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在当前建筑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重点分析研究当前标准构件进场检验项目指标技术当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具体分析和研究一些进场项目的可操作性,并且阐述当前标准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可装配性方面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对预制混凝土构件进场检验的相关内容的完善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场检验;预制混凝土构件;标准
引言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合理的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进行使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墙体保温、装饰、渗水等问题,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主要是通过钢构架和钢板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可以对多种重物的压力进行载荷,在浇铸、灌装等作业的过程中,让建筑施工实现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相比于传统施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工期,节约人力、物力,在施工的过程中让施工成本大幅度降低,下面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进场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关于预制构件进场检验部分项目可操作性的讨论
1.1关于粗糙面的进场检验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进场检测的过程中,其预制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通常会通过键槽和粗糙面两种形式进行结合。在当前的行业标准当中详细的对粗糙面的设计进行了规定,比如粗糙面面积需要控制在结合面面积的80%,在预制板粗糙面凹凸深度方面需要超过4ITIlqq,预制端柱两端以及墙砖粗糙面凹凸深度方面需要超过6毫米,与此同时还规定了构件制作环节的相关要求,比如说通过砂浆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对预制构件粗糙面进行连接,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依照相关要求处理粗糙面。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具体的要求,可以通过凿毛、拉毛、化学处理的方式进行粗糙面的制作。
尽管当前我国在相关行业标准方面对粗糙面的质量进行了重视,对结合面的面积比、凹凸深度等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然后在构件进场的过程中没有规定如何检测凹凸面,很多装配企业和厂家发现在预制构件生产出场和进场的过程中,凹凸面质量是否能够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只有通过目测来进行判断。而粗糙面的面积比、质量等对接合面的具体性能、构建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标准当中需要有效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工艺制造预制构件粗糙面的具体效果,并且提出相应的检测方案。
1.2关于灌浆套筒和连接钢筋位置的进场检验
国家在装配式混凝土灌浆套筒和连接钢筋位置方面具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在钢筋套筒连接应用技术规程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当中做出了灌浆套筒及连接钢筋尺寸偏差的相关规定,这两项标准在限制灌浆套筒中心位置、连接钢筋长度外露长度等相关参数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无法确保进度,不管是钢筋还是套筒,在量测的过程中,无法对其中心位置进行确认,如果不通过专业的工具,靠目测无法有效的进行处理,所以需要对测量套筒中心位置以及连接钢筋中心位置的专业工具进行研发。
其次,在连接钢筋方面,预制构件完成之后,外露段是一段具有一定长度的钢筋。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量测的部分为外露段的端部,还是外露段的根部,在标准当中对其没有明确的标明。
第三,如果是单一的预制构件在标准当中没有对其相邻两根套钢筋和套筒的中心位置,还是任意两根钢筋和套筒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方面进行标明,比如说在预制墙板连接钢筋当中,根据标准所述,其钢筋中心的偏差需要控制在两毫米以内而延展长度方面具有多根钢筋,很容易导致相邻钢筋中心位置属于偏差要求之内,然而距离较远的两端连接钢筋相对位置具有较大差异等情况,造成施工安装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连接钢筋和灌浆套筒位置进行进场检验的过程中,尽管有相应的检测方案,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准确的进行进厂检验的指导和安装施工的管理。
2关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可装配性
2.1连接钢筋和套筒的中心位置与预制构件可装配性
在当前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当中,尽管明确的规定了灌浆套筒和连接钢筋位置的检验要求。然而可操作性不强,无法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相关人员的研究发现依照平面几何原理,进行套筒和插筋(中心位置的坐标定位是可以实现的。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构件插筋和套筒测量过程中的相关方案进行研究,利用现场检测可以将套筒插筋的相对位置关系查找出来,可以对套筒和插筋的位置偏差进行准确的判断,操作人员可以依照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为了确保相关的连接构件具有可装配性,需要保证套筒和连接钢筋的中心位置一一对应,另外需要保证相对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参考点进行明确的关注,以同一坐标系形成完善的中心位置坐标点,通过计算坐标对应各中心的位置偏差可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可装配性。若是各个部件的中心位置和对应套筒的中心位置偏差处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保证两构件的装配性,所以在进场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连接钢筋位置筋的端部和根部中心位置进行准确的检测。
2.2灌浆套筒及连接钢筋垂直度与预制构件可装配性
在当前的规范要求和标准当中,不管是出厂过程中还是构件制造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的对灌注灌浆套筒和连接钢筋垂直度限值和检测方法进行规定,只有在相关行业标准当中做出了定性要求,在安装钢筋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在模具当中固定,并且保证墙体模板和灌浆套筒之间处于垂直状态,通过螺杆、橡胶圈等对其进行固定,防止在振捣、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产生连接钢筋和灌浆套筒移位的情况,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在套灌浆套筒预制构件生产的过程中,对相关细节进行了明确的介绍和规定,然而没有对灌浆套筒进场过程中的要求进行明确。另外某些规定要求对施工前预制灌浆套筒和灌浆孔道的连通性复核和相关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进行了检测,然而也没有明确的指出套筒垂直性检测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管是连接钢筋还是灌浆套筒垂直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对现场的安装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情况严重会造成安装操作无法有效进行。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连接钢筋的垂直度进行控制,通常条件下使用钢筋扳手来完成现场调整的工作,积极调整连接钢筋的垂直度,使之符合安装的具体需要。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连接钢筋的直径较粗,在现场调整的难度较大,无法有效对其进行调整,需要在出厂环节对其进行控制,只有如此才能在本质上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注意研究和分析灌浆套筒和连接钢筋垂直度的检测方法,保证其安装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要想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一定要加强相关构件的质量检测,及时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当中出现了问题发现并且依照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东,李新伟,马涛.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系统设计分析与研究[J].建筑结构,2016(17):58-62.
[2]王献忠,杨健,沙斌,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与关键技术的研究[J].建筑施工,2017,39(2):273-275.
[3]杨仕文,徐霞,王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链关键节点及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J].企业经济,2016(6):123-127.
[4]王晓锋,蒋勤俭,赵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的主要规范规定解析[J].施工技术,2014(22):1-4.
论文作者:李凯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套筒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构件论文; 位置论文; 混凝土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