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装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环境建设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周边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小区的园林景观建设,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景观绿化前期设计、建设过程、后期日常管理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景观工程项目前期管控的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景观;营造;准备
该工程项目一期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绿地率35%,整体建筑为地中海风格,一期景观施工面积4万余平方米,景观营造时前期采用景观设计师交底、施工样板先行优化设计等方法控制施工过程,从而达到最佳景观效果。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一)图纸阅读。该项目景观图纸的阅读是景观工程管理的开始,图纸的阅读与其它专业略有差别。读图应该分为几个环节:
1、方案阅读是必须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能读懂设计的思路对现场变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深读图纸的基础上,结合地块实际情况,与设计师共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图纸优化方案。
3、扩初图和施工图的阅读是对方案阅读的深化,要注意硬质的工艺工法、苗木的规格、习性和空间的关系等。
(二)景观各设计阶段评审要点
1、景观方案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评审要点,主要是理解对项目方景观的要求和期望,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要达到的效果。
(2)参与方案的评审,了解方案的来龙去脉。对照方案去现场核实周界关系,想象小区出入口完成后的效果。对照单元出入口和主要景观节点分析流线。
(3)找到与项目相应的场景去感受空间。对照效果图、意向图片、焦点景观去寻找相象的实景,来完善我们对方案的理解。
2、景观扩初设计阶段
扩初设计阶段的评审要点,即在方案的基础上对具体的空间、构筑物尺度的合理性,风格的统一性进行深度的理解。
(1)对景观扩初平面图与建筑的采光井、通风井、人防等构筑的关系,消防道路、等高面的关系进行梳理;立面图、剖面图及涉及竖向标高与建筑底层标高进行校对,出入口回填土的深度等要特别关注,对排水坡度和流向进行优化。
(2)软景的概念和照明方案进行深刻解读、充分理解。在评审时,向设计师提供苗木表(科学性适地适树)及苗木照片,供设计师进行施工图设计。
(3)天际线:即整个园区建筑轮廓线,园区的大乔木与建筑关系是否协调稳定。
(4)在苗木评审前,应根据设计师的景观空间布局要求,功能布局要求及美学要求,项目采用三维分析组织透景线和空间划分。苗木种植应重视空间梳理、重视焦点和焦点区、重视天际线的把控。
3、施工图设计阶段
(1)对施工图所有节点的细节做法进行梳理(如景墙、水系、木结构、铺装基层等)。
(2)对道路标高、室内标高等各种标高进行复核。景观施工图与市政综合管线图进行校对,叠图,管线井位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3)软景施工图评审需要的资料: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意向图、苗木照片等。
4、设计优化
该项目景观方案设计由境外设计师执笔,设计评审时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差异、资源的差异、工业化程度的差异、工人素质的差异结合经济性等问题。目前国内的景观施工图设计水准偏弱,尤其是结构、水电上的设计更弱,造成水池渗水、不均匀下沉、灯光照度不够等众多问题。
该项目设计优化时全面贯彻施工的可行性、效果的合理性、经济性、统一性的原则;不能盲目的按照设计师的思想施工,不能按部就班的按图施工,一定要从多角度出发认真思考,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1)深化设计单位派专人现场蹲点深化铺装排版图。对整个园区硬质景观铺装排版图进行绘制,并结合现场实际结构基层尺寸及时调整铺装总平面图,确保施工单位在第一时间能拿到最完整、最准确的铺装总图,使铺装总平图不在是纸上谈兵的虚化。
(2)考虑坐凳施工可实施性进行设计优化
原方案设计中轴上有2个异形坐凳采用石材拼接的形式施工,考虑到目前中国的石材加工工艺难以实现,并且造型复杂,更改为工艺已成熟的椭圆形坐凳工艺,使得效果及品质都能得到保证。
(3)充分考虑景观立面与建筑立面的色调协调。
一期北门花坛挡墙采用自然面黄绣石材冰裂纹铺法,由于施工工艺的差距,未能达到设计师想要的效果,在二期西主路口挡墙设计时,设计师原设计也是采用了类似自然面叠拼的手法。考虑到自然面的效果较难把握,将西入口阶梯挡墙的黄锈自然面更改为与建筑外墙同种石材的深棕麻光面,既降低了施工难度,又使得挡墙立面与建筑外立面相协调。
(4)合理设置雨水井位置。
环路上原设计停车位的水流向道路边井,考虑到大雨天若水流不及时,下车人将湿鞋,同时也不利于雨水的排放,将停车位内侧的标高做成最低标高,雨水先流到环路边井,而没有流进的直接流入停车位排水井;停车位的水直接流入停车位排水井。停车位的排水井的排水大面比停车位低20mm,停车位的内外高差为30mm。彻底解决了环路或停车位积水的问题。
(5)乔灌木配置
地块乔木种植设计始终强调的是树木树形的统一和整体植物效果的规则和整齐,与住宅中的多样树种的选择有很大区别。苗木经过多次调整,达到了统一的效果。有的为达到效果的统一,适当降低苗木的规格。整个绿化种植效果经过38次的调整,地形、乔木、灌木、色块全部进行了调整。
苗木在调整时除了要考虑景观效果外,还要考虑成本。如东西轴的榉树,虽然高度一样,但分支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调整为乐昌含笑,乐昌含笑为滕头园林的苗圃苗。
二、营造阶段的控制要点
(一)开工前的管控要点
1、准备工作
在确定施工单位后,分管人员应和施工管理人员一起察看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和竣工时间结合项目公司、景观公司发放的有关技术文件初步编制工程进度计划书、施工组织设计书、工程量计算书;随后召开项目工程技术交底会,图纸评审会,工程计划会等各项技术把控、工作组织会议。
2、工程技术交底会
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重点讲解景观需达到的效果。需从方案开始讲解,使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对项目景观效果有整体了解,更好把控景观效果。
3、图纸评审会
在工程技术交底会后,要求各有关人员根据会议精神对图纸进行熟悉,对工艺工法进行学习,在熟读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的不足之处、与效果不符之处、图纸不明之处进行梳理。而后召开图纸评审会,评审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图纸、效果、技术、现场等问题。即各专业间的交叉是否有冲突、如综合管线、标高、构筑物结构的合理性、水系的防水措施、苗木搭配等。
4、正式开工前三个管控要点
(1)与土建、幕墙、市政协调解决工作面交接时间顺序和标准:综合管线交叉施工方案、保证措施、施工顺序等。
(2)编制景观工程工作计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时间编制人力计划(人员进场计划、落实到班组)、材料设备进场计划(材料供应商、苗木供应商)、工程进度计划(落实到每月)。
(3)各项计划的编制要求及标准:需成系统性,相对应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量需要的施工人员和材料设备),施工人员工作的连续性,具有可操作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景观营造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师、景观施工单位及项目公司景观专业人员的各专业特长,充分论证景观方案、施工图的可行性,做到组织严密、工艺可行、措施得当,从而实现景观从图纸到实际的最大效果展示。
参考文献:
[1]杜汝俭,李恩山,刘管平主编.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05月.
[2]尹文,顾小玲编著.风景园林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03月.
[3]王郁新主编.园林景观构成设计.
[4]宋淑华,蒋小云.绿城集团景观设计规划要点.
[5]宋淑华,蒋小云.景观施工图设计评审要点.
论文作者:庄绪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景观论文; 效果论文; 图纸论文; 标高论文; 苗木论文; 施工图论文; 停车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