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退出机制——关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枚园区的一项经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关村论文,北京市论文,园区论文,机制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导言
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正如熊彼特(1934)所指出的那样,经济发展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企业之间的创新竞争不断淘汰落后的企业,留下成功的企业,而这种持续的企业进入和退出,构成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低效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被市场竞争所淘汰,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在何种程度上由效率因素决定,成为我们判断市场运行的效率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初步研究结果
1)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退出的可能性就越小。资产规模与退出概率的负向关系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通过对不同规模企业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速度等,基本上遵循同方向变动的规律,其中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企业,实现盈利的比例最低。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当前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发展健全的情况下,这一点非常明显。小企业贷不到款的情况非常普遍和严重。没有资金的支持,小企业靠自身资本的积累是很难快速的达到高新技术产业所要求的最低有效规模,在突然的市场风险面前也缺乏能够抵御的资本,因此小企业面临着比大企业更恶劣的市场环境。
2)企业的年龄越老,退出的可能性越大。对企业年龄增长(至少在前期)会增加企业退出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可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高新技术的技术创新速度比一般行业要快,因此相对来说,新企业所拥有的新的资本、技术等所带来的优势,要比老企业从经营和市场竞争中边干边学的“生存效应”的优势大一些。因此在高新技术行业中老企业与新企业竞争时处于比在一般行业中更为不利的地位,这便增大了老企业退出的可能性。
其次,由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原因,较早进入的企业往往带有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尤其是与模糊产权相联系的体制包袱;而随着1999年之后中关村的高速发展,大量新企业涌人市场,这些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具有在体制上的“年轮效应”的优势。
再次,还有一个可能性,由于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从企业成立之日算起,头三年免所得税,四到六年所得税减半。因此,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税收负担会加重,这有可能加大企业退出的风险。
3)净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越容易退出。企业净资产负债率越高,就越难筹到资金投资于大的项目,竞争力下降,甚至直接面临破产和被清算的危险。
4)企业的经济绩效越好,企业的退出概率越少。
5)研发人员比例越高,企业越不容易退出。
6)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更不容易退出。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更适合生存是因为前者的效率优势。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如下假设: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更容易进入外国市场,而且,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更有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7)控制权的差异对企业的生存/退出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三、企业退出中的市场与行政力量: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行政力量影响国有企业行为方式最为系统和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科尔奈的预算软约束理论。根据该理论,在国有企业效益不好,面临着生存风险时,政府便可能以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扶持这个企业,使其得以维持经营。也即是说,软预算约束将对企业的生存/退出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净资产负债率对退出风险的影响力方面,政府所有制企业的系数应该显著小于非政府所有的企业。在政府所有的企业中,行政隶属关系越高,净资产负债率对企业退出的影响也就越不明显。
国有制对企业生存的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是下降的,虽然不是严格单调递减。政府的保护作用1996年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50%,这是一个相当显著的变化。当然,人们可能会怀疑这种变化并非是经济改革和体制变化引起的,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市场竞争程度的时间变化)导致的。
在非国有企业方面,劳动生产率对退出的影响力基本上呈稳步上升趋势,也就是说,生产效率对维护企业生存越来越重要了。在国有企业方面,情况则有些不一样。在1998年之前,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或者不明显,或者呈现不利影响。从1999年开始,也就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新企业大量进入、市场竞争加剧之时,劳动生产率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开始变得非常重要,而且重要性逐年上升。
上述讨论说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市场力量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在逐步提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市场化,所有制性质对于企业生存的意义正逐渐降低。
四、总结
经济转型国家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就是如何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市场而非传统体制下的行政力量。
本文的基本发现是,效率高低日益成为决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这表明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市场力量的重要性已日渐上升。另一方面,企业负债也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企业净资产负债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退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国有企业总体上不受其影响,而且行政隶属关系越高,所受影响也就越小;但净资产负债率对非国有企业则形成显著的压力。这说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仍然没有消失。我们的研究还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性质本身对企业生存提供的保护作用正在递减,而劳动生产率对企业生存的作用则正在递增。除了这些基本结果以外,我们还发现,企业的资产规模、年龄和集团隶属关系对退出也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些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