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2013 年12 月到2014 年12 月医治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80 例,为了便于对比及研究,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40 人)主要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法,而乙组(40 人)主要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皆有所缓解,其中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减少了治疗副作用的出现,而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衰竭;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研究【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32-01
心功能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因为心肌病、炎症、心肌梗死以及血流动力学的负荷过重等,使得心肌损伤,心肌功能以及结构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心室的充盈功能下降。慢性新功能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心力衰竭情况持续的存在,病情可以恶化、失代偿和稳定,临床表现是乏力、心悸、水肿、上腹肿痛以及呼吸困难等,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以期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2013 年12 月到2014 年12 月医治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80 例,为了便于对比及研究,为了便于对比及研究,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40 人)男性22 人,女性18 人,年龄范围是45~80 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2.5 岁,病程为7 个月~8 年,主要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法,而乙组(40 人)男性21 人,女性19 人,年龄范围是44~78 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1 岁,病程为7.5个月~8 年,主要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80 例患者中42 例患者为左侧心功能衰竭,38 例患者为右侧心功能衰竭。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心悸、水肿、上腹肿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因为两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相近(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方法左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依据是患者有心脏病体征以及肺循环充血的情况,右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断依据是患者有心脏病体征以及体循环瘀血的情况,且大部分曾有左侧心功能衰竭病史。虽然慢性心功能衰竭时常会伴有心脏扩大,但是正常大小的心脏也可能会出现心功能衰竭,且肺气肿也会掩盖患者的心脏扩放大,心包积液以及心脏移位也容易被误认是心脏扩大,因此在临床诊断上除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询问病史之外,医疗人员还应该借助心脏彩超、心电图以及胸片来帮助进行临床诊断。
1.2.2 治疗方法甲组主要采取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对于存在轻度水肿的患者,给予氢氯噻嗪(25mg/次)和 氨苯喋啶(50mg/次),口服,一日两次;对于存在中度水肿的患者,给予呋塞米(20mg/次)和 螺内酯(20mg/次),口服,一日两次;对于存在重度水肿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呋塞米(20mg/次),一日两次;对于存在心率过快患者,给予地高辛(0.25mg/次),口服,一日一次;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血管扩张剂以及转换酶抑制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乙组主要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即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使用强心汤进行治疗,其中基础药方包含太子参、茯苓、当归、桂枝、车前子、半夏、白术、川穹等,一日一剂,用水煎服并分三次服用,一次150ml。
1.3 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其中:如果患者的慢性心功能衰竭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体征情况变化不明显,心功能得以改善,则治疗效果是“显效”;如果患者慢性心功能衰竭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情况好转,则治疗效果是“有效”;如果患者慢性心功能衰竭临床症状与治疗之前没有明显的变化,心功能情况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存在恶化的趋势,则治疗效果是“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6]。
2.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皆有所缓解,其中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类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甲组 40 17(42.5) 12(30) 11(27.5) 29(72.5)
乙组 40 28(70) 10(25) 2(5) 38(95)
3.讨论
慢性心功能衰竭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其中左侧心功能衰竭早期症状是患者有阵发性的夜间呼吸困难以及劳力性的气促,而右侧心功能衰竭早期症状是肝肿大和颈静脉充盈,由于两种病症不容易被引起重视,经常被忽略,从而导致病情发展,因此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乙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是95%,比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22.5%(72.5%),两组对比明显,由此可见,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减少了治疗副作用的出现,而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郭冬梅,李刚,朱以翠,保廷玉,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4,12(09);114-115[2]杨建宇,李彦知,范竹雯,郑绍明,许继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5(15);125-126[3]唐彬,吴英,张磊,赵淳,叶勇,赵淳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02(12);67-68[4]杨溶海,方长庚,王俊容,杨福龙,自拟附子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09);143-144[5]蔡卓冶,覃秀川,睢大员,郭新雯,于晓凤,吕忠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专法治疗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0(04);144-145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甲组论文; 乙组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症状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