该是增强自身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同时,还必 须以清醒的头脑、灵活的政策、果敢的态度、足够的胆识加入到全球化的发展之中,在 获益的同时尽量避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标签:;  ;  ;  ;  ;  ;  

论全球化的促进与抵制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