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共谋:中国网民权利分析&以绿坝事件为例_中国网民论文

困境与共谋:中国网民权利分析&以绿坝事件为例_中国网民论文

困境与共谋:中国网民权利分析——以“绿坝”事件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困境论文,中国网民论文,权利论文,事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绿坝”的缘起

2009年6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工信部软[2009]226号文件发布了落款日期为2009年5月19日的《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称工信部、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按《政府采购法》有关要求,使用中央财政资金买断“绿坝—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产品(以下简称“绿坝”)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通知》明确要求,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应预装“绿坝”最新适用版本;进口计算机在国内销售前应预装“绿坝”最新适用版本。

226号文称,“绿坝”软件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为在计算机中安装“绿坝”,工信部向软件中标的两家企业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与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共计支付人民币4170万元。

其实,在2009年4月1日,教育部就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国新办共同发出《关于做好中小学校园网络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安装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在今年5月底前,各中小学校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均能安装运行好绿坝—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但当时业内认为这款软件将只在学校的计算机上进行安装,不会推广到全社会。

226号文出台后,除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联网计算机在紧锣密鼓地安装“绿坝”,所有进入“家电下乡”目录的计算机也开始预装该软件,这使得“绿坝”的装机总量超过5000万套。但由于工信部226号文并未公开发布,中国媒体没有关注此事。在媒体上引爆“绿坝”风波的是《华尔街日报》2009年6月8日的一篇报道《中国收紧互联网控制》,认为在全社会强制安装“绿坝”之举,“可能会给政府互联网内容审查机构对中国网民访问互联网的方式施以前所未有的控制”。①这篇报道刊出后,“绿坝”迅速引起网民的质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网友拒绝“绿坝”。②

二、“庖丁解驴”

一些技术人士通过对“绿坝”软件进行提前体验,集中反映此软件存在严重的技术问题。他们指出“绿坝”本身的安全性存在巨大漏洞,一旦被黑客发现,则所有安装该软件的电脑都会成为黑客的“肉鸡”,③如果其安装量大的话,完全有可能重演导致网络大瘫痪的“暴风影音断网”事件。

除了安全问题,网友还指出“绿坝”具有强制安装、难以卸载等“流氓软件”的特点。“绿坝”只能运行在视窗操作系统上,它被安装到系统目录下,自动在后台运行,卸载麻烦。当用户操作计算机时,其所作所为都会被收集起来,然后发送至一系列数据库进行过滤,其中有良好URL(网址)数据库、不良URL数据库和关键字数据库,如果没有通过,屏幕上就会出现“此信息不良!将被过滤掉!”的谈话框,然后毫无提示地自动关闭你正在操作的程序。“绿坝”的监控,不光针对浏览器,还有正常的文字处理、聊天工具等等。如果过滤技术存在缺陷,会严重影响许多软件的正常使用。而“绿坝”在“最终用户协议”中的条款里这样写道:“本产品可以过滤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但不保证能(注:原文如此,此处“能”为多余)不良信息能完全被过滤,也不保证被过滤的信息完全是不良信息。”同时还称,“按本《协议》不对因使用本软件所产生的任何经济、法律纠纷承担任何连带或赔偿责任”。

根据很多用户的测试,该软件的技术成效并不像有关部门评价的那样“显著”,存在多种误判和漏判情况,其中有些达到荒唐可笑的程度(比如,若图片背景是黄色为主,黑色为辅,就有可能被“绿坝”判为色情图片;学校老师所出的数学题里因为有玩球和摸球的字样,也会被软件屏蔽掉)。

按说,这种强制性的过滤软件应该是不能破解的,但网民运用集体智慧很快将“绿坝”大卸八块,使其丧失了基本的功能和信誉。鉴于网民将其戏称为“驴霸”,我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庖丁解驴”。先是有黑客对“绿坝”不满,将其官网攻击至将近瘫痪状态。接着,这个软件的初始密码被破解,过滤词库及过滤网址列表亦被公诸于众。

不仅如此,在知识产权侵害方面,“绿坝”随即遭到一系列指控:违反BSD许可证在软件中使用OpenCV库,将OpenCV的算法和技术用于申请专利;④涉嫌抄袭美国过滤软件CyberSitter的部分内容,将来自CyberSitter的过滤列表列在了自己的用户配置可选项之中。⑤

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对“绿坝”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有人质疑它对网民隐私权和私有财产权的侵犯;有人谴责它借过滤色情信息之名,意图限制网民的言论自由;还有人把矛头指向4000余万的纳税人资金支出:有关部门拿出这么大一笔资金购买软件,是否会有垄断的嫌疑?会不会对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就算他们称其履行了招投标手续,这一手续的审定是否严格和合法?如果将来每一台新售出的电脑都安装了这一通用性软件,要是国家素来重视的信息安全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人们也开始关注金惠公司和大正公司的来历。6月12日,一位记者在新浪博客上发表《绿坝响应书上的隐身人:金惠是如何盗卖军队研究成果牟利》,质疑金惠把属于军队的研究成果盗卖,变成公司私有的财产。⑥6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了金惠股东背景扑朔迷离的怪状。⑦

网民也开始了对“绿坝”肆无忌惮的“恶搞”。嘲讽“绿坝”的顺口溜、图片、视频、歌曲迅速出现,富有想象力的网民还创造了一个动漫形象“绿坝娘”——她带着风纪臂章,提着油漆桶擦去网络上的脏污。还有网民架设了反绿坝官网(http://www.lssw365.org,而绿坝官网的网址为www.lssw365.net),网站自6月11日上线后,反对“预装绿坝”的签名迅速达到1万余条。

与此同时,宣传主管机构也加强了网络的舆论引导力度。6月11日开始,国内媒体及网站发布了大量对这款软件持正面评价的文章。

反对“绿坝”不仅是一场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群体行动,它也包含了大量的线下活动。6月11日,香港树仁大学教授魏永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以公民身份向国务院递交建议书,认为工信部的通知违反多部法律。两人同时还向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等反垄断执法机构递交《行政垄断违法举报信》,举报工信部涉嫌“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和排除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日,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方平向工信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和听证申请,要求公开预装该软件相关事宜的信息,并对工信部这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听证。⑧6月12日,知名律师刘晓原亦向财政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递交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要求依法公开使用国家预算资金联合采购该软件的相关信息。⑨

三、网民的力量?西方的压力?

除了在国内引发广泛的批评,“绿坝”也受到了国外商界、政界的高度关注。

6月15日,来自美国、日本、欧洲和加拿大的19家行业组织联名致函工信部,呼吁重新评估要求所有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个人电脑安装“绿坝”软件的要求。⑩24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发布声明,敦促中国政府放弃要求从下月起在待售的个人电脑上预装互联网过滤软件的建议,声称此举将违反世界贸易规则。(11)26日,包括中国欧盟商会在内的22家国外行业和贸易协会联名致信温家宝总理,请求重新考虑预装“绿坝”软件的决定。信函称,“绿坝”的强制安装引发了对安全性、隐私性、系统稳定性、信息自由流动和用户选择性的严重质疑,“中国政府这一决定引发了我们的严重担忧,似乎与中国政府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基于信息的社会的重要目标存在冲突”。信件还敦促中国政府对家长控制软件使用的话题展开公开对话讨论。(12)

在外界的瞩目中,6月30日晚,就在“绿坝”要被按照5·19通知强制安装的前一天,工信部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外界宣布,由于“一些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推迟预装绿坝软件”。工信部发言人还表示,此事将采用“坚持方向、分步实施的原则”,在7月1日后,将继续提供网络免费下载,继续在用于中小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的计算机上安装过滤软件,同时向社会收集意见以完善这一预装计划。(13)

7月2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正是互联网本身,改变了中国政府有关预装“绿坝”的决定。他否认来自美国政府、国际商会、机构的压力促使中国政府改变了决定。“来自互联网上网民们生动的、开放的讨论,才可能是真正的推动力。当然,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伍德克说。在他看来,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是非常可喜的事情。(14)

英国《卫报》6月30日刊文说,“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社群中的网民来说,这是一次罕见的胜利”。一些中国网民也是这么认为的。艾未未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这次胜利使大家感到欢欣鼓舞,觉得网民的力量是可以体现出来的,网民的声音是可以被听到的。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会不断地发出我们的声音,用不同的方式让人们知道,限制公民的权利,限制获取信息或自由表达的权利等所有的企图,都会遇到巨大的障碍”。(15)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理解这一事件。6月12日,《人民日报》就发表文章表示:“‘绿坝—花季护航’——这样一个清新的名字如今却与很多复杂的‘大话题’纠缠在一起。”(16)《环球时报》的文章则指出,“纠缠”着“清新”的“绿坝”的因素之一,是境外少数媒体和机构“没有根据地,也是不负责任地”指责此举妨碍信息自由流动、侵犯个人隐私等,致使“这个原本从善意出发,以保护青少年免受互联网黄色信息侵害为目的的举措迅速被境外舆论政治化”。(17)

6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批评外国商团联名阻拦中国安装“绿坝”的举动。金灿荣认为,西方这样做首先是从经济方面来考虑的。美国政府对于损害其IT产业利益的行为都会进行干预,害怕这种限制会把美国IT企业打出中国市场;其次,将这个问题政治化,对西方国家是一个比较有利的选择;第三,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很风光,美国等西方国家自然会感觉不快,利用这个机会可以由被动状态找回主动权。(18)

在“绿坝”推迟执行之后,金灿荣就政府的让步给出了他的分析:关于“绿坝”的争论首先起于中国的网民。国内网民的不满与西方的压力相结合使问题复杂化。(19)他认为,目前中国社会是草根民主性非常强的社会,炒作这个事情,可以得到一些中国网民的呼应。从西方国家这次反应可以看出,今后中国在互联网管理上有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敏感性,因此必须要做好应对国际压力的准备。(20)

8月13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广大的消费者,充分尊重大家选择的自由,绝不会在所有销售的计算机里一律都要强制装上“绿坝”。但他也强调学校和网吧等公众场合的电脑上仍将安装该软件。对于之前工信部的决定,他解释说这件事的本意是“按市场规则、按自愿的原则办的”,但缺点在于通知中没有考虑周全,“给大家的印象好像是强制性的”。

至此,折腾了两个月的“绿坝”风波,终于风平浪静。一个政府部长,公开承认所发文件“考虑不周”,并且收回成命,这在中国实属不易,是一个难得的进步。然而,有人称其为民意的胜利,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8月20日,广东《时代周报》报道了《绿坝预装通知“被误导”出台始末》。这是一份有关工信部此项政策从出台到被迫取消的难得标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部委在作出一项影响全国亿万网民的决策时,论证是多么粗疏,推行又有多么草率。主推“绿坝”的软件服务司副司长陈英奉行权力逻辑,“为了让绿坝更加普及”,就要把在网吧、学校强制安装的思路一路延伸到公民的PC中,忘记了权力须在法律框架之内行使,并以不得侵犯公民私权利为底线。当李毅中表示疑问的时候,软件服务司以“这是国际通行做法”来搪塞。

而正是国际通行做法之外的“强制安装”引起了轩然大波。6月16日,李毅中接到了19家行业组织的联合致函,李毅中这才弄清“国际通行做法”的原委,“大发雷霆,严厉批评了软件服务司”。但此时,政策文件已经发出,面对19家行业组织发来的信函,工信部选择了沉默。但这种沉默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6月26日,22家行业与贸易协会联合致信中国政府,来自高层方面的询问很快到了工信部,压力陡然升级。在最后一刻,工信部决定暂缓安装。(21)

那么,倘若没有国际机构的介入,没有来自高层的询问,仅仅依靠网民的压力,李毅中还会发怒、批评、暂缓安装,以及最终收回成命么?

四、意义与讨论

“绿坝”事件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与网民对话失败案例。因为整个决策过程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对话过程,而政策制定者在事件被媒体披露后一再丧失了对内对话的良机,直到最后演化成为一个国际贸易争端,才不得不尴尬收局。这个暂停强制实施的结果虽然是受到欢迎的,可是其间的冲突非常多,甚至严重地割裂了一个社会。

类似事件的一再出现表明:第一,网民与政府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合作的可能,在实践中被严重低估,这是政府在一些领域不必要地收紧管制的认识原因。第二,网民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大量可以共建但没有去共建的领域,这是加剧网络失序的主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政府与网民同样面临困境。网民的困境在于,一方面,网民正当权益未得到清晰界定,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权利受到侵犯,义务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政府单方制订规则,加剧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由于网民没有参与互联网管理规则制订,网民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网民普遍缺乏承担责任、自律自治的动力,放纵性地经常“出轨”。反过来,这更大伤害的又是网民自己的权益。

政府的困境则在于,想有效治理,但由于全能式的管理,反而管出越来越多的网络“暴民”。有学者统计,截至2006年7月,政府14部门已推出60余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世界上该领域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其中涉及内容监管的至少有14项。(22)互联网治理正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就放”的不良循环。

中国互联网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与网民共谋利益,共同制订规则。政府方面需要明确,网民既是监管对象,更是服务对象,主要是服务对象。全能型政府孕育“暴民”型网民,服务型政府培养责任型网民。从政府角度讲,共建网络社会首先需要调整治理思路,从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这样的政府是沿着“网民—市场—社会—政府”的先后顺序来构建政府职能的,即:网民自己能解决的由网民自己解决;网民不能自己解决而市场能够解决的,由市场来解决;市场不能解决而社会能解决的,由社会解决;社会也解决不了的才由政府出面进行管理和提供充分的服务。服务型政府并非全部取消管制,只是这种管制为服务而管制,而非为管制而管制。这种管制是有限度的,受法律严格约束,有固定的范围、程序,以及明确的责任机制。

尊重网民的基本权利是调动数亿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治理不可遗漏的环节,现在的网民正像30年前的农民、20年前的乡镇企业家那样,自发地、每日每时地释放着非体制的力量。在这种非体制力量中,包含着新产生的权益要求。在网民权利方面,要从保护和扩展网民权利入手,调整社会权利关系。这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切实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增加政府透明度。我们的政府应该更加自觉地依法行政和公开政务。

二是扩大网民知情权,鼓励网络“意见领袖”和广大网民成为媒体主体。政府要尽快从全能政府的角色中摆脱出来,面对国际社会,不能要求所有发言主体都从同一个视角、同一个立场发言。真正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应该是社会的全面动员。其中包括政府透明度、公信力和效率的提高,传统媒体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日趋完善。在网络监管中,对媒体不能再不加区分地采取“一刀切”的管理和实施简单的“舆论一律”。

三是要放宽网民表达权。首当其冲的是扩大表达自由保护的范围、提高保护表达自由的力度。应顺应时代潮流,力求与世界接轨,避免被别有用心的国家当作攻击中国钳制言论的借口。在“绿坝”事件中,即使是大量指责西方将该问题扩大化、政治化的《环球时报》也承认,“与以往中外冲突不同的是,这一次有不少中国网民表示外国人抗议绿坝‘可以理解’。自去年西方围绕拉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会猛烈攻击中国并遭中国民众集体抵制以来,西方舆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几乎荡然无存,但最近网络监管似乎成了中西碰撞的新敏感地带”。金灿荣也表示,“绿坝”事件与之前炒作“藏独”、中国黑客、抵制北京办奥运会不同,那些事绝大多数中国人一听就会很愤怒,而此一事件触及的是中国人非常珍惜的网络自由空间。因此,这次西方非常自然地利用了部分网民的情绪,使得他们的一些说法也特别具有迷惑性。(23)消除这种“迷惑性”的方法无他,只能依靠进一步扩大网民的自由表达。

除了保障网民权利,还要保障网民权利的程序正义。网民之所以变“暴民”,没有参与规则制订是重要原因。网民作为网络治理的重要利益相关方、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对象,在规则制订中无法参与,这样的政策出台方法,有违科学发展观,是不可持续的。网民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网民的建设性作用和积极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中国互联网的稳定发展。可见,形成制度化的程序正义是关键。

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在于:首先,要求政府在法律框架下行动。服务型政府是宪政框架内打造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网络治理的过程中,要受到既定的法律约束。其次,要求保留广泛的私人领域和保障每个网民的权利。网络社会与一般社会形成的规律一样,先有公民,后有社会和国家。网民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程序正义应体现网民个人的基础权利,保留网民广泛的私人领域。再者,要求权力不会过度集中以及网民权利不受侵犯。最后,在此基础上,保证网民对程序的参与。假若人们得不到参与立法过程的机会因而对法律缺乏认同度,稳定就难以实现。在充满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环境中,政府难以成为唯一的公共治理者。它必须与非政府组织、社区、民众,协同治理公共事务,推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为此,要倡导宽容和忍让,对话和沟通。

今天,中国面临规范互联网的难得机遇。一方面,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它必将推动对互联网的全能主义式的监管,向转变职能、优化职能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中国网络正在出现自发秩序的萌芽。它必将推动网民从无组织状态向自组织和自律方向发展。政府与网民求同存异,通过共同制订、共同遵守不同层面的游戏规则,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和可治理的网络社会。

注释:

①《中国收紧互联网控制》,《华尔街日报》2009年6月8日

②《四大门户调查显示:超八成网友“拒绝”绿坝》,cnbeta.com,2009年6月11日

③“肉鸡”用来比喻中了黑客的木马,或者被安装了后门程序,可以被黑客进行远程操控的计算机。

④OpenCV是Intel资助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CV采用的是BSD许可证,对非商业应用和商业应用皆为免费。但BSD要求,当商业软件使用其开源程序时,需要在软件版权信息中加上BSD许可证声明。然而“绿坝”并未在其软件中加入这一声明,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用第三方视觉库和开源软件包拼凑起来的软件竟然还在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⑤《中国“绿坝”过滤软件被指抄袭》,《华尔街日报》2009年6月15日

⑥原文已删,参见凯迪网“猫眼看人”的转贴,2009年6月12日

⑦《谁是郑州金惠第二大股东?》,《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6月16日

⑧《学者律师质疑预装“绿坝”合法性》,财经网,2009年6月11日

⑨《律师申请财政部公开绿坝采购信息》,财经网,2009年6月15日

⑩《19家企业协会呼吁工信部重新评估“绿坝”》,财经网,2009年6月17日

(11)《骆家辉等美官员就“绿坝”问题致信中方》,财经网,2009年6月25日

(12)《22家国外行业协会就“绿坝”致信中国政府》,财经网,2009年6月26日

(13)《工信部推迟强制安装“绿坝”软件》,财经网,2009年6月30日

(14)《欧盟商会称互联网改变了“绿坝”安装决定》,财经网,2009年7月2日

(15)《艾未未:推迟绿坝是网民的胜利》,BBC中文网,2009年7月1日

(16)《过滤软件,各国如何用》,《人民日报》2009年6月12日

(17)《中信部称准备不足推迟安装“绿坝”软件》,《环球时报》2009年7月1日

(18)《外国商团联名阻拦中国安装“绿坝”》,《环球时报》2009年6月29日

(19)《中信部称准备不足推迟安装“绿坝”软件》,《环球时报》2009年7月1日

(20)《西方将中国安装“绿坝”复杂化》,宁夏网,2009年7月2日

(21)《绿坝预装通知“被误导”出台始末》,《时代周报》2009年8月20日

(22)李永刚:《国家防火墙: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政治学分析》,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23)《西方揪住网络监管问题网络成中外碰撞敏感区》,《环球时报》2009年7月2日

标签:;  

困境与共谋:中国网民权利分析&以绿坝事件为例_中国网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