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434020
摘要:PICC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该项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同时可经导管输入高浓度的液体、刺激性的化疗药物;达到降低病人的痛苦、减少药物对病人血管内膜的刺激,营养支持、化学治疗的作用。PICC可以为病人提供一种安全、舒适、方便的选择[1],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PICC;护理;并发症
PICC作为一种技术,它并不是很完善,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使用PICC置管技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应进一步加强对操作者的规范要求,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就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PICC常见并发症
1 机械性静脉炎
PICC置管后最早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好发生于穿刺点上方8~10cm。它是由于各种机械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应急性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分级根据IMS静脉炎分级标准:0级无临床表现。1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能出现肿胀,也可无肿胀,无“红线”样改变。2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能出现肿胀,也可无肿胀,“红线”样改变。3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出现肿胀,也可无肿胀,“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4级同3级,加上脓液渗出[2]。
护理
1.1 50%硫酸镁及马铃薯片的作用 50%硫酸镁是作用其高渗透作用,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炎性水肿。镁离子具有保护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增加内皮细胞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局部疼痛症状。硫酸镁经皮肤直接吸收入皮下,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解除血管痉挛。而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VB、及少量龙葵素,有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血脉等功效,可改善患处血循环,消除局部水肿,缓解疼痛,有效地控制炎性反应。马铃薯中的活化物质能软化血管及恢复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脆性。可促进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肿胀面积变小。
1.2 国外的做法是置入PICC后立即用38℃恒温袋于置管上方热敷48h,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从而有效避免静脉炎发生。
1.3 沿置管方向外涂喜辽妥软膏,每日2次,可有效扩张局部血管,预防静脉炎发生宋艳茹[3]用紫草膏外敷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硫酸镁湿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较为严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不及时治疗,一旦栓子脱落随血液进入肺循环,可造成肺栓塞,进而危及病人生命。
护理①穿刺前应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正常才行PICC;②了解患者既往有无血栓史;③置管后密切观察血液各项指标及是否出现穿刺局部沿血管方向硬结和手臂肿大;④发生血栓应拔出导管,用溶栓药物治疗。⑤选择适当的血管、导管:PICC首选贵要静脉。3Fr以下的导管不易形成血栓,置4Fr导管者血栓发生率为2.0%,置5Fr导管者为6.6%,置6Fr导管者为9.8%[4]。由此说明导管型号越大,PICC血栓发生率越高。⑥防止血栓脱落需充分制动,血栓形成后及溶栓期间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o~30o,避免左上肢及颈部运动,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按摩、挤压血栓发生的部位,翻身动作不宜过大,禁拍背部,可适当作握拳动作。
3 穿刺部位过敏反应
护理 ①评估患者的过敏原因,如对固定材料过敏要更换固定材料,对消毒液过敏的及时更换消毒液。②过敏处涂以地塞米松软膏外涂,轻者涂3天好转,重者涂1周后好转。
4 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怀疑导管感染,出现血压下降、寒战、体温大于38.5度时,应怀疑是否有导管感染,做血培养。
4.1 预防措施
输液管道应每天更换,输血或蛋白制剂后应立即更换输液管道,保持导管通畅。使用一体化输液装置,尽量避免使用三通接头,以减少连接接头造成的污染。保持接头处的无菌状态,避免细菌从接头进入导管。避免从导管处采血,防止导管阻塞。一般临床上输液接头每7天更换一次,不得少于72小时。肝素帽每周更换2次,保持接头处于封闭状态,输液时保持接头连接牢固,操作前排尽空气,操作后应用足够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4.2 护理
伤口红肿可用红外线照射或浓度为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从而促使伤口处的血液加速循环,可联合口服抗生素一起治疗。如形成局部脓肿应拔除导管、切开排脓。如患者突然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持续高热,应考虑导管感染,果断拔管,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0.5~1.0cm做细菌培养,同时做血培养。
5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原因,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堵塞主要原因是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或没有定期冲管造成导管扭曲、打折和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导管堵塞[5]。
预防处理方法:每次输液后,必须用生理盐水对封管进行正压脉冲,其用量应当不少于10ml,这种方式是预防堵管的有效措施。
6 穿刺点出血
6.1 预防
为避免穿刺点出现异常出血现象,进行置管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测,如凝血时间、用药史和血小板计数等,若患者凝血功能极不正常则可判定其不适合进行深静脉置管。
6.2 护理
若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状况,可对其采取局部加压,时长30min,若效果不明显则需在穿刺点覆明胶海绵帮助止血,患者在手术后3d应该避免运动。
7 导管脱出或移位
预防及护理:①置管前评估患者有无血管畸形或狭窄,有无锁骨外伤史及血栓形成病史;②穿刺前采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与身体成90度;③正确测量长度,采用从穿刺点至对侧胸锁骨关节的长度加上1~2cm;④送管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强行送管,可后退2~3cm,调整导管角度及上臂位置后再试着推进导管,前端开口式导管不宜边送管边推注生理盐水,以防导管头被推至一侧导致导管错位;⑤当导管顶端至达肩部时,有一较大角度,可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易于进入上腔静脉;⑥术后拍X光片确定导管位置。
8 小结
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它不仅用于长期输液的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和老年人输液,还用于NICU的患者。为了降低并发症,要加强护理人员的PICC护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循PICC置管维护,善于总结经验,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浪费和保护血管的目的。
本文综合分析认为,PICC置管并发症如在置管过程中或置管后导管在血管中反复移动损害血管内膜而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型号与血管粗细不匹配,穿刺置管时引发血管内膜的损伤,会进一步发展形成静脉血栓;尤其是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如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导致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在导管内形成而致导管堵塞;皮肤对固定导管的材料过敏而引起的穿刺部位过敏及由于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等导致置管相关性感染等。只有将以上原因综合考虑,加强预防,不断改进PICC护理技术,才能使之普及应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Patient-Reported Usefulnes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0885-3924,2010,40(1):60-66.
[2] 缪景霞.PICC 常见问题及并发症防治[A].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新疗法及理论与实践学习提高班讲义,2010,7:33.
[3] 宋艳茹,贾熊杰,杨小红,等.紫草膏外敷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11,26(1):34-35.
[4] Grove JR,2000,11(7):0817-840.
[5] 王静如,李格秀.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7(22)659.
论文作者:李慧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硫酸镁论文; 局部论文; 静脉炎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