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老庄学校 徐向雄 748208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我们应该结合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制;学习主动性
通过认真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可以看出,道德素质与法制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蒜用。下面该文主要论述了学生道德与法制观念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水平。通过初中的主动学习来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进而自觉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树立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
1.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价值
初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道德与法制课程都被列为中考的考试科目,老师需要认真落实好相关的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积极掌握各种技巧。因为存在这种“学习但不快乐”的心理负担,要想让初中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这项课程并获得较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校重视这项课程以及任课教师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如何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为主动学习,进而实现既快乐学习又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效果,正是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突破点。同时,在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进而构建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学生主动性情况
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断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然而当前我国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因为拘泥于教材而不能做到随机应变,学生所学的道德与法制知识也仅仅是拘泥于应试考试的内容。加上初中生的年龄相对偏小,自律意识也较差,平时经常能够接触到手机、平板电脑等娱乐设备,这些设备以及一些网络游戏等诱惑更是让他们难以自拔,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兴趣。综上,部分初中学校虽然有专业的《道德与法制》教师,但也存在由行政人员或班主任讲解课程的情况,因自身的法制知识以及开展课程的方式并不能适应到《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实际要求,这也是影响到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之一。此外,初中生对这项课程缺少足够的认知,并不理解课程的性质、结构与内容体系,多数情况下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思考和探索书中的答案,而仅仅是被动等待答案或期待从书中寻找现成的答案,这种学习现状严重影响到《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升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
3.1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对策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师生时间的沟通,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比如“你认为道德和法律在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你在课程学习中存在哪些困难或遇到过哪些阻碍;单纯讲授、讨论学习、观看教学影片,哪种授课方式最能吸引你的注意力”等问题。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以及哪种授课方式最能得到初中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再根据调查的结果安排教学内容。诸如,老师可以采取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设置课堂发言、师生互动、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然后如何通过合适途径将道德不能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再开展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这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这项课程的措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3.2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初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现状,不断活跃课堂氛围,把所有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不同小组针对道德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诸如在课上播放徐本禹贵州支教事迹,并找同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用榜样的力量去鼓励和引导学生。案例教学形式具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作用,进而真正地实现将道德、法制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会贯通。此外,老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原有的枯燥书面知识改变成与道德、法制相关的趣味竞赛,这种形式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乐趣。同时,《道德与法制》课程的老师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丰富资源,采取网络授课等灵活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3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现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认真落实好因材施教的方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方面,任课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以及学生们的不同兴趣,做到因人施教,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从而减少学生主动此项课程的阻碍。另一方面,道德与法制教师应该使用带有激励性的话语,这种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可以起到提升学习自信心的作用。学生在受到激励后能够开发出更多的内在学习潜力,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可以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主动学习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兴趣。诸如,老师可以对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表扬,这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语言激励、评价激励及欣赏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科学和中正的评价,促使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制素养方面的知识,进而在欢快的教学氛围里相互沟通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4.结论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自身可塑性较强,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对策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老师与学生间不断地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将“填鸭式”且枯燥的《道德与法制》课程变得具有吸引力,并转变为“主动式”的教学氛围。兴趣是培养学习主动性的最好途径,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道德与法制》课程。当学生具备主动学习能力以及拥有学习的兴趣后,这将成为一门教师愿意上、学生高兴学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肖旭.初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主动性研究[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23-25.
[2]张俊奎.浅谈初中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04):120.
论文作者:徐向雄,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道德论文; 法制论文; 学生论文; 主动性论文; 课程论文; 初中论文; 初中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