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循环经济论文,思路论文,能源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于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能源结构,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们必须作出的现实选择。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高效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在煤炭开发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延伸产业链,发展形成多联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仍然需要做大量的探索。
1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实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中给出的循环经济定义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1]。该法对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界定如下: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将废物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组件或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循环经济是从实物流角度研究经济活动的。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广义地看,循环经济是指围绕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和再生产活动,是相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经济形态,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狭义地看,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物再利用、再循环等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或者说是一种废物循环利用的经济,相当于“垃圾经济”、“废物经济”范畴。
循环经济可以从3个层次上理解: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包含一系列的产业形态。循环经济可以发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资源节约和提高效率是手段,环境保护是结果之一;资源节约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但并不覆盖环境保护的全部内涵。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与传统的增长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经济系统的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产品,另一端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表现形式,是一种线性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一种集约型的增长模式。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产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等是循环经济的主要产业形态。通过发展这些产业,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提供保障[2]。
循环经济是我国倡导的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的集成,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在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完成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②利用市场机制将资源综合利用拓展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和全社会范围,通过“废物变原料”的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利用生产过程中热的释放或吸收等物理性质、或者水的酸碱性等化学性质协同处理废弃物,通过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从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通过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④从粗放的发展方式向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形成企业入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之,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模式,是用发展产业的办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例如,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生产建材等,不仅消减了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从重视发展的数量向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线性发展向物质循环利用的方向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从依赖自然资源的增长转变为依赖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增长。循环经济是一种多赢的发展方式,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兼顾发展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兼顾优先富裕与共同发展的有机统一。正是有了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才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正是有了新型的内涵,才能转变我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正是有了多赢的内涵,才能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煤炭等能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重点环节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国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落实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考虑到我国西部地区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的特点,研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2005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7月初国务院以国发[2005]22号文下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性文件,也为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文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4项重点工作:①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等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②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③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④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国务院文件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5个重点环节:①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率。②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筑)、轻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④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⑤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志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作为依赖煤炭资源开采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企业,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能源保障,又是耗能大户。煤炭生产和消费中还产生地表塌陷、煤矸石和尾矿堆放及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煤炭开采、高效利用、低劣质煤综合利用及矿山复垦等环节,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良性循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煤炭生产全过程,归根到底就是在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煤炭采出率,综合开发利用所有有价值的资源 在掘进和煤炭的开采环节,首先要采用一切可能的措施,提高煤炭采出率;综合开发利用出现在煤层附近的所有有价值的资源,如煤层气、高岭土以及矿井水等。综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煤层气、矿井水等对煤炭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全球气候变暖的6种气体之一[3],开发利用它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增加煤炭生产的安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应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煤炭企业要改变原来靠卖原煤维持财务平衡或营利的做法,要根据矿区煤质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大煤炭洗选,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提升竞争力。大力发展煤炭精加工、煤化工、煤气供热(冷)等产业,延伸煤-电-化等产业链,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带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多途径开发利用低劣质煤炭 ①综合利用煤矸石、中煤和煤泥。可以将矿井排放的煤矸石全部作为砖瓦厂的原料替代原来的黏土;原煤中的含矸、洗选后的尾矸、尾煤等低热值物质可以全部用作坑口电厂的燃料;电厂发出来的电可以用于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电厂排出的灰渣炉渣等全部作掺和料用于水泥厂,用水泥和电厂炉渣生产矿井支护材料等,从而实现煤炭生产的无废排放。②对难以开采的尾煤,可采用地下气化的方法加以利用,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低劣质煤炭,达到提高资源生产率的目的。
(4)要切实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①大力开展塌陷区的复垦工作,利用矿业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矸石等废弃物进行回填复垦,不仅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废弃物的占地,还能腾出被占的土地,用于生产;②做好矿区的绿化工作,增加绿化面积;③改善矿区的环境质量,创造一个和谐秀美的矿区。
3 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多联产,提高能源转化和利用效率
不同的能源结构有不同的效率。实践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从煤炭转向油气,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能源资源具有显著效果。我国是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能源效率难以达到发达国家以油气为主的能源效率。有关研究表明[4,5],在一次能源品种中,煤炭利用效率约27%;原油利用效率约50%;天然气利用效率约57%;电的利用效率约85%。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6.8%,比世界平均50%的利用效率低10多个百分点。如果说同一种能源利用效率的差距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缩小的话,那么不同结构之间的效率需要通过结构优化来实现。例如,发展超临界甚至超超临界机组,可以使发电煤耗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IGCC发电可以达到45%)。尽管如此,比燃油、燃天然气电厂52%~57%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是要低。
说到底,循环经济也是经济,因而就需要利用市场机制,尊重经济规律。经济是相对于产业而言的。如果没有产业就无所谓经济;如果不落实到产业上,循环经济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出现“有循环无经济”或“有经济无循环”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提高效率有2个途径:一是规模化,二是专业化。在我们的印象中,焦化很“脏”,煤炭也因而被称为“肮脏”的能源。有关研究表明,在煤炭利用方式中,焦化的转换效率达85%,高于直接液化的55%和间接液化的60%(这是煤制油的2种主要工艺)①。过去的焦化之所以“脏”,因为一会儿用其“渣”(焦炭),一会儿用其气(城市煤气),其中的很多有用组成排放到大气中,成了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对“废物”也要辩证地看,用起来是“宝”,处理则“费而不惠”:氢气可以回收(氢经济已经提出),CO可以回收用来做原料,SO[,2]可以回收用来生产硫酸。过去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现在已有成功经验。例如,用焦炉煤气发电,既增加能源供应,又减少废物排放,因而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循环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与技术上的可行性有关。一些小企业的污染严重,其所利用的资源在国内很短缺,但产品又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这些企业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会使得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如火力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是我国空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单个机组上强制性地原煤脱硫及其循环利用会增加发电厂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电价或税收抵扣等方式,保证发电厂一定的利润水平。在重视技术开发和创新的同时,必须有配套的措施,通过补贴、减免税或价格政策等,使企业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实现内外部效益的统一。
同时,要开发利用煤化工多联产及高附加值技术。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进行科学分配生产不同产品,或者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充分开发利用副产品,实现多种产品的联产,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我国的油气资源紧张局面。
多联产是以煤炭开发利用为主线,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通过煤制合成气,用于联合循环(IGCC)发电,用一步法生产甲醇及其衍生物(甲醛、醋酸、醋酐等)、合成氨及其衍生物(尿素、硫氨、硝氨、碳氨)等化工原料,还可用作城市煤气,这是实现能源和化工联产的一种途径。甲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在化学工业、医药工业、轻纺工业、国防、能源等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化工生产中,甲醇可用于制造甲醛、乙酸、甲烷氯化物、甲胺、甲基叔丁基醚、硫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醚、丙烯酸甲酯等一系列有机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染料、涂料、香料、医药和农药等行业。此外,甲醇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可以依据资源条件、技术水平、企业人才和资金等情况,适当发展甲醇生产,并为煤制油的发展储备技术[6]。
在空间布局上,可以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煤气化后剩余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原料;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通过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我国已经发展形成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效率和效益,也形成多种营利形式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 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法规强制和经济激励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才具有生命力,但其发展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具有外部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由于我国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尚不完善,构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因此,应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消费政策等方面,激励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技术、工艺、产品的发展;明确资源产权,调整资源税收政策,形成反映成本、供需关系和环境成本的定价机制。发达国家对采矿企业征收8%的“舱板价”作为矿产资源所在地的财政收入;还收取一定比例的营业税(约30%)作为中央政府的收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应提高准入“门槛”,建立淘汰机制,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推动结构优化和升级。在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阶段,要通过税收减免优惠激励企业循环利用生产中的“三废”。在废弃物产生和排放阶段,实施“排污者付费”政策;为降低企业所付的“排污费”,使用“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使用好“排放费”,探索“生态补偿”政策。总之,政府要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标准等规范,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动力。应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清洁生产、物质流平衡、环境管理、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主人翁作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有经济效益是企业循环经济的生命之本。国内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有效利用市场机制,也是循环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注释:
①引自清华大学钱易院士在2005年中日节能环保会议发言中的数据(内部资料)。
标签:循环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能源效率论文; 煤炭污染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