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珍

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珍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22

摘要:中国的景观建筑艺术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中,园林建筑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复了大量的历史遗迹,重建了城市公园、风景园区等,使我国园林事业飞速发展。然而,在园林设计中,仍有大量的非本地条件、盲目模仿、复制西式花园和没有中国特色的花园。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建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建筑;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1园林建筑的概念及发展史

1.1园林建筑概念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明末集成的《园冶》列举常见的有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等,实际上应该更多。园林建筑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取景特点,种类较多,形式多样,各有用处,各得其所,与周边园景交相辉映。园景可入室、进院、临窗、靠墙,可在庭前、房后、楼侧、亭下,可以说建筑与园林相互交融、穿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1.2建筑功能

园林作用有如下几项:造景,即园林建筑自身就是景观的一部分或者被观赏的景观之一;观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平台;游憩,为大家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实用,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舞台、办公,零卖、摄影等;点缀,作为主体建筑或主要景观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园林建筑通常多是由亭台楼阁、水池、假山等景观建筑组合而成,具有一般建筑物的作用和基本功效,同时自身兼备较强的观赏性和景观性。优秀的园林建筑,在总体景观规划布局下,建筑与整体环境和谐统一,艺术造型参差错落有致,景观变化无穷。

1.3发展史概述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园林建筑起源也比较早,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艺术遗产。上古时代就有记载说明人类由游牧穴居生活逐渐向着建筑房屋演变,《易经》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夏、殷时代,建筑艺术逐渐发展,出现宫室、世室、台等建筑物。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人工造山等建筑活动,建筑艺术也是相当发达,在梁柱、墙壁上的装饰和壁画都已经比较精美。

秦汉时期是我国园林建筑发展史的里程碑,该时期的山水宫苑发展成为大规模挖湖堆山的土方工程并形成“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汉代砖瓦更是形状多样,筒板瓦、长砖、方砖,扇形砖、符合施工要求的定型空心砖都有出现。南北朝、唐代的佛教盛行,塔、寺观建筑丰富、发展起来,施工技术精美,建设数量众多。私家园林也有出现,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就是利用大自然山水加以适当人工改造,建筑物配以山水,诗画情景共存,美不胜收。宋代园林建筑的造型,几乎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并且出现了专门营造假山的工匠,这些“堆辍峰峦,构置洞壑,绝有天巧”的能工巧匠,给我国园林建筑的营造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宋徽宗参与建设的皇家园林艮岳,就具有很大的艺术成就。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末清初园林艺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今,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与古代园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已取代过去的私园成为主要的园林形式。园林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园、风景区、街头、宾馆庭园乃至机关单位、厂矿企业之中,环境宜人,方便大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建筑的影响

景观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诗歌以及山水画和园林艺术的起源值得我们研究,两者互相影响。

2.1山水画与园林艺术

首先,从山水画和中国园林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是密切的。六朝以前的山水画不是独立的,更多地被视为人物画的衬里。当时中国的古典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园林的美学仍处于低水平,园艺活动尚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界。真实的山水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流名仕们常留恋于山水之间,时而吟诗作对,时而归隐山林,这让当时的山水画成为名仕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让名仕肯定了艺术的美感享受。顾恺之的《庐山图》被誉为山水画之祖。王伟在绘画研究中明确提出了“绘画情感”,将个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人对自然有意识的审美。可见,中国古典园林是在自然美的熏陶下,充分诠释自然,然后表达自然,通过简单地模仿自然景观,适当地概括和完善。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文人园。隋唐时期成为中国山水画成熟的起点,当时社会处于全盛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平稳,山水画也开始受到关注并获得了重要地位。经过不断的实践,山水画技术逐渐成熟。在此期间,大量文人和画家参与了园艺活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直接使用绘画作为园艺,加上人工巧妙的装饰,尽管他们仍然属于自然景观的范畴,然而,从自然景观花园阶段到手绘景观花园阶段的过渡已逐渐完成。五代和宋代的山水画非常成熟,在艺术界排名第一。南宋时期,随着文人群体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画面变成了山水画的意境创作。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走向成熟的第一阶段。大多数诗人和优秀的画家都经营着花园。不同于之前的模仿自然的造园手段,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不仅是私人花园,还有皇家和寺庙花园也有同样的趋势。宋代完全建立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建筑的密切关系。元朝山水画则更倾向于逸趣,风流名仕所表达的荒率之风彰显出山水画由实到虚的递进,是根本性的艺术飞跃。在当时的艺术领域中,元朝山水画已然成为艺术的象征与风向标,画家直接参与园艺的事实比过去更常见。可以看出,中国园林的成就是由景观绘画、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互融发展而成熟的。同时,“以画入园,因画成景”也使中国古典园林日益成熟,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推动了三者关系互补的脚步。

2.2古诗词与园林艺术

汉朝到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的特殊。这是一个剑与火的时代,也是一个诗与酒的时代。这个时代政治混乱、社会苦难,然而,却是一个精神自由、解放、智慧和热情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田园山水诗。杜甫有“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这句诗,意味着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画山水。经历了先秦时期的长期建构,中国古典美学在此期间开始发生变化和发展。中国古典美学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在景观美学领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周至汉的漫长萌芽期,中国古典园林在此期间开始进入园林艺术的形成期。与以往不同,中国古典园林也在不同的地方发生了变化。同时,私人花园和寺庙园林建设的高潮首次出现。园林艺术开始成为最重要的关注对象,从简单的模仿自然变为基于审美主体、人类审美需求的艺术加工。这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3结束语

总之,历史发展到高度物质文明的今天,人民的精神文明显然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中国现在的风景园林建设存在大量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盲目追求现代化的现象已经出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往往已不存在。而中国的山水画和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其民族特色及文化特制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定中国现代园林的道路,让世人明白中国园林艺术是世界的瑰宝。

参考文献

[1]郭风平.中外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5.

[2]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3]刘小平,杨蕊.古典园林风格建筑布局与装饰中的光影美学运用[J].建筑技术,2016,47(11):1047–1050.

论文作者:李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