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的有效性是达到英语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也是衡量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然而一些教师在活动教学时忽略了活动的有效性,走进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误区。笔者将针对这个问题,透过教学中的四个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活动 目标
突出有效性是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学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怎样。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益,教师往往采取多种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中,活动教学是我们常见的手段之一。
透视现象一:偏离目标——闹后,还剩什么? 案例:《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六个表示服饰的单词:jacket ,sweater, shirt, T-shirt, dress 和skirt。在教学了这些单词后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给每小组一个玩具洋娃娃和一袋洋娃娃服饰,要求小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给洋娃娃配衣”。学生们兴奋地给这些洋娃娃穿衣,虽然在活动中学生也有讨论,但不少学生却是在用中文。 反思:“给洋娃娃配衣”的活动只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却没有得到训练。活动设计得过于热闹和花哨,使得学生仅关注活动的形式和过程,而忽略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得活动偏离了目标,失去了意义。
透视现象二:脱离学生——隔靴,何以挠痒? 案例:教学内容:水果类词汇和交际用语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由于学生对水果比较感兴趣,也学了很多,教师很轻松顺利地教授了书中水果类词汇和句型.可在接下来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循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而行.当教师向学生询问“What would you like?”时,部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水果不感兴趣,而提出了荔枝、李子、柚子等课本以外的词汇,他们想知道这些自己真正喜爱的水果的英语名称。 反思:活动设计应贴近学生。这不仅仅指贴近其生活经验,还应指其认知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加欲望。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不会在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情景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教师也不会面临无法应对的场面。
透视现象三:缺乏层次——一步,怎能登天? 案例:在教学too big, too small 和just right 等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①让单个学生试穿“服装店”中的衣服,根据实际效果教学too big, too small和 just right等词组,并呈现“This hat is too big.”等句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展示幽默卡通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卡通人物的着装,并运用too big, too small 和just right等词组对其进行描述“The bear’s shirt is too small”。 反思:该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活动不具备梯度,难度较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其稍作调整,如下: ①师生交流,讨论自己的着装,复习表示衣服的单词 ②创设在服装店购物的情景,再次利用实物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 ③让单个学生试穿“服装店”中的衣服,根据实际效果教学too big, too small和 just right等词组,并呈现“This hat is too big.”等句子。 一堂课中,从教学目标和任务出发教师设计的活动一般不止一个。那么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活动,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呢?从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规律出发,这些活动之间应该有一个递进的过程,所有的活动应该有难易差距。如果太简单或根本没有悬疑,学生会失去兴趣。如果太难了,学生也会失去信心,所以可由易到难,做到层次分明,有点趣味,有点深度,有点挑战性。这样的活动才会更加有效。
透视现象四:“他控”活动——“谁的眼泪在飞”? 案例: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完了一些表示水果类的单词,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单词滚雪球、争贴纸。”老师邀请4名学生上台,接着他先自己带头说了第一个句子:“I like apples.”一个学生马上接了一句:“I like apples and pears.”第二、第三个学生也顺利地接了过去,轮到第四个学生时却卡住了:他只记得前两个单词,后面两个怎么也记不起来,站在那里结巴了很久还是最终被淘汰。接着,剩下的三名同学继续比赛,直到决出最后一名胜利者,喜滋滋地拿到老师奖励的一张stick。而这个四人小组的游戏活动足足持续了5分钟。很多小手又举了起来,同样的游戏被重复了两次。而三次将近20分钟时间的游戏只为12个人进行了巩固学习。那么其他人呢?他们始终在充当着名副其实的“观众”… 反思:新课标理念倡导“面向全体,体验参与”。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共花了20分钟完成这个活动,而这20分钟只为这12名学生巩固复习,其他学生始终在自己的位置上充当“观众”。这背离了活动教学的原则,活动设计的初衷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的输出,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只注重活动的本身。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全体性和参与性,活动应该是“大众活动”,而不是一两同学的个人表演。 有效的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应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探索,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着眼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师生情感的交流,着眼于学生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透过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多一些冷静的思考,多一些自我的反思,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陶醉在英语课堂里,我们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地活动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鲁子问. 200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论文作者:吕 玲
论文发表刊物: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单词论文; 洋娃娃论文; 水果论文; 能力论文;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