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目的 对急诊内科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老年患者误诊因素还有防范管理措施进行一定的分析,以不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从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300例老年患者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施误诊防范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误诊情况。结果 加强误诊防范管理后,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分析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原因,加强临床医生的整体能力,防范误诊,有助于保证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防范管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300例老年患者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73例,女127例;年龄为55~83岁;临床表现涉及有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其他系统问题等。同时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00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误诊发生率及误诊因素。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并明确参照组老年内科患者出现误诊的原因和状况,患者的误诊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制定的管理措施,并对患者出现误诊的情况和原因予以分析并记录。
2 结果
加强对误诊的防范之前,300例老年患者中,有82例出现误诊,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9例、急性左心衰18例、急性胰腺炎15例、冠状动脉瘘12例、甲亢性心脏病10例、其他7例。加强防范措施后,300例老年患者中,有24例出现误诊,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左心衰7例、急性胰腺炎5例、冠状动脉瘘3例、甲亢性心脏病6例、其他3例。经分析可看出出现误诊率较高的症候群是胸部症状、胸痛和腹部症状、腹痛。结果显示,实施误诊防范管理后,急诊内科老年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下降(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结论
3.1 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的原因
3.1.1 急性左心衰的误诊原因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临床上误诊率高的疾病。在检查过程中常与慢性支气管炎混淆。这主要是因为急性左心衰可表现为与慢性支气管炎相似的症状,如咳痰、严重咳嗽、以及不同程度的喘息。当患者被诊断时,对此类症状的第一考虑是慢性支气管疾病的发作。这就使医生的诊疗范围相对狭窄,易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的误诊。部分患者X线检查经验较少,误诊为支气管炎急性左心衰患者。此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年龄相对较大,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向医生介绍医疗条件时,准确地客观呈现是很困难的,这也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1.2 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老年人容易误诊的疾病之一。该病的临床症状非典型且轻微。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病情较复杂,给诊断带来困难。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一些患者常有心脏病等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下,心肌收缩力进一步增加,导致急性冠状动脉栓塞,易于掩盖。因此,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误诊。对于老年患者,机体的各种功能逐渐下降,感知疼痛的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医生没有清楚地分析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导致误诊。因此,医生需要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率。
3.1.3 急性胰腺炎的误诊原因分析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生活中的不控制饮食和饮食过量而造成的。所以在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时候通常通过应该询问饮食习惯和饮食中是否有过多的饮食来辅助。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饮食过量是极其罕见的,这使得临床诊断变得困难。当患者有恶心呕吐、头痛、哮喘、胸闷、脑热等时,很容易被医生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老年患者在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控制方面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然而,由于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急性胰腺炎也可能发生。最有效的诊断过度饮食的诊断指标将基本上失去其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开始下降,部分老年患者无意识,在描述病情时难以全面、准确地陈述。如果医生不能全面分析患者的陈述和临床表现,很容易会发生误诊。
3.2 降低急诊内科老年患者疾病误诊的防范措施
培养诊断思维模式,诊断思维模式是临床医生的一种诊断习惯,在面对老年患者时,要避免犯教条式诊断思维、片面诊断思维、主观诊断模式。对于体征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临床医生在诊断急诊老年患者时要特别注意疾病临床表现,注意老年患者中的特殊性,诊断思路要开阔,多考虑一些系统疾病,避免武断。对于可能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临床医生诊断老年患者时要警惕隐匿的主要疾病,对表现多样的患者,要考虑器官、系统疾病并存的可能性。通常,急诊老年患者的病情往往较急、危,在无法确定诊断时,应结合全面查体、收集病史和多项检查,经缜密分析,而诊断出主要疾病。同时注意器质性疾病可能与心理精神疾病并存的可能性。诊断为器质性疾病时,要注意排除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精神疾病时要排除药源性、器质性因素。故临床医生应主动获知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使诊断思维更全面。对于病史不详的老年患者,临床医生应避免根据经验想当然,而不做细致分析,犯下主观主义错误。对待这类患者,应多采集病史资料,细致进行体格检查,全面客观分析。若仍不确定诊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并向同事或上级请教,这样才能减少误诊可能性。
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分析、强化责任心。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临床医生对误诊的危害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能单靠一方面的信息就做出准确诊断,都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史、症状体征、查体结果,以及采取多种检查,如心电图、CT、B超等,来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降低错误率。有可能在检查过程中,老年患者会有排斥心理,或是觉得没有必要,这时临床医生不应完全遵循患者想法,应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其检查的必要性,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在工作中做到四严:严密,认真询问病史、仔细全面;严谨,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查体,做到系统规范,谨慎对待辅助检查结果,并应意识到仪器也有出错的可能;严肃,事关生命,需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项查体,做到实事求是;严格,严格执行三级会诊制度,这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总结经验。降低误诊,诊断准确是需要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的。因此,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老年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学习,针对老年患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理解急诊内科老年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有时不存在典型症状,且自身对疾病感知不准确等特点。同时医院可以订阅临床误诊相关杂志,定期举办误诊讨论会,针对临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讨论,共享这个诊断过程,从而帮助医生在学习讨论中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促进各级医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促进其掌握系统规范的诊断技能,促进其养成系统的诊断思维、综合分析病情的能力,切实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总之,通过对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情况的分析,有很多患者是因为误诊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医院加强诊断准确性,做好误诊防范管理措施是降低误诊工作、及时开展治疗所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庄鸿标.急诊内科误诊案例分析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120.
[2]汪利宗,蒋静涵.急诊腹痛患者误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155-156.
[3]朱长富,侯秀昆,陶冶,牛思东,林铭新.急诊超声诊断老年急腹症的临床应用及误诊原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3011-3012.
论文作者:赵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急诊论文; 内科论文; 医生论文; 心衰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