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要紧密与实验相联系,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广大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让学生真正地会学习。为此,本文特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精神
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要阵地,我们所有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都是在课堂完成的。因此,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课堂环境极为重要。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广大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对于一些化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整个学习成长的过程都是从疑问中得出的。只有当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进步。因此,上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知识状况和接受能力,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创设新颖且有悬念的导语,在上课的2-3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新知识的传授上。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典故作为整个课堂的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更好地去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进行中,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倡导师生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氛围,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要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行化学课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秀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丰富多变,多种现象交织在一起,使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很容易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由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探索意识。如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CuSO4溶液蓝色透亮,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浸入一段银白色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固体,色彩反差很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认识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不困难,但是,有些学生会提出另一个问题:生成的铜为什么不与FeSO4溶液反应呢?这个问题会涉及到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金属活动的排列顺序,熟悉掌握金属的活动属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在制取H2、O2的知识基础上,自行探究反应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亲手制备收集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验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能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设置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口渴时,会喝一些饮料如可口可乐、雪碧、绿茶、矿泉水、牛奶、酸奶……这些饮料大家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大胆设想,积极进行讨论。问题并未结束,又向他们提出“挑战”,用PH试纸测定所给饮料的酸碱性,并对酸性和碱性饮料进行分类,使他们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讨论”为手段、以“实验”为途径的开放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讲到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很难理解,我们教师要把这个知识点变得直观化就要想想我们实际生活中与其相关的实例。教师首先准备一碗蚕豆和一碗小米,然后混合后看看与原来的体积是不是一样。这个时候学生回答不一样。解释其原因,即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也就理解了酒精和水混合是由于小分子进入大分子间隙使体积小于200mL。把一些抽象的定义和定理通过化学实验变得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做实验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时刻把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会创新,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教育越来越重要,创新充满着智慧和活力。整个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牢固地记住知识。我们广大教师要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多发现多提问,通过自己提问来提高自己。希望通过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毕田增,敖国儒.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余文森.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新课程推进中的通识培训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严宣申.化学反应平衡问题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0(2).
论文作者:赵芸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化学论文; 过程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溶液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