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326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86例)、中度组(121例)以及轻度组(119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12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四组成员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前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蛋白(LN)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肝炎患者的以上指标含量均随着病情的严重而显著升高,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与对照组成员之间的以上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的肝脏炎性症状的活动分级、纤维化的活动分期与病理学组织分度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诊断过程中,可以利用血清肝纤维指标对慢性肝炎的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程度进行判断。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细胞外基质成分出现异常的沉淀或者过度增生就会致使其形成肝脏纤维结节[1]。这一变化过程是使得正常的肝脏组织遭到破坏的直接原因。如果肝脏在发生这一系列变化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患者出现肝炎以及肝硬化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情况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通过对慢性肝炎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来看,肝纤维化是其恶化的必经阶段,如果能够有效把握这一时机,对肝炎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就可能有效预防肝硬变的发生。本次研究对血清肝纤维指标中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前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蛋白(LN)进行检测,试分析其对于慢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326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86例)、中度组(121例)以及轻度组(119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12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326例慢性肝炎患者中,男性182例,,女性患者144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43.5±4.4)岁,对照组男性64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为(45.9±3.7)岁,所选肝炎患者与对照组人员之间的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利用全自动肝功能检测仪对HA、PCⅢ、Ⅳ-C以及LN进行检测,而以上四项血清肝纤维指标需要通过放射免疫法完成相应的测定,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相关操作。
1.3 观察指标
将慢性肝炎组患者的血清指标与正常人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以超过正常人上限价(>x+2s)则提示检测结果呈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8.0将数据录入之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及分析,用卡方 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 )表示计量资料,同时以t完成检验,比较结果的判断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慢性肝炎患者与正常人员之间的肝炎检测结果比较 四项检测指标含量与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慢性肝炎的轻度患者、中度患者以及中度患者之间的检测指标含量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26例慢性肝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度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 326例慢性肝炎患者的比较中,重度、重度以及轻度 患者之间的病理学组织分度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患者病理学分度越严重,其检测指标就越高。不同程度的患者的比较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肝炎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其肝脏组织会出现纤维化病变,而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之间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代谢缓慢而最终形成累积诱发病变[3]。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其相应的血清肝纤维指标的含量也会出现明显的升高,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肝纤维化指标的测定对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早期肝硬化患者的硬化程度进行临床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以及LN与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以及活动程度存在明显的关联,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与肝纤维指标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患者的慢性肝炎的症状加重时,HA、PCⅢ、Ⅳ-C以及LN指标的测定值也会相应升高,这一结果与其他医学研究结果的结论一至。由此可见肝纤维指标的检测对于非创伤性的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表1与表2主要是对于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表1主要是针对较为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研究,所以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患者的比较差异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量的差异,但是其差异率却不是十分显著,所以在对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指标进行分析时,不仅要进行量化考量,还应注意其变化的幅度[4]。与此同时,肝纤维化指标仅能反应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而对于已经出现沉积的肝纤维化的程度则不能做出有效的判断。此外,有医学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较为严重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其肝纤维指标的升高幅度不甚明显,所以可知肝纤维化指标不仅可以最为肝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指标,一定程度上,还与肝脏额炎性症状的分级以及肝纤维化程度都存在明显关联,所以在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还需结合肝功能检查以及超声检查以及病理学分析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杨永峰.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关系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4):1966-1967.
[2]阎颖琴.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肝炎患者诊断的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4,09(10):1201-1202.
[3]陈漫.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706.
[4]王传敏,石庆凤,汤守兵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IL -1β、γ- IFN、HA、LN和 PCⅢ在肝炎肝纤维化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1(9):718-721.
论文作者:兰天博,高淑芹,刘方鹤,余敏红,张凤侠,余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肝炎论文; 患者论文; 指标论文; 肝纤维化论文; 血清论文; 程度论文; 这一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