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在对田横山蓬莱阁景区主要环境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对景区内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根据评估现状,对景区存在的地质灾害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蓬莱阁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危险性评估;治理方案研究
山东省蓬莱市田横山蓬莱阁风景区,地处山东省蓬莱市西北约1.1公里黄渤海分界线处,山顶绿树成荫,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分布在景区内,依山势而建,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布局合理、造型优美,景色宜人,与环境相映成辉,构成一幅神奇的“丹崖仙景”,是举世闻名的5A级旅游胜地。景区内蓬莱阁古建筑群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景区环境地质条件
景区内岩石多为石英质砂岩,质地坚硬、易碎,经过多年海水和海风剥蚀,石英质砂岩表面不均匀脱落,致使景区主建筑群基础形成侧V字形构造,严重影响了古建筑物和游客安全,景区分别在2004和2012年分别对主建筑物基础使用锚喷桩进行了加固处理,较好的保证了主景区丹崖山的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丹崖山两侧的基础均出现了不同的地质灾害现象。
(1)地质灾害现状
A区东起丹崖山普照楼,西至蓬莱阁西北门下山台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景区的不断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地面载荷的不均匀变化,致使南侧城墙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古城墙出现多处裂缝。
蓬莱阁西北门北侧边坡裸露,对景区面貌影响较大,存在落石、崩塌等危险,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环境,对海岸线旅游观光也存在安全隐患,需对该处危岩体进行清理和加固。
B区东起蓬莱阁西北门下山台阶,西至冰雪世界。蓬莱阁西北门至索道南站之间原为冲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回填,已达30年之久,现已修建成停车场、景区道路、蓬莱阁索道管理办公室等。由于回填时间较久,且上部荷载较少,该段区域坡顶未发生明显的地基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但在坡脚处由于受到海风及海水侵蚀的影响,坡脚处的回填土侵蚀严重,边坡局部位置已形成直立面,最大高度在3.0m左右,其地表回填土随时都有发生坍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严重威胁海边游客和上部人员的人身安全。
蓬莱阁西北门至索道南站之间边坡为岩石裸露自然边坡,在景区原有结构上,未进行必要的加固治理。但岩石受海蚀作用影响,岩石表面风化严重,并已出现崩塌及落石的地质灾害现象。
边坡顶部原有的古城墙垛、墙身已发生明显倾斜,随时有可能发生崩塌,该位置边坡高度较大,距离海边较近,对在海边游客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工程地质条件
丹崖山山体主要由上元古界蓬莱群辅子夼组(Nh2-3f)的石英岩和千枚岩组成,自东向西分布有厚层石英岩,紫色薄层硅质千枚岩,青灰色厚层千枚岩和紫红色薄层石英岩等不同地层,地层产状受构造影响,变化较大,岩层倾向一般为130~150°∠26~40°。工作区岩性主要有两种。
①白色厚层石英岩
主要分布在田横山、避风亭以东小海一带,出露厚度约为30m,岩层产状:100~150°∠10~40°。石英岩质地坚硬性脆、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但岩石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呈碎裂-糜棱状构造。
②紫色薄层硅质千枚岩
主要分布在丹崖山下部,东起海蚀洞底部,西至澄碧轩北侧的突兀山体,形成缓坡地貌,坡角约35°,出露厚度12.5m,岩层产状:135~140°∠25~30°。岩石柔性较好,抗风化能力弱,在构造应力和风化作用下呈碎裂状或块状。
3.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价
蓬莱阁景区北面面临黄渤海区域,每年受季风性气候影响较大,潮起潮落对岩壁均有冲刷作用,加之海水的常年侵蚀,时常发生岩石崩落现象。该景区属国家5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受地面不规则载荷的影响,10余年间,北部古城墙多处发生整体变形,裂缝最宽处已达15mm,如果任由其发展,蓬莱阁主景区建筑物势必开裂和崩塌,景区被严重破坏,对蓬莱市旅游造成严重打击,势必给景区游客带来极大风险。为确保旅游安全和古建筑物的安全,经专家评估,急需对存在隐患的基础进行加固,消除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4.灾害治理方案探讨和研究
4.1 A区治理方案
(1)景区普照楼基础加固
该加固区域位于景区普照楼东北角,结合地质情况宜采用水平锚杆(地锚)+混凝土梁进行基础加固。水平锚杆可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地锚沿城墙基础外围进行布置,孔位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锚杆锚入混凝土梁深度不少于35d,孔内灌注纯水泥浆。锚杆端部及地锚顶部设置混凝土梁,其混凝土梁的制作,应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主筋为C20钢筋,箍筋Φ6.5@200,现场浇筑。
图1-1 普照楼水平锚杆及混凝土梁设计平面图
(2)蓬莱阁西北门基础加固
该加固区域位于蓬莱阁西北门城墙两侧,拟采用微型桩进行基础加固,桩顶横向之间设置冠梁。钻孔内灌注纯水泥浆,微型桩桩顶设置混凝土冠梁。
图1-2 微型桩平面布置图
微型桩结构:钻孔直径130mm,钢管直径89mm,壁厚6.0m,钻孔深度进入基岩2.0m终孔,灌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0.6之间,压力注浆,注浆压力为1-1.5MPa,水泥采用P?HSR42.5。
冠梁结构:规格0.2*0.3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主筋为4C12钢筋,箍筋Φ6.5@200。
(3)危岩体清理
对于裸露边坡,均需要对其进行危岩体清理。清理危岩体时应按照“先易后难,先上后下,先撬后顶,先挤后按”的原则进行危岩体的清理施工,清坡人员应保证水平等高线同时下移,不得上下交叉作业。
(4)坡脚挡土墙
为避免坡脚回填土和自然边坡被海水继续冲刷,在坡脚砌筑挡土墙,挡土墙采用浆砌块石,块石为不易风化且无严重裂缝,块石应尽量就地取材,采用石英岩。同时为确保美观,砌筑后挡土墙与周围环境应做到基本协调。
4.2 B区治理方案
(1)危岩体清理
B区岩质边坡存在浮石及危石,需要对其进行清理。清理危石时应按照“先易后难,先上后下,先撬后顶,先挤后按”进行危岩体的清理施工,清理采用人工清理,不准使用爆破等破坏岩体固有结构的作业方式,清坡人员应保证水平等高线同时下移,不得上下交叉作业。
(2)坡面防护
考虑到施工后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sns主动防护网的防护措施,柔性钢绳网安装断面图见图1-2。岩质边坡在危岩体清理施工结束后,进行主动防护网的施工,防护网应挂在锚索上。锚索钻孔直径为60mm,锚索长度为3.0m,锚索纵横间距均为2.0m,沿坡面呈梅花型布置,与水平面夹角为15°。杆体材料采用2束Φ12.7钢绞线,孔内灌注纯水泥浆。由于边坡坡面垂直高度达30多米,倾角达850,进行危岩清理和锚索施工,均需要借助脚手架来进行完成。
(3)截水墙
蓬莱阁西北门至西侧道路之间边坡坡顶无截排水措施,坡顶雨水直接漫流至边坡,对边坡坡面存在严重的冲蚀现象,因此,在坡顶修建截水墙,降低雨水对坡面的冲蚀影响。截水墙应根据场地地形进行施工,并在坡面排水位置预留出水口,避免坡顶出现积水现象。
(4)坡面排水的设施建设和坡脚挡土墙的设置,其构造和材料和A区相同。
图2-1 SNS柔性钢绳网安装断面图
5.结论
(1)石英岩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崩塌地质灾害及地质地貌景观破坏,消除崩塌地质灾害的重点是危岩体卸载,但在此类景区危岩体卸载明显无法实施,只有通过地基加固措施来达到维护景区安全的目的。
(2)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应首先进行整体稳定性判别,分析其是否有整体滑动的可能性,是否会形成崩塌的地质灾害,然后进行局部稳定性分析,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的因素。
(3)对于景区的地质灾害治理,保持景区的原貌和完整性是重点,所以在考虑其美观、经济的原则下,要考虑符合当地文化、体现整体的美观。
论文作者:汤士勤,武爱娜,汤晓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景区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蓬莱阁论文; 岩石论文; 混凝土论文; 挡土墙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5期论文;