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终身写作”与“生存写作”的双线并行训练体系_散文论文

高中作文:“终身写作”与“生存写作”的双线并行训练体系_散文论文

高中作文:“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训练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高中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理论依据及内涵阐释

      转化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重在“转化”,“转化率”是指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与语文相关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质的比率,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核心。写作过程也是一个转化过程,学生广泛阅读,大量吸收,丰富自己的资料储备,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是一个内化过程;学生深入生活,用心观察,在生活中获得体验、感悟,也是内化过程。将阅读所获、生活所得写成文章,则是一个外化过程。内化和外化必须并重,有机结合,才会有的写,写得好;如果只是着重于一点,或者既不重内化又不重外化,都是违背写作规律的做法,转化效率自然无从谈起,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者空话连篇也就不足为奇了。基于此认识,笔者以转化教学论为依据,对高中写作教学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构建起“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训练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生命写作”,意味着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在内容向度上以学生真实的生活实践为载体,在情感向度上以学生真实的生命感受为关键,在表达向度上以“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写作状态为纽带,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存在的一种形态,让写作成为学生不断满足和提升生命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需要将作文教学思考的视野从学生的写作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而将作文教学发展的目标由写作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意味着作文教学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意味着写作教学的目标需定位成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生命意识,健全学生人格,用写作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信和价值,用作文来讴歌生命……

      “为生存写作”,从广义上讲是一种为了“交流”“交际”的写作,目的在于影响外界。比如科学家写论文,告诉大家新发现、新成果;比如记者写报道,告诉别人事实、事件。从狭义上讲就是各个学段以升学为目的的写作,就高中而言,主要指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是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作文教学不得不考虑高考,考虑高考就不得不想到特殊的评价标准,这就是“应试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也是“最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形成的原因。这意味着教师在高考作文指导上,必须考虑适应这种“主观命题,主观阅卷”的特殊性。

      如果作一项调查,笔者相信绝大部分高中教师会发自内心地选择让学生“为生命写作”。但是,绝大部分教师又必须“面对现实”,不得不考虑生存,不得不考虑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拿一个高分。可见,“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存在矛盾,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一味地对高考作文口诛笔伐只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镣铐”客观存在,但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舞者”。我们需要建设,需要探索,既要追求理想,也要考虑生存,所以需要在“为生命写作”和“为生存写作”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笔者构建“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训练体系,目的也是为了寻求这个“平衡点”。

      二、“为生命写作”训练体系

      (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为生命写作”的主要呈现形式就是学生“自由练笔”,人们常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与此相似,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把课外练笔作为学生写作的主战场,规定每周至少三篇练笔,每篇300~500字,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每人一个练笔本,取一个能表达自己心志的名字,作为三年高中生活的人生记录。这样,一年的写作文字量为4万字左右,三年的写作文字量为12万字左右。有了量的积累,学生写作有质的提高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练笔内容要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同学交往、师生关系、邻里往来、街谈巷议,皆可入文。即使是热点话题、国家大事、世界风云,也要从身边人、身边事的角度写,力避假大空。

      笔者认为,写作能力是学生在自练自改中逐渐形成并提高的。因此笔者摒弃了精批细改或写程式化批语的老办法,代之以重交流、重讲评的新办法。重交流:一是师生交流。教师在练笔本上,或赞赏成功之处,或鼓励后进之人,或指点迷津,或商量讨论,要言不烦,务求中的。二是同学间交流。或展览优秀练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或同学双方自愿,互看练笔,看后写感受,写批语,笔谈交流。这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交流,有利于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取长补短。重讲评:一是个别问题个别指点,二是共性问题适时讲评。既讲评思想观点、认识方法,又讲评章法结构、表达技巧,始终把握好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的大方向,始终把握住来自生活、发诸真情的大方向,始终把握住对生活的热爱、体验、感悟这三个基本点。将写作指导变为“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渠道,变为师生精神领域的高层次交流活动。

      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刚开始会将生活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又会没的可写。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发现不够,其二是学生的阅读积淀不够。而这两点恰恰是写作的源泉所在,正是学生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背景的“量”的缺乏,创作灵感和素材日益枯竭,那么,相应的外化也就谈不上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去“发现”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积累写作素材。这两点解决了,写作的热情又会高涨起来。这样,有了内需力,内化和外化循环往复,写作能力也就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发现积累素材。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生活一天一个样,人们的观念在变化,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留意周围的人和事,从生活的现象里抓住生活,了解生活,找到足以表现生活本质的材料。而身边事、身边人,都折射出社会的某些光点,反映出时代的某种特征,体现出人们的某种精神状态,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材料库,让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由点到面,由校内到社会,从现象看本质,品味人生苦乐,领悟生活哲理,自然会为自己搜集积累大量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的材料。以这类素材写成的文章在学生的练笔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周给学生印发新闻材料,让学生写时评。如笔者曾给学生下发如下材料: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何兵受邀开车前往中国传媒大学为博士生举办讲座,因为负责联系的学生未能办理好通行手续,被传媒大学的保安拒绝驾车进入,何兵和学生一再向保安解释,并出示讲课安排表、名片,但仍遭拒绝,最后何教授只好在大雪天步行入校。何兵事后发微博:“传媒大学保安,你以为在保卫中南海呀?”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自由练笔:

      【评论一】大学封闭,是办学的误区。古人一向提倡“经世致用”,并以之作为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如果在这一点上,大学的管理者都缺少对社会的基本观照,那还指望毕业的学生能够“心怀天下”?大学封闭,封住了社会百态和平民情怀,封住了中国百年“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更封住了中国知识分子两千年的坚守!这样下去,大学就剩下“象牙塔”中一颗颗封闭而自私的灵魂;缺乏社会环境的滋养,不仅中国的学术没有春天,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更将难堪大任,民族精神恐将日益衰微!

      【评论二】大学保安,你拒绝了什么?你拒绝用看似通情达理又为人称道的举手之劳掩盖制度的刚性。遵守制度难免会伤害个别人的利益,然而不守制度却将伤害更多人的权益,小大之比,不可混淆。你拒绝用左右逢源的世俗哲学来抹杀平等的真理和人格的高贵。这个社会将从你的坚毅中看到:平等的追求,从未停止;公正的大旗,始终屹立。你拒绝卖乖讨巧、息事宁人以扭曲职责的真谛。那些专为上级领导服务的官员们,那些常为财富开门的机构啊,来看吧,这就是最生动、最高贵的职责固守,是一份问心无愧的坦然和清明。为固执喝彩,法理之精神,平等之不屈,职责之珍贵,莫不蕴藏其中。

      由此可见,丰富的现实生活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也是保证学生对练笔保持热情的重要策略。

      还可以从教材中挖掘练笔素材,完成读写链接。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只是学生缺少读写链接的意识。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个“抓手”,使学生能将阅读中汲取的养分有机地迁移、转化为可感可见的写作实践,为阅读和写作架起一座桥梁,使读和写、汲取和表达有机结合。

      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以下“抓手”:

      1.将下列诗句扩写成一篇小散文。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有文采,不少于300字。

      3.比较《再别康桥》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一首》,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500字。

      这样,学生彼此激发,课内课外互补,每个学生在“发现素材→提供素材→应用素材”的切实体验中,解决了写作素材贫乏、视野太窄、生活单调的问题。

      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素材。报纸杂志、中外名著,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多读,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培养高尚的品德,弥补生活的缺憾,帮助自己更全面地观察生活,对生活作出理性客观的评价。

      (二)“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要坚持做人与作文相结合。文如其人,作文,或传播一种知识,作者首先必须掌握这种知识;或阐明一个道理,作者首先必须懂得并相信这个道理;或传达一种情感,作者首先必须具有这种情感;或褒扬一种德操,作者首先必须崇尚这种德操……总之,做好人是作好文的先决条件之一。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也是其心理和生理上的动荡期。随着社会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各种社会思潮、人生价值标准都在频繁而矛盾地影响着中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具有进取性和探求性的优势,但在认识上又带有偏激性和片面性的缺憾。而形式相对自由的练笔能比较全面而自然地反映出他们思想认识上的各种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学作文必须先学做人,做好人是写好文的先决条件。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热爱生活,体验和感悟生活,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化,并以这种体验和感悟为凭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各种矛盾,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使作文与做人同步发展。

      三、“为生存写作”训练体系

      也许有人会问:课外练笔能使学生“为生命写作”,成为自由的舞者,那么,如何解决“镣铐”的问题呢?高考作文是“为生存写作”,学生适应了“为生命写作”是否会无法面对这个“镣铐”呢?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适应高考作文需要的三年“为生存写作”训练体系。

      (一)训练体系

      高一记叙文、散文写作体系:

      高一第一学期训练内容包括: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写出人物个性,写出事件波澜;记叙文横式结构,记叙文纵式结构,记叙文双线结构,记叙文对照式结构,记叙文日记体结构,记叙文书信体结构;记叙文之领悟式,记叙文之设置悬念。

      高一第二学期训练内容包括:写景抒情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叙事散文“红线串珠”,叙事散文“事议结合”;说理散文之“即点辐射”,说理散文之“即事成理”,说理散文之观形思神;文化散文场景组合式,文化散文游感结合式,文化散文之诗词串联;小小说。

      高一写作体系主要抓住记叙文、散文的文体特征训练。经过一年的写作,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相关文体的写作规律,熟练地掌握记叙文、散文的写作技巧。

      高二议论文写作体系:

      高二第一学期训练内容包括:读后感,杂感引申类议论文,阐述类议论文,社会生活评论,文学评论,论辩类议论文;议论文之并列辐射、逐层推进、引议联结、起承转合、正反对比、类比推理。

      高二第二学期训练内容包括:比喻论证,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归谬论证;如何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的选择与运用,如何翻新俗常论据,课文素材的巧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议论文的辩证分析,议论文中的情感因素,议论文的审美要求,议论的语言锤炼,议论文的创新技巧。

      高二写作体系的重点是议论文。训练内容按照文体特征、结构模式、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展开训练。因为高考作文中多数学生会选择写议论文,所以高二年级的写作训练体系需围绕议论文各种要素展开,这也是高中“为生存写作”训练的重点。

      高三作文训练体系:

      高三第一学期训练内容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名言类材料作文,诗词类材料作文,解词(释意)类材料作文,现象(事例)列举类材料作文,调查报告类材料作文,抒情议论类材料作文,新闻类材料作文,图画类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

      高三第二学期训练内容包括:如何准确审题,选择最佳立意角度;如何使文章符合文体,优美得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如何使文章文采斐然;结构技巧(拟题、开头、结尾、篇章);如何使文章深刻;如何使文章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创新技巧。

      高三写作体系的重点是考场作文的应试技巧。第一学期根据材料性质,训练不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第二学期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切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训练。

      “为生存写作”训练体系有指导课、讲评课、升格(修改)课三种基本课型。每次训练都要让学生树立审题意识、文体意识、成品意识和升格意识,也就是说,珍惜每一次写作,每次必写成一篇完整的应试作文。每次作文,既要贯彻综合训练的精神,又要突出训练重点,以全面保证每个“成品”的质量,力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具体要求

      抓材料(题目),审题全面准确。审题,就是学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信息全面审查题意,弄清楚命题者打算让你写什么、干什么。审题就像盖房子打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绝不是危言耸听。审题的实质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角度、思维深度、思维广度和思维创新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筛选写作的角度,还要求学生聚敛思维——选择“十环”的角度,保证作文“切合题意”。

      找角度,立意深刻新颖。深刻,不是唱高调,说大话;新颖,也不在于刻意的标新立异、剑走偏锋。关键是根据题意,选择自己感受最深之点,再根据现实需要确定写作重点,真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原则,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情感,采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套路。要坚信,符合实际的便是深刻的,有个性的便是新颖的。

      明结构,谋篇合理有序。谋篇,实际上就是绘制文章表达的蓝图。文章要写成什么样式,安排什么样的结构,各部分间怎样联系,都需要一番谋划。合理,指的是合乎事理,合乎逻辑;有序,指的是次序安排有一定的标准(如时间、空间、逻辑、情感等),体现一定的思路。谋篇时,思路为神,结构为形,力求做到神通形美。谋篇的基本操作方式是列提纲。提纲,既是审题、立意的结晶,又是实施写作的依据。依纲写文,才不至于出偏。一定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提高列提纲的能力。

      熟悉表现手法,表达充分有力。善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如写一篇记叙文,要做好三点:讲述一个故事,突出一个主旨,反映一种思想。写议论文,一定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也就是说,选择的例证一定要能够证明你的中心论点。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中,恰当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可使文章血肉丰满;恰当的议论,可以收画龙点睛、加深文意之效;恰当的抒情,可以增强感染力。议论文中,恰当的叙述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增添文采。如此等等,都是表述充分有力的重要条件,切忌“单打一”,切忌一味地平铺直叙。

      锤炼语言,力求优美生动。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应注意三点:一是要强化修辞意识,养成修辞习惯,有意识地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二是强化灵活选用句式的意识,养成选用句式的习惯,特别要注重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这最符合汉语的特点;三是强化措词意识,养成措词习惯,要得体,要注重使用成语和四字词语,这也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勤练字,书写整洁美观。一定要写得规范、工整、醒目,在此基础上力求美观。卷面要干净、规范,修改处要合乎规矩,不可随意涂改。卷面是语文素质的一种体现,不可等闲视之。

      练书写速度,操作快速敏捷。考场作文限制因素很多,时间因素必须考虑。每次训练力求做到限时完成。一般而言,15分钟左右完成审题、立意、谋篇,50分钟左右完成表达书写。既要写快,又要写好,速度中求质量。

      上述内容,每一次写作练习都要全面贯彻,都要立足于整体效益。

      四、“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的结合

      “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均遵循写作规律。“为生命写作”的课外练笔体现了写作规律,高考“为生存写作”也是写作,既是写作,就必然体现写作的规律。遵循规律就不会出现失误。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空间拓宽了,写作才思激活了,自然会“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经过自由练笔之后提升的写作能力,“万变”的是高考作文的命题。

      “为生命写作”奠定了“为生存写作”的基础。写作过程是一个充分发展个性与创造性,并且极具自我教育功能的过程。“为生命写作”能够起到对自身的教育功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贵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自身的“非智力素质”。而这些又与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一致,与高考作文的选拔功能一致。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为生命写作”提倡作文个性化,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作文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又和“为生存写作”的达成目标一致。

      课外练笔是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丰富情感因素、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学习章法语言的过程,而这些,哪一条不是高考作文需要具备的能力呢?戴上了“镣铐”不一定禁锢思想,增加了“规矩”并不一定扼杀自由。“为生命写作”奠定了“为生存写作”的基础。

      “为生存写作”激发了学生“为生命写作”的兴趣,也是对“为生命写作”成果的检验。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换言之,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认为在多大程度上人们可以期望达到预计的结果,以及人们判断自己的努力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是否有意义。在高中阶段,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够对“为生命写作”产生强烈的兴趣,但受到家庭、学校等环境及自身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可以迫切地认识到“为生存写作”的重要性,也就是都力图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期望理论”,让学生意识到“这种结果(考高分)对他有足够的价值”,那么他自然也会意识到“为生命写作”的重要性,并产生兴趣,进而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有效的写作行为。

      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为生命写作”的终极目标也许短时间内无法看到,但短期目标需要一种验证,平时的考试作文就是一种检验,即检验的权威性需要“为生存写作”承担。因此,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就是对“为生命写作”训练结果的短期目标的最佳验证。

      高中作文双线并行训练体系统筹安排如下:高一,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为主,引导学生坚持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解决作文“无米下锅”的问题;高二,训练各种文体的章法结构、表达技巧,完成从“写不好”到“写得较好”的转变;高三,加强创造力的培养,升华练笔成果,增加高考作文训练的内容,更加强调训练的针对性,完成“为生命写作”提升人文素养、涵养情感、发展个性的任务,同时实现高考作文“考高分”的“为生存写作”的目标。

标签:;  ;  ;  ;  ;  ;  ;  

高中作文:“终身写作”与“生存写作”的双线并行训练体系_散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