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象征与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_科学发展观论文

时代的象征与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标志和行动纲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标志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议》是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这个新执政理念的行动纲领,蕴含着指导科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要真正坚持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必须努力掌握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政治品格,必须坚持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机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屋建瓴,求真务实,振奋人心,通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建议》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走科学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新的历史起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个艰巨而伟大的历史过程,同样要有若干个历史性阶段。

回顾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克服各种困难,阔步前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如《建议》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人民的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这五年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党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基础的。因此这种新的历史起点,首先表现在它对于过去历史成就的一种肯定和继承,同时强调它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其次,这种历史新起点,体现在面向未来,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可以说,现在我们正是站在这个黄金发展期的门槛上。按照经济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都要先经历一定的准备阶段和积累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如果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发展准备阶段的起点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作为这个发展的积累阶段的起点。从那以后,又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中国在发展的目标、物质基础、体制和机制的准备等方面都已经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现在它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腾飞、崛起阶段的起点上。同时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总体稳定的国际环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的生产要素、市场、资源的流动和利用,存在着许多对我们有利的机遇。未来几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最后,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过去的发展中也积累了某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在经济结构、自主创新、资源环境、就业分配、社会事业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人民的社会保障、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电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的力度。在国际环境方面,也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这就意味着,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来迎接和推进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否则,我们将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推动历史向着新的发展阶段前进。因此,《建议》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站在一个以新的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起点上,为今后更长历史阶段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新执政理念的行动纲领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于执政活动及其执政规律方面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指导其执政实践活动的根本原则,它贯彻和体现在执政的目的和任务、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等方面,决定着执政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党在领导发展问题上的一些根本看法和观点,就是执政理念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对于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提高,党的执政理论、执政理念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由此产生了党的执政理念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即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的不断飞跃。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执政理念,从总体上回答了党如何领导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的最鲜明的主题和特点,也是贯穿《建议》始终的一条红线。《建议》是我们党对于未来五年,甚至更长历史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方针和原则要求,因此,它就是科学发展观这个新执政理念的具体展开和行动纲领。这个纲领的科学发展理念和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它也是新的执政理念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视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和原动力。同时,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所以,就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兼顾各个阶层和各方面的群众利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就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然,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还包括关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第二,强调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发展观念,包含着对于发展的基本看法和价值取向。所谓转变发展观念,就要从粗放型的发展观念,即往往只关注经济增长的数量、速度和规模的发展观念,转变到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效果和目标的发展观念上来。所谓创新发展模式,最为关键的是:一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在发展中更加重视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特有品格。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民族兴旺的助推器。当前,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深刻的科学技术革命,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自觉而迅速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要把它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在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支持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出新部署。三是这种新发展模式重点在于大力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发展基础较差,因此,农村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中国是一个大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有其必然性,然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是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议》的“重中之重”和“战略亮点”。对于前者,温家宝总理强调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出于农村自身发展和加强巩固农村基础地位的需要。另一方面标志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针,才能加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四是进一步落实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也是这种新发展模式的创新之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人民内部也会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矛盾,特别是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善,就有可能激化。因此,必须立足于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建设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大家庭。

第三,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发展障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市场机制已经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和依靠深化改革、推进改革、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消除发展中的瓶颈和体制性障碍。因此,《建议》对“十一五”时期深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对于改革的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的重大体制改革,一是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是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四是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总之,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

世界观、方法论是人的灵魂。掌握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此,要真正坚持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必须努力掌握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政治品格。坚持科学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最根本的和首要的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因此,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政治品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精神,就是坚持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思想品格和工作作风。《建议》是在对以往的历史成就、存在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并对当前形势作出全面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的符合实际的规划部署,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其次,必须坚持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它所主张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模式,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我们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努力把握和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如,要正确处理发展的速度、质量、结构、规模、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们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总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指导未来的发展。

再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就是我们所讲的发展,其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我们判断事物的最高价值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人民和人民的利益,特别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令我们感动的是,《建议》遵循“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要求,对于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都予以切实的关心,初步形成对人民价值关怀的完整体系:珍爱人民的生命,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的健康,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关注民生,强调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人民利益,建立健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规章和制度,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关心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体制机制以及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地激发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积极性。

最后,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机制。科学发展不仅在于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很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内在的发展动力机制。创新是科学的本质,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就是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困难,是我们党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发展哲学的精髓。《建议》以建设创新国家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全面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强调要整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多种方式;要通过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改革、创新、完善多种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来促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来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性技术研究等等。总之,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指导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标签:;  ;  ;  ;  ;  ;  ;  ;  ;  ;  

时代的象征与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