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仿自然养水蛭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蛭论文,新技术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水蛭养殖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产业化。采用建池模拟自然环境发展生态养蛭,利用废弃鱼池或闲置池塘建池养殖水蛭,每亩水体养殖投放成年种蛭3000条,饲养周期一年半(常温养殖粗放式),年值可达8000~1万元。
一、场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土池和水泥均可。要求池宽3~5m,水深0.6~0.8m,池长不限,但养殖池有效面积应不低于10m2。水蛭池应南北走向,以利光照。池中用泥土堆一小岛,种一些植物,池周设0.5m宽的产卵平台,填10~20cm厚的土,供蛭产卵。池埂高出产卵平台0.5m,防蛭外逃。池水深度0.6~0.8m,过深不利提高水温,过浅夏季水温太高。
二、饲养管理
备足饲料。放蛭前一周每亩均匀投放发酵畜禽粪肥500kg,养殖田螺、蚯蚓用作活饵。
水质调控。池内放养占池水面积1/5的水花生、浮萍、水葫芦,给水蛭提供隐蔽场所,还可吸收肥分净化水质。水和土嚷的PH值不大于8,否则要更换新水。
投种放养。每亩放养成年蛭约3000条,或平均体重5g以上蛭苗30~50kg。投放前用3×10-6浓度漂白粉浸浴蛭体3~5分钟。水蛭消毒、清洗后倒在产卵台上,覆盖一层湿土,让蛭爬到水中或钻入泥土。人工养殖应选个体大、繁殖多、生长快的宽体金线蛭作种源。水蛭春夏秋都可放养。
三、日常管理
孵化繁育。开春气温20℃后开始交配繁殖,4月下旬至10月中旬都可交配,交配约20天产卵茧在土中,每个卵茧能孵出20~25条幼蛭。产卵期不要到平台走动,以免踩坏卵茧。水勿淹没平台,夏季平台覆盖杂草,保持平台土壤含水量70%。
池水管理。水位:日常管理每天检查水位高低,及时调节水位。阴雨天防止排水口堵塞,水位过高。夏季或旱季水分蒸发水位下降,要及时补水稳定水位。水温:水蛭生长适宜水温15~30℃,最高水温20~30℃。可搭建大棚提高水温,覆盖遮阳网降低水温。防止春秋早晚水温下降和夏季中午水温过高。冬季养殖池只要有越冬土层或水,水蛭便可自然越冬。水质:要保持pH值6.5~7。水中溶氧不低3.5mg/L。微生物含量丰富,水体透明度20~30cm为好。
联系电话:0311-696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