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管理中心 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小城镇科学规划的影响作用,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市、农村之间的资源转化率,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便捷平台的重要举措。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城镇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管理制度等方面科学规划建设,为新农村绿色环保、健康和谐的改革与发展夯实基础,从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生态经济;户籍管理;融资渠道
本文结合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意义与内在联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强化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举措进行简单的探析。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意义
1.小城镇是保证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工作顺利开展的平台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开拓小城镇作为产品销售、信息传递、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特色产品、种类丰富的农作物等资源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与动力。在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进行互通有无时,小型城镇是真正的“城市的半身,农村的前沿”。为此,合理开展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保证城镇发展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与完善,从而为城乡资源的流通、优化组合提供坚实的基础,是当前阶段新农村建设辅助城市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向。
2.通过合理规划小城镇的模式,正确引导“乡风文明”建设
为完善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在保证农村人口物质发展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文化活动、教育讲座、卫生知识宣传科普、完善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等方式,立足城镇发展实际,设定科学的活动方案,从而在充实农民整体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活动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加深村民对科学技术、现代化生活理念等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拓展农民的知识层面,提高农村人口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和素质,以此增强他们的城市化自信心。除此之外,加强“乡风文明”的思想建设,能够对村民进行道德意识方面的正确导向,通过开展普法道德教育等活动,提升农民整体素质、逐步增强他们农民意识到市民意识形态的转变,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意识层面的支持。
3.制定合理的小城镇建设方案,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
在具体进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时,要合理制定规划目标,真正实现提升农民整体生活品质,丰富农村精神文明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目标。加强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农村的资源加工、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引进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专业指导,提升田地的产量,为新农村的有效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小城镇相较于城市而言,市场秩序的监管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农村大部分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小城镇的销售市场存在管理松散、制度不合理、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这些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市场管理者的功能,结合城镇发展实际,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管理体系,并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城镇居民的合法利益。如,城市管理、市场监督部门可以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等进行技术层面上的指导,提升农产品销售者的规范意识,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通过加强小城镇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背景下对新农村、小城镇进行建设规划就是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对规划工作和管理工作实行一刀切的方案,更要杜绝那些搞形式主义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帮助人们改变新农村规划和小城镇规划互相混淆的想法。
1.小城镇规划建设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应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经济回报。生态环境质量是小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制定环保节约的规划目标,将生态经济效益与区域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小城镇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为规划的依托,是有效发挥城镇市场安全、生活便捷、环境舒适、经济适用性高、生态环境健康等功能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之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的推广、出台相关政策对城镇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生态目标等方式,协调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加深城镇、农村居民群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应注意协调好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切实的将现代化技术合理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运行效率。
2.改善小城镇在户籍管理方面的制度,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
大量农民涌入城,必定会给城镇的建设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但是如果将那么多的农民拒之城门外,那么这一行为带来的损失更加不可估量,城镇可能就会失去发展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引导小城镇进行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排除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里面所形成的老旧观念、不良政策、废弃制度等等。打破这些对小城镇不同方面的限定基础,让农民能够快速融入到一个城镇集体里面去,建立起一个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发的劳动力市场。
3.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从而强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越来越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要依靠当地集镇的财政投资,但是所有集镇的财力都是有限的,再加上有的政府资金方向不够明确,对小城镇进行大包大揽的基础设施建设,分散了这些有限的财力资金,使得一些最为基础的设施都建设不理想。由此可见,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打破政府机构对现代公益事业的独立垄断,全力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为小城镇的发展开辟更多资金来源渠道。
结语:
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的同时,应加强小城镇的联通城乡发展的平台作用,深化城镇建设与农村现代化改革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从小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建设特点两方面出发,针对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统筹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加强户籍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多方向开拓融资渠道等举措,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何琳.基于VR的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村小城镇规划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5).
[2]刘婷赋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杨富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小城镇论文; 新农村论文; 城镇论文; 农村论文; 城乡论文; 农民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