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聋生阅读体验,探索文本个性解读论文

尊重聋生阅读体验,探索文本个性解读论文

尊重聋生阅读体验,探索文本个性解读

● 孙宁峰

【摘 要】 聋校高中语文课堂应以聋生汉语书面语能力为阅读教学的起点, 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深入文本,激发聋生阅读兴趣,鼓励聋生大胆想象,通过比较阅读等方法,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思考,增强聋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聋生;文本阅读;语文教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文章是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有作者鲜活的生命体验、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感受。读者只有深入理解文本,才能体验文字背后作者的真情实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生应在阅读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笔者学校聋教学部高中目前使用的是部编版七至九年级教材,另选教高中必修一到必修四的部分文本。为提升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尊重聋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他们的阅读体验出发,尝试引导其个性化阅读文本。

一、激发兴趣,从阅读困惑处入手

聋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能力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文本都有不同的解读。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立足聋生的阅读体验,寻找适合的课堂切入点,既要根据学情预设,又要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师要启发聋生深入走入文本,读出自己的滋味来;要站在聋生的角度,师生共学,在阅读的不断推进中学会质疑和释疑。

在教《背影》一课时,有聋生觉得这样一个书生在文中流了四次泪,形象太过文弱,和他们心目中的“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形象是完全相背离的,文中父亲的形象也不够伟岸。这样的文章何以会成为名篇?聋生在阅读之初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笔者认为,聋生的疑问之处,正是文章解读的最佳切入点。笔者引导聋生通过探究发现,文章中的父亲形象是通过背影的刻画和一些琐碎的小事来完成的,在看似平常的车站送别的场景中,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满满都是深沉的父爱。这样的父亲正如同我们自己的父亲一样,平常、真实,却亲切感人。在逐步深入的阅读中,聋生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文中的背影既是父亲去买橘子的真实背影,也可以指父亲在家国悲情中渐行渐远的身影。在家与国的巨大变故中,亲人分离和零落,文中作者多次流泪,不是感情脆弱,而是真情流露。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二、鼓励想象,从文本争议处入手

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是进行阅读鉴赏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可以是同一单元的不同篇目,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几部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一个风格的作品。

阅读文本需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来解读文本。

笔者在教《鸿门宴》一课时,大部分聋生都在为项羽错过几次机会感到深深惋惜,认为如若在鸿门宴上,项羽抓住机会消灭了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历史或许改写。但有一位聋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性格即命运,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项羽即使当初杀了刘邦,以项羽在鸿门宴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性格特点来看,将来也不能是个好的君主。或者,即使称霸天下,项羽仍然会因为不能当机立断等性格缺陷,走向悲剧性的结局。正是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对其中历史人物性格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位聋生才会有如此大胆的推测和猜想。教师应抓住文本中这些难有定论的思维点,启发聋生主动进行个性化思考,让聋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知人论世,从文本背景解读入手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0例为观察组,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8.0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以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年龄在56~81岁,平均年龄71.0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选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且患者能配合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笔者在教《人琴俱亡》一课时,请同学讲讲课文的大概内容。当一名聋生讲到“子猷非常的悲痛,一个多月后子猷也死去”时,班级的一部分聋生竟然笑了起来。在笔者的追问中有个聋生说,“为什么子敬死了,子猷也跟着死了?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珍爱生命’完全不同,所以很难理解。”因此,笔者引入了文章所成年代的背景介绍:魏晋时期,文人的伤逝情结与挽歌习俗是极具深情与富有诗意的。这篇文章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集中表现当时文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伤逝》一篇在其中具有特殊的价值。笔者再适时引导聋生阅读《世说新语·伤逝》中的其他篇目,选择其中相对浅显短小的篇目,结合译文,深化聋生的理解。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聋生才可能正确面对更为广阔的魏晋文学,真正理解“人琴俱亡”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

四、对比赏鉴,从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入手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会激起读者丰富的理解和想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引导聋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文本留白处、言浅意深处、争议处入手,不同角度地进行文本解读。

部编版七下的《古文两篇》,收录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刘禹锡的《陋室铭》两篇短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要做到立志、学习、惜时。《陋室铭》是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笔者学校的一位老师教学这两篇文章时,有聋生提出质疑:“老师,您刚刚在教《诫子书》中讲,你们不好好努力,就要住在穷苦的破房子里‘悲守穷庐’,可是今天又讲陋室怎么好,让我们爱住简陋的房子?”“悲守穷庐”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引发了师生的讨论。《诫子书》是教人积极进取,《陋室铭》是讲应独善其身,以德自高。人生通过读书奋斗可以得到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有人追求精神享受而放弃物质,这是一种达观者的境界。两篇故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穷庐”与“陋室”的比较让学生更为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聋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构建真阅读的课堂,启发真感情,读出真滋味。通过深入学生、深读教材,帮助聋生享受阅读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瑞士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长期使用手机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可能对特定脑区的记忆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经常使用手机接听电话者的右侧头部,射频电磁场对图形记忆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研究发现,与手机通话相比,用手机发送短信、玩游戏或浏览互联网则对青少年记忆力发展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类操作产生的射频电磁场相对微小。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225000)

标签:;  ;  ;  ;  

尊重聋生阅读体验,探索文本个性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