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 415000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创新模式、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7-07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其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动力成为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适应时代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思维与能力”目标实际上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并预期实现目标。
(一)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是面向能被高一级学生选拔继续接受教育的学生,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它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要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学业优秀的学生,兼顾学业中等的学生,而放弃学习差的学生。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匀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负责,兼顾优生的发展和后进生的学习,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群体素质。
(二)提倡民主开放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主,在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只充当了观众。且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课堂气氛较压抑,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灵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课堂教学的空间不是真空场所,它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竞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作为教师,关键在于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掘潜力,发挥创造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压抑学生,要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对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课堂上形成平等友好、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敢于解除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羁绊,冲破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和外部信息进行整合重组,产生质的飞跃,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培养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创新,就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性的土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能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疑问与困惑,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要。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一些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与困惑有时还能给老师带来惊喜、感叹、意外与启发。教师如果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思维,进而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样既激活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举多得。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好之”“乐之”,并在“乐之”中获得创新能力地培养和发展。
(一)教学要有“情”
心理学证明:兴趣与感情是密切联系着的,有情才能有兴趣。学习不仅是理智的活动,也参与了理智与情感两种活动的交织。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只偏重理智而忽视情感的调节作用,就会造成教学的失调,使学生感到历史只不过是压力、负担和多余。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我想其原因莫过于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本学科和热爱学生。教师应热爱历史学,对历史上的名人、先烈应怀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之情,并随时流露在言行中以感染学生。教师要爱学生,要了解学生,平时应尽量抽时间接近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与之无所不谈,以亲切的交谈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对话,要通常表扬鼓励他们,使学生从教师的关心、热爱和信任中获取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
(二)教学应多变
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他们刚从初中毕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可以采取讨论课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让学生充当老师来讲课,这样可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学习、研究,从而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主旋律。21世纪呼唤具有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营造历史创新教育的春天气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向阳. 历史教学论[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2]陈杰.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问题[J]. 中学历史教学,2010(6).
论文作者:周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